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生态省 (市、县) 创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生态省 (市、县) 创建/生态省 (市、县) 创建规划/生态省 (市、县) 创建的基本原则/生态省创建的基本条件与指标/生态省创建内容与具体做法/生态市创建的基本条件与指标/生态县创建的基本条件与指标/生态省 (市、县) 创建程序

☚ 生态县   生态省 (市、县) 创建 ☛

生态省 (市、县) 创建

生态省 (市、县) 创建

建设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政区域活动。生态省(市、县) 是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后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广大公众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人类价值观由人类中心观转向生态文明观。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围绕人类生存与发展这一主题,积极寻求一条人口、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道路,探求更加理想的人类住区模式。其中,关于 “生态城市” 的研究与实践最为著名。199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克利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与会的12个国家代表分别介绍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涉及城市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系统的各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农业建设逐步开展,很多城市进行了环境综合治理,从大中城市逐渐扩展到小城市和村镇,并开始向城乡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发展。1986年,在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江西省宜春市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的发展目标,并于1987年初进行了生态市规划与建设试点工作,这是我国第一个生态市的试点。
1994年,我国政府颁布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为贯彻实施 《中国21世纪议程》,探索在我国当前条件下如何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995年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创建生态示范区活动。同时还编制了 《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 (1996—2050年)》,在分析全国生态破坏现状和生态示范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为重点,通过统一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998年11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了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21世纪中叶全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部署。《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大规模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时期。1999年,海南省率先通过了 《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并得到国家正式批准,生态省被社会广泛接纳和效仿。同时,全国生态示范区已取得成效。至2003年,全国已批准了八批共400个市、县区域范围内的国家级试点。全国许多省、市、县纷纷提出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的要求。至2011年,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广西、四川、辽宁、天津、山西等14个省 (市、区) 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另有五个省正在启动中。全国有超过1000个县 (市、区)开展了生态县 (市、区) 建设,并有38个县 (市、区) 建成了国家生态市 (区、县)。生态省 (市、县) 建设已成为一个普通流行的生态环境建设术语。
生态省 (市、县) 建设就是要通过制度与技术的创新,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省 (市、县) 建设中不能被动地服从于生态系统的既定供给能力,要通过技术创新,遵循生态规律,调整生态、经济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抗逆性和生产力,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通过制度的创新,改变人们的经济行为方式,通过制度创新形成的有效约束与激励,改变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选择,尽可能降低对资源的消耗与浪费,从而减小对生态系统供给的压力。生态省 (市、县) 建设就是要把省 (市、县)的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建立在与当地生态系统供给能力相适应的基础上,在生态系统供给能力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加速区域经济发展。

☚ 生态省 (市、县) 创建   生态省 (市、县) 创建规划 ☛
000026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