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生殖系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生殖系统shēng zhí xì tǒng

人和动物体内繁殖后代和分泌性激素的系统。1935年张崇熙《解剖学·绪论》:“人体系统,约可分为九种:
❶ 骨骼系统;
❷ 肌肉系统;
❸ 消化系统;
❹ 循环系统;
❺ 呼吸系统;
❻ 排泄系统;
❼ 神经系统;
❽ 生殖系统;
❾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

与繁殖后代有关的各器官的总称,包括生殖腺和一系列附属器官。蜜蜂的生殖系统,几乎完全包在体内。蜂王和雄蜂是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个体; 工蜂的生殖器官大为缩小,在正常情况下不能产卵。
雄性生殖系统 由一对睾丸、两条输精管、一对贮精囊、一对粘液腺、一条射精管和阳茎组成(图1)。睾丸是位于腹腔两侧的一对扁平扇状体,内部有很多小的精管,精子就在精管里产生和成熟。睾丸的后部连接一段细小扭曲的输精管通人长管状的贮精囊,贮精囊和膨大的粘液腺并列,并以其窄小的后端通入粘液腺的基部。左右成对的粘液腺,基部连接在一起,中间有一个共同的开口与细长的射精管相连接,射精管直通阳茎。雄蜂的阳茎平时是在腹腔内,所以称为内阳具,外翻的阳茎可分为球状部、颈状部和阳茎囊三部分。西方蜜蜂雄蜂阳茎的球状部背侧有成对的深色几丁质骨片,扭曲的颈状部下方有一系列新月形深色加厚部分,其背壁上着生一繸状突。阳茎囊末端是稍大的开口,背侧有一对角囊,阳茎的伸出口,位于肛门之下,两阳茎瓣之间。阳茎瓣的基部还有更小的阳茎基侧片。(彩图23)

图1 雄蜂生殖器官
(a)内部的生殖器官; (b)腹部末端并附部分外翻的阳茎; (c)腹部末端的腹面观
1.睾丸; 2.输精管; 3.贮精囊; 4.繸状突; 5.囊状角;6.阳茎口; 7.阳茎囊; 8.颈状部; 9.阳茎; 10.球状部; 11.射精管; 12.粘液腺; 13.阳茎基侧突; 14.阳茎瓣; 15.肛门ⅥT~ⅧT.第6~8腹节的背板ⅥS~ⅨS.第6~9腹节的腹板 (仿Snodgrass)


雄蜂的睾丸,在幼虫期只有原基; 到蛹期充分发育,位于蛹腹的中部; 成对的睾丸分别由皮膜包裹,内有无数条睾丸管,管内产生精子。雄蜂是单倍体,精子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减数分裂。精原细胞经过多次分裂繁殖,形成一大群圆形的精母细胞,再发育长出尾,形成初级精子细胞,最后成为有长尾的细圆柱形的精子。雄蜂发育成熟羽化出房时,精子通过输精管进入贮精囊,暂时贮藏在其中,并把头部埋在贮精囊柔软的细胞壁内。
雌性生殖系统 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附性腺和外生殖器组成(图2)。蜂王腹内有两个巨大的梨形卵巢,每个卵巢由100~150多条卵巢管紧密地聚集在一起形成。每条卵巢管由一连串的卵室和滋养细胞室相间组成。卵就在卵室内发育,成熟的卵在卵巢基部汇入侧输卵管,两侧输卵管再会合为中输卵管。中输卵管的后端膨大为阴道。阴道口位于螫针基部下方,两侧还有一对侧交配囊的开口。阴道背面有一圆球状的受精囊,是蜂王接受和贮存精子的特殊器官,受精囊与阴道之间有相通的受精囊管,此外,受精囊上还有一对受精囊腺,会合后与受精囊管的顶端相连。工蜂的生殖器官已显著退化,卵巢仅具有3~8条卵巢管,受精囊仅存痕迹,其他附属器官也已退化,失去正常的交配和生殖机能。

