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城市
把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任务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经济发展之路; 寻求生态、经济一体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资源、环境、生态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类型。
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理论基础。生态经济理论是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理论基础。生态经济学认为城市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即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的统一复合系统,具有严密的整体性,运行同时受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制约。发展城市经济,既要看到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推动作用,又要看到所损失的生态效益和生态平衡自然规律的制约作用。只有在生态平衡下的经济发展,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城市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生态与经济是相互联系的,只有两者在现代经济基础上互相协调,才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推动和指导城市生态经济管理,是进入生态时代的要求,是实现城市发展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需要,也是实现当代人和子孙后代之间代际利益公平的需要。
生态经济城市应是现代化的城市。传统的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般指物质装备现代化、生产科学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21世纪已进入生态时代,这一时代要求把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建立在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基础上,这才是现代化的高水平的城市。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在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争取达到发达国家的一般先进水平,同时要达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生态经济城市是全面发展的城市。生态经济城市发展观的核心在于全面发展,即从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到追求城市整体的与生态相结合的现代化发展。目前我国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急需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不能只顾经济发展,不顾生态平衡,以牺牲生态的方式发展经济,也不能片面强调保护生态平衡,限制经济发展。
生态经济城市的发展具有协调性。城市的发展关联到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生态与经济协调是城市顺畅发展的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持,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又依附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人们重视了与自然生态的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就能迅速、长期、持续; 不注意与自然生态的协调,违反了生态平衡自然规律的要求,其发展就会波动或停滞,不能持续。只有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才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