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产业规划
根据生态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生态旅游发展要素所做的安排。生态旅游产业规划一般从 “水桶效应”、产业集群和核心竞争力等三个方面构建旅游产业规划理论体系,以期指导新一轮旅游规划的编制。旅游产业规划特点: 旅游业是个涉及面广、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群,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以及由六要素外延拓展形成的旅游产业链,如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文娱体育旅游等。
生态旅游产业规划的基本原则是:
❶强化特色原则。客观认识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性质和特点,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创新利用各类资源,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品牌的旅游产品。
❷市场导向原则。在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完善调控手段、规范调控方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实现资源、资本与创新 “三轮” 驱动的发展模式。
❸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发挥经济建设成就、市场区位优势与资源环境优势,以永续利用为前提,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旅游的经济、社会和生态贡献率,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❹产业互动原则。在充分发挥旅游对关联产业的强大带动力、对提升城市和区域知名度、打造城市和区域 “名片” 的独特作用的同时,注重与相关规划的紧密衔接,强调旅游产业与城镇建设、与其他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综合协调,促进旅游业与工农业、商贸服务、科教信息、文化体育和城乡基础设施业的资源共享,实现互动互促的旅游产业循环经济模式。
❺区域联动原则。从省域层面,建立以城市 (镇)为中心、分工协作的区域旅游协作区,促进旅游客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跨市 (县、区) 流动; 从跨省区层面,积极推动旅游合作区的联动发展,实现资源与市场共享、综合效益最大化。在国家 “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政策背景下,我国掀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旅游规划热潮。从旅游发展规划转为旅游产业规划是一大趋势。在生态旅游产业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要将生态旅游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综合考虑旅游业发展的上述三大波及领域,协调旅游业发展的各方面关系,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优势,重点强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聚集性和竞争性,使所编制的旅游产业规划能够指导旅游业的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