图2 雌蜂生殖器官
(a)蜂王的生殖器官; (b)单条卵巢管;(c)工蜂生殖器官附螫刺及有关腺体
1.卵巢; 2.受精囊; 3.受精囊腺; 4.受精囊管; 5.侧交配囊口; 6.阴道口; 7.侧交配囊; 8.阴道; 9.中输卵管; 10、侧输卵管; 11.滋养细胞室; 12. 卵室; 13.卵; 14.碱腺; 15.毒囊; 16.毒腺; 17.螫针(仿Snodgrass)


蜂王的卵巢中,每条卵巢管内都有原始雌性生殖细胞,卵原细胞。这些细胞在管内向下移动过程中,增殖和分化成个体较大的卵母细胞,然后成为卵子和另一种较小的滋卵细胞。较老的卵子,每个都伴随着一团滋卵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剖开卵巢管,就可看到一连串交替间隔着的卵室和滋卵细胞室。在卵巢管下端,成熟的卵将全部滋卵细胞吸收,并由卵室壁(卵泡囊)分泌一个卵壳,将卵包裹。
成熟的卵通过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到达生殖道(阴道)。阴道与受精囊相连,受精囊贮存着与雄蜂交配时得到的精子。卵的前端有一个接纳精子的微孔,即卵孔。在卵到达阴道时,蜂王借助某种调节机制,把精子排在一些卵上,使卵受精;对另一些卵则不排精子。产到巢房里的蜜蜂的卵,不论受精与否,都能发育成长。

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

具有种的延续功能的器官系统。昆虫的生殖系统,由产生、维护及输送生殖细胞的生殖器官和交配、授精、产卵用的外生殖器组成。
雌性生殖器官
由从中胚层发生的一对卵巢、侧输卵管,从外胚层发生的中输卵管及演变成的交配囊或生殖腔、一个受精囊及一对附腺组成(图1)。


图1 昆虫雌性生殖器官结构
(仿R.E. Snodgrass)


卵巢 各由数条卵巢管组成,通常4~8条,多则100~200条(双翅目、膜翅目),白蚁多达2 400条。少者如虱、蝇仅2条,舌蝇和蚜虫仅1条。卵巢管分为端丝、卵巢管本部及卵巢管柄。端丝是卵巢管末端的丝状体,各卵巢管的端丝汇集成悬带,用以固定卵巢。卵巢管本部分为原卵区和卵黄区,前者与端丝连接,其内的生殖细胞不断分裂产生卵原细胞,进而生长为幼期的卵母细胞。卵黄区紧连于原卵区,由一系列卵室组成,卵室内有卵母细胞,四周包围着一层卵泡细胞。卵巢中的卵,愈接近卵巢管柄部愈趋成熟。卵巢管柄是连接卵巢管和侧输卵管的导管。卵巢管因供给卵母细胞发育的营养来源不同而分为3种类型(图2):无滋式卵巢管无卵原细胞分化出来的滋养细胞,卵母细胞聚积的卵黄由卵泡细胞吸取血淋巴内的养料形成。见于缨尾目、等翅目、蜻蜓目及襀翅目。另两种类型卵巢管均具有特殊的滋养细胞。由于滋养细胞在卵巢管中的位置不同而分为端滋式和多滋式。前者多见于鞘翅目肉食亚目及半翅目,其滋养细胞集中在原卵区,以营养丝与发育初期的卵母细胞相连供应养料。后者见于全变态昆虫的许多目,其滋养细胞群与卵母细胞相间排列于各卵室内,当卵母细胞成熟后,滋养细胞因养分耗尽而退化缩小。在不同昆虫中,伴随卵母细胞的滋养细胞有一定的数目,如革翅目和摇蚊为1:1, 虱目及天蛾为1:5, 家蝇与果蝇为1:16, 蜜蜂为1:48。


图 2 卵巢管的结构及类型模式图


(a) 卵巢管的结构; (b) 无滋式; (c) 多滋式;(d) 端滋式


输卵管 包括一对连接卵巢管柄的侧输卵管和一条中输卵管。管外常包有肌肉鞘以助伸缩排卵。中输卵管下形成阴道(或生殖腔),末端向外的开口为交配和产卵用的生殖孔。一些低等昆虫 (无翅亚纲及蜉蝣等) 无外胚层发生的中输卵管,以侧输卵管直接开口体外,故有一对生殖孔。受精囊常开口于中输卵管基部,用以贮存精子,囊壁上常有腺细胞或囊状附腺——受精囊腺,其分泌物为精子提供营养并可保持精子活力达数月(鳞翅目)或数年(如蜜蜂)之久。生殖孔上方常另有1~2对开口于阴道的附腺,分泌粘胶使产出的卵能粘附于物体上,或使卵与卵相互粘结成块,或形成卵鞘(蜚蠊、螳螂); 蜜蜂和蚁类(工蜂或工蚁)的附腺特化为分泌毒液的毒腺通入由产卵器转化成的蛰刺用于防卫; 捕食性蜂类(如胡蜂、土蜂等)则用其麻痹猎物。
卵的构造 卵是一个大细胞。最外层为卵壳,卵壳下为卵黄膜,其内为原生质及卵黄,卵细胞核位于中央。卵壳由卵泡细胞分泌形成,一般质地较硬,表面常具各种特异花纹、微细的气孔或形成气盾。卵壳表面的花纹及饰物可作为鉴别种类的依据之一。卵壳是硫键和氢键交连形成的蛋白质结构,其组成类似表皮。排卵前,卵细胞分泌薄蜡层紧贴于卵壳下,以防止卵内水分散失。卵的端部常有1~10个或更多的贯通卵壳的卵孔,是精子入卵及卵与外界交换气体的通道,又称受精孔。卵孔周围常有花纹特殊的卵孔区,亦可作为分类依据。昆虫卵的卵黄充塞于原生质网络间,含有蛋白质、脂肪及糖类,供胚体发育直至幼虫孵化。内寄生昆虫的卵内卵黄含量很少,卵壳极薄,可以直接从寄主体内吸取养分及进行气体交换。
雄性生殖器官
由从中胚层形成的一对睾丸、输精管、成对附腺和由外胚层形成的一条射精管组成(图3)。


图 3 昆虫雄性生殖器官结构图


(a) 雄器生殖器官; (b) 输精小管; (c) 睾丸纵切面。


(仿H. Weber)


睾丸 位于昆虫腹部背面,各由数条睾丸管组成。睾丸管一般较同种昆虫的卵巢管少,鞘翅目肉食亚目只有1条,虱目2条,鳞翅目4条,蝗科约100条。较高等昆虫的睾丸包在一层围膜内,有些昆虫则一对睾丸包在共同的围膜内(如蝗虫、蝼蛄、蝶类等)。每条睾丸管基部有一短小的输精小管与输精管相通,管壁为一层有细胞结构的围鞘,用以从血淋巴中吸收营养物质供生殖细胞发育用。睾丸管(图4)按生殖细胞发育程度分成4个区域:顶部为生殖区,内有精原细胞及一个大型端细胞(端室),端细胞以原生质丝与精原细胞相连并为后者提供营养;生殖区下为生长区,精原细胞形成圆形的胞囊并在其内经过6~8次分裂成64~256个精母细胞;成熟区位于生长区之下,精母细胞在此进行两次成熟分裂,每个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细胞,多数昆虫第一次分裂为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睾丸管最下端为转化区(又称变态区),胞囊中的圆形精细胞在此转变成线形、具鞭毛的精子,最后胞囊壁溶化,精子仍成束地聚在一起。


图4 睾丸管的构造
(仿Shroder)


输精管 是与睾丸基部相连的一对细长的精子通道,下半段常膨大成贮存精子团的贮精囊。两根输精管下端通入一条公共通道与射精管相接,射精管开口于阳茎端部,管壁外包有发达的肌肉层,用以控制射精管的收缩。雄性附腺多开口于贮精囊下部或贮精囊、射精管交界处的背面,呈长囊状或管状,数目因虫而异,无翅亚纲及某些双翅目昆虫(家蝇、牛虻)等无附腺,多数昆虫有一对,蝗虫有15对。附腺能分泌粘液与精子混合成精液,用以浸浴和保藏精子,某些昆虫则分泌形成包围精子的薄囊——精珠,交配时雄虫将整个精珠送进雌虫阴道内。
精子的构造 成熟精子长丝状,头区大部分为核所占有,内含单套脱氧核糖核酸(DNA)。胞体内含溶酶体及各种酶。整个精子被覆着具3层结构的膜套,外层和内层不透明,中层透明。精子细胞的核前端纺锤形,后端截平。在精子形成期间,核膜被一层微管所包围,其作用在于紧缩和拉长细胞核,至精子成熟时微管消失。精子的轴丝是由许多精细的微管组成。
昆虫精子形成的主要特征是线粒体的特殊演变。在精母细胞前期,小而圆的线粒体大量增加直至融合成长链沿两极排列;减数分裂后线粒体平均分入两个子细胞;在精细胞内线粒体发生显著的变态形成副核,最后形成两个长形的、错综交织的、等同的杆状线粒体,它们最后分开排在轴丝的两侧,并变得与轴丝一样粗。
交配和受精
昆虫的性行为似不受生殖腺的影响,如粉虱科刚羽化的雌虫卵巢远未成熟就可交配,不少昆虫在阉割后仍有交尾动作。引起昆虫性行为的刺激有多种,如婚飞(蜉蝣、蚊子)、发声(蟋蟀、蝗虫、蝉、叶蝉、飞虱)、发光(萤)及广泛存在于昆虫中的性外激素。性外激素不但能引诱同种异性从远处前来会合,而且能引起交配行为。两性交配时,雄虫将阳茎插入雌虫生殖腔(或交配囊),将精液(或精珠)注入雌虫阴道并贮存于受精囊内。雌虫排卵通过阴道时,精子从受精囊口排出,经卵孔进入卵内,称为授精,然后在卵内完成受精。进入卵孔的精子很多,最后只有一个精子核和卵核结合成合子而完成受精过程。
生殖方式
昆虫除行两性卵生外,还有若干特殊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是孤雌生殖,即卵未经受精就能发育成新的个体。如蜜蜂的未受精卵可以发育为雄蜂、蚜虫的周期性孤雌胎生生殖等。某些昆虫在自然界雄虫极少(如叶蜂、竹节虫、介壳虫、蓟马等),它们几乎全靠孤雌生殖维持种族的繁衍,多数孤雌生殖常伴有两性生殖而行世代交替。多胚生殖常见于膜翅目的寄生蜂类,它们能由一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成2~2 000个胚胎。还有一些昆虫能直接从母体产出幼虫(或若虫)。以卵内养分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称为“卵胎生”(如肉蝇、寄蝇);卵在母体内发育孵化为幼虫,仍寄生于母体的子宫中吸取母体的腺体分泌物继续生长发育至末龄幼虫才产生者称“腺营养胎生”(如舌蝇); 昆虫还有一种较特殊的生殖方式——幼体生殖,有的卵(瘿蚊科)提前在幼体内成熟,并在母(幼)体内孵化为幼虫,幼虫继续在母体内取食母体组织为生,直至吃尽母体而自由生活。而在自由生活的幼虫体内,又孕育了下一代的幼虫。
影响因素
内、外因素都有很大影响。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和营养,雌虫一般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产卵,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产卵量,这方面雄虫的反应更为敏感,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常导致雄虫不育。营养因素主要影响雌虫产卵量。内分泌系统对生殖也有一定影响,多数昆虫的脑激素可刺激卵黄蛋白的合成; 保幼激素也有刺激卵巢发育和卵黄形成的作用、并能活化雌虫附腺皮细胞,使合成特殊物质输送到腺体腔内。对雄虫生殖腺影响不甚明显; 蜕皮激素一般说有抑制卵巢发育的作用,但在某些昆虫 (如蚊子、蜡螟) 中反能刺激卵巢发育; 也发现了蜕皮激素可调控天蚕蛾精母细胞的分化。在昆虫的生殖活动中,内分泌系统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调节中心。外界或内在的环境因子影响昆虫的生殖过程,必须通过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见彩图176~ 178)

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

产生生殖细胞和繁衍后代的器官系统。可分为雄性和雌性两类。低等动物中不少是雌雄同体,一个个体内同时具有这两类生殖系统; 大多数高等动物则为雌雄异体,分别具有雄性或雌性生殖系统。雄性生殖系统主要有精巢(又称睾丸)、输精管、副性腺和阴茎。雌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图1)。精巢和卵巢属于生殖腺,能产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和分泌生殖激素 (雄激素或雌性激素),后者有刺激或调节生殖系统和副性征的发育。输精管和输卵管不仅具有输送生殖细胞的功能,其附属腺体的分泌物还有促进生殖细胞进一步成熟的功能; 在体内受精的动物,输卵管还是卵子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场所。哺乳动物的子宫为胚胎发育提供合适的条件; 阴茎与阴道分别是雄性和雌性的交配器官,后者还作为胎儿娩出时的产道。脊椎动物生殖系统的末端开口于泄殖腔或其衍生结构。


图 1 雄性和雌性生殖系统(大白鼠)


(a) 雄性 1.睾丸; 2.输精管;3.精囊腺; 4. 前列腺; 5.尿道球腺;6.阴茎; 7.膀胱;8.输尿管
(b) 雌性 1.卵巢; 2.输卵管;3.子宫; 4.阴 道;5.阴道口; 6.大阴唇; 7.肛门; 8.输尿管


原生动物尚未分化出专一生殖类器官,其有性生殖借不同配子的融合(交合)或原核交换(接合) (见世代交替) 来实现。双胚层腔肠动物(水螅)开始出现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的性个体,但只在冬季由外胚层形成临时性的生殖腺,生殖细胞成熟后直接排入水内,因而既没有输送生殖细胞的管道,也没有交配器官。三胚层的无脊椎动物有雌雄同体和雌雄异体,并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发展; 其生殖系统已具有固定的生殖腺(精巢、卵巢)、生殖管道(输精管、输卵管)和附属腺(前列腺、卵黄腺等);体内受精的动物还有交配器官(交合刺、阴茎等)。不过,棘皮动物由于附着生活的影响,体形变为辐射对称,其生殖系统次生性地退化,如海星只保留生殖腺而无生殖管道,生殖细胞不经体腔而直接由生殖孔排出体外。
脊索动物中的文昌鱼为雌雄异体,生殖系统很简单,仅有20余对生殖腺而无生殖管道,成熟的生殖细胞从生殖腺破裂而出。
最低等的脊椎动物(圆口类),其生殖系统仍保持着许多原始特征,也只有生殖腺而缺乏生殖管道; 生殖腺在幼体时(如盲鳗)为两性腺,到成体才分化为睾丸或卵巢,因而在个体发育中先为雌雄同体,而后变为雌雄异体。鱼类以上的脊椎动物均为雌雄异体,一般具有生殖腺、生殖管、副性腺和交配器等完整的生殖系统(图2、3)。


图 2 鲨鱼的生殖系统


图 3 鸡的生殖系统


生殖腺 来源于胚胎期的生殖嵴,经历原始性腺阶段(性别未分化期)而后发育为睾丸或卵巢(见睾丸、卵巢)。
睾丸,成对位于雄体两侧,鲨鱼的两睾丸后部可融合。多数位于体腔。不少哺乳动物(灵长类、大多数食肉类和有蹄类等) 的睾丸出生时则下降到体外阴囊内,因体内温度较高不利于精子发生; 鸟类的睾丸虽位于体腔内,但因贴近腹气囊处的温度较低,不影响其精子发生。睾丸通常较光滑而致密,大小随生殖季节稍有变化,许多鸟类和哺乳类的左侧睾丸略大于右侧。睾丸呈长形(大多数鱼类、蚓螈、有尾目)或卵圆形(某些软骨鱼类、无尾目、羊膜类),由无数精细管构成,精子在其中发生(见睾丸)。
卵巢,形态多样,有长有短,有的光滑或凹凸不平,还有的坚硬或柔软。多数成对,位于体腔中线两侧,有些(如许多硬骨鱼)由于卵巢体积太大,在成体或多或少相融合; 还有些一侧发达,另一侧退化,如软骨鱼(星鲨)的右侧发达,左侧退化。鸟类(隼形目除外)的则相反。卵巢大小常随繁殖周期而变,如鱼类、两栖类和鸟类繁殖期的卵巢急剧生长,几乎占满整个体腔。其结构一般为实心状,基质较多,但两栖类的基质退化而使卵巢呈囊状,囊腔实际是淋巴腔,因而柔软而有皱襞。成熟卵挂在腔内,排卵时囊壁破裂而入体腔。鸟类和哺乳类的卵巢内有无数球形的卵泡,内含卵母细胞,卵母细胞随着卵泡发育而生长,达到成熟初期即排卵;哺乳动物排卵后的卵泡转变为黄体(见卵巢)。
生殖管 雄性和雌性生殖管分别起源于胚胎期的原肾管(即沃尔夫氏管)和旁中肾管(即缪勒氏管)。后者由前者纵裂而来(板鳃类和有尾类),或由体腔上皮内卷而形成(多数陆生动物)。在性别未分化期,胚体内同时存在着这两套导管,随着性别的分化向不同方向演变。在雄性,沃尔夫氏管演变为输精管,其头端高度盘曲形成副睾内导管,缪勒氏管退化。但在肺鱼类和少数两栖类的雄性成体中仍保留着缪勒氏管。雌性则相反,缪勒氏管演变为输卵管、子宫和阴道,沃尔夫氏管则退化。
雄性管为封闭的管道系统。精子从睾丸产生后直接通过输精小管(附睾内)进入输精管而不入体腔。板鳃类和许多两栖类,其输精管同时具有输精和输尿的作用,在羊膜动物则专作输精之用。真骨鱼类缺乏真正的输精管,精子通过包围睾丸外面的腹膜延续形成的腹膜管(作“输精管”)从泄殖孔排出体外。输精管管壁具有纤毛上皮,肌层较厚; 有些动物其末端有膨大部,内含分支管泡状腺,称壶腹腺。
雌性管在脊椎动物中一般变化不大,通常成对,并与泌尿管分开。只在鸟类仅左侧的发达而右侧退化。真骨鱼类缺乏真正的输卵管,所谓的“输卵管”与输精管一样,也是由包围卵巢外面的腹膜直接延续形成的。这样,大量卵子释放时不致落入体腔而伤害自身。有些脊椎动物的输卵管一端开口于体腔,其卵子先排入体腔,而后进入输卵管。软骨鱼类(鲨鱼)输卵管的体腔口左右靠拢合并为一(图2)。在肺鱼类和两栖类,输卵管的结构最简单,管壁大部分具有纤毛和腺体,后段很少特化,除少数胎生的蝾螈和蟾蜍外,通常只有一个简单扩大的卵囊,以贮存卵子。在软骨鱼类、爬行类和鸟类,输卵管分化为几个特化部分,这与产生大型的有壳卵有关,如软骨鱼类的输卵管中部有特殊的壳腺,能分泌卵白和卵壳物质,后部扩大成子宫,以暂时贮存卵子或作为胚胎发育的场所 (星鲨和犁头鳐科);在爬行类和鸟类,其前段壶腹部含有丰富的腺体,能分泌大量卵白,又称卵白分泌部。后部扩大为子宫,也富有腺体,且多肌肉,其分泌物形成卵壳。胎生哺乳动物,由于产卵量少,卵子体积小而无卵壳,其输卵管前段简单,后段特化为具有丰富肌肉和腺体的子宫,供胚胎在其中发育。有胎盘哺乳类的左右子宫有几种不同的愈合情况,形成四种类型。如袋鼠、兔和啮齿类的为原始类型不愈合,称双子宫;猪、马的子宫,左右末端愈合; 如牛、羊、食肉类和鲸类的子宫称双分子宫; 子宫体部完全愈合而子宫角不愈合,称双角子宫: 高等灵长类的子宫全部愈合为一,称单子宫。鸟类和哺乳类的子宫末端连阴道; 有袋类的很特殊,有两个管状的侧阴道,近端(头端)愈合为阴道窦,远端(末端)也愈合为一,通入泄殖窦;在高等有胎盘类完全愈合为一,通入阴道前庭。
雄性副性腺 许多哺乳类雄体中有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三大副性腺,它们均位于输送精子的通道上。系复管状腺或复管泡状腺,精囊腺起源于输精管上皮: 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则起源于尿道上皮。它们的分泌物与副睾、输精管壶腹部的分泌物以及精子共同组成精液。小鼠、大鼠、金黄仓鼠精囊腺的内侧还有呈分支管状的凝结腺,其分泌物参与阴道栓的形成。
雄性交配器官 体外受精的动物缺乏交配器,如大多数真骨鱼类和两栖类。少数胎生真骨鱼具有鳍脚状的交接器,由肛鳍演变而来,称生殖脚,有沟或管能将精子导入雌体内; 有些杜父鱼(Cottus)具有伸长的生殖乳头以代替生殖脚,有阴茎的功能。软骨鱼类、爬行类和哺乳类为体内受精,均有特殊的交配器官,如雄鲨由腹鳍演变出一对棒状突出物,称鳍脚,内侧有沟可将精子输入雌体内;蛇和蜥蜴的雄体有半阴茎,平时隐藏在泄殖腔内,交配时因充血膨胀而伸出体外,完成插入雌体泄殖腔内。鸟类行体内受精,但大多数的交配器官次生性地退化,只有鸵鸟和雁鸭类有突起状的小阴茎,位于泄殖腔的腹侧壁上,主要由深层的纤维体和表层的海绵体构成,平时也隐藏在泄殖腔内,交配时则勃起翻出体外; 公鸡仅有残存的阴茎乳头,呈小球状,平时不明显。低等哺乳类(单孔类)的阴茎与爬行类的相似。真兽哺乳类的阴茎最发达,始终伸出体外,主要由一对阴茎海绵体和包围尿道的尿道海绵体构成。海绵体内有许多血窦,当充血时,使阴茎勃起,故海绵体又称勃起组织。整个阴茎内有尿道的延伸部(尿殖管)通过,是精液和尿液的共同通道; 阴茎头(龟头)周围包有皮肤皱襞,名包皮。
泄殖腔及其衍生结构 泄殖腔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原始结构,位于躯干末端的腹侧面,是一个与体外相通的囊状凹陷,其中有消化、泌尿和生殖管道的开口。板鳃类和肺鱼类有典型的泄殖腔,辐鳍鱼类的泄殖腔消失,低等辐鳍鱼和部分真骨鱼以肛门和泄殖窦孔开口于体外,其他真骨鱼则以肛门、生殖孔和排泄孔分别开口。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均有泄殖腔。鸟类的泄殖腔被分隔为粪道、泄殖道和肛道三部分,粪道和直肠相通,泄殖道内有排泄和生殖道的开口,肛道的外口称肛门或泄殖孔(图2)。哺乳类最低等的单孔类尚有与鸟类相似的泄殖腔,绝大多数高等有胎盘类的泄殖腔则已完全消失,肛门与泄殖道分别开口于体外。

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

动物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繁殖后代的器官系统。分为雄性和雌性两类。低等动物中多数为雌雄同体,而高等动物大多数为雌雄异体。鱼类以上的脊椎动物由生殖腺、生殖管、副性腺、交配器官及附属生殖器官构成。雄性由睾丸(生殖腺)、附睾、输精管、尿生殖道(生殖管)、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副性腺)、阴茎(交配器官)、包皮和阴囊(附属生殖器官)等组成。雌性由卵巢(生殖腺)、输卵管和子宫(生殖管)、阴道、尿生殖前庭和外阴(产道、交配器官)等组成。

图1 雄性(公猪)生殖系统(背面)

1. 睾丸 2. 附睾 3.尿道肌 4.输精管 5. 前列腺 6. 精囊腺 7.膀胱 8.尿道球腺 9.球海绵体肌 10. 阴茎缩肌 11. 阴茎乙状曲 12. 包皮 13. 阴茎头 14. 包皮憩室

图2 雌性(母猪)生殖系统(背面)

1.输卵管 2. 卵巢囊 3. 卵巢 4.输卵管漏斗 5.膀胱6.尿道外口 7. 阴蒂 8. 阴唇 9. 阴道前庭 10. 阴道11.子宫颈 12. 子宫角13. 子宫体 14. 子宫阔韧带

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

系繁育生殖后代各器官的总称。人和高级动物生殖系统接近,相当发达,男性与女性生殖系统差异极为明显,功能亦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内生殖器与外生殖器、生殖腺与附属器官。生殖腺能产生生殖细胞并能产生内分泌激素,女性为1对卵巢、男性则为1对睾丸。附属器官有输送生殖细胞与性交功能,男性有副睾、输精管、射精管、前列腺、尿道球腺、阴囊、阴茎等;女性有输卵管、子宫、阴道、前庭腺及外阴等。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Shengzhi xitong

是产生生殖细胞,繁育新个体的器官系统。它由生殖腺(性腺)、输送管道、附属腺体及外生殖器组成。生殖腺具有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的作用。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前列腺、精囊腺和外生殖器(阴囊、阴茎)等。睾丸呈卵圆形,左右各一,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附睾是贮存精子的场所,它与输精管相连。睾丸与附睾位于阴囊内。输精管经腹股沟进入盆腔后,在膀胱处与精囊腺的排泄管合并为射精管。射精管穿过前列腺,开口于阴道。阴茎具有排精和排尿双重功能。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大的附属腺,它的分泌物是组成精液的主要成分,有营养和增加精子活动的作用。每毫升精液中约含有1亿个精子。每次射精约排出精液2—5毫升。雄激素具有刺激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男性特征的出现,促进蛋白质合成,尤其是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以及维持正常性欲等作用。

1.精囊腺 2.前列腺 3.附睾4.睾丸 5.输尿管 6.膀胱7.输精管 8.尿道

男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等。卵巢位于子宫两侧,呈椭圆形。能产生卵子,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输卵管一端开口于子宫;另一端在卵巢处开口于腹腔,呈喇叭形,其边缘为放射状突起(称输卵管伞)。卵子可借输卵管运动而输送到子宫。子宫位于直肠和膀胱中间,呈倒置的梨形,是孕育胎儿的场所,由上自下分为底部,体部和颈部。底部两侧与输卵管相接,颈部(子宫颈)向下伸入阴道,阴道以阴道口开口于外阴。阴道口介于尿道口和肛门之间,处女时阴道口处有一层带孔的薄膜,称处女膜,性交后处女膜破裂。外阴是女性外生殖器的总称,包括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口,会阴等。雌激素的主要作用是刺激女性特征的出现和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孕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及其腺体分泌,促进乳腺发育,为怀孕做准备。孕激素还能抑制排卵,避免怀孕后再次受孕。正常时,卵巢平均每月排卵一次,每次只排一个卵子。

1.子宫 2.子宫颈 3.阴道 4.输卵管 5.输卵管伞 6.卵巢 7.卵子运动方向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位置(b)和结构(a)


妊娠是指新个体产生的过程,包括受精、着床、胎儿成长、分娩等。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在输卵管内相遇而发生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着床。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它是胎儿呼吸、营养、排泄的重要器官。胎盘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能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这些激素对妊娠的维持和胎儿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胎儿及其胎盘由母体排出的过程叫分娩。人类妊娠期约为280天。
☚ 膀胱   月经的产生 ☛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

人和动物与生殖机能有关的各器官的总称。包括生殖腺和一系列附属器官。生殖腺是产生生殖细胞和性激素的器官,男子有一对睾丸,女子有一对卵巢。附属器官有输送生殖细胞的管道及附属腺体等,男子包括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前列腺、尿道球腺、阴茎和阴囊;女子包括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其中男子的阴茎和阴囊及女子的外阴位于体外,故亦称为外生殖器官。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差异为第一性征。从青春期开始,男女之间还出现性别上的其它差异,称为第二性征或副性征。男子主要表现为长胡须、身材高大、喉结突出等;女子主要表现为骨盆宽大、乳腺发达、皮下脂肪丰满等。

☚ 体力活动与泌尿系统   睾丸 ☛
000020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