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运行机制
将工业的发展建立在自然与社会和谐基础之上,在工业企业及其相关企业聚集的场所实现副产品和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再利用,使园区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协调一致,适应生态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园区发展模式。
生态工业园的运行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是:
❶产业链呈现刚性特征,企业之间依赖性强。生态工业园内部物质和能量交换通过特定的渠道进行运输,传输的距离、方向和位置是固定的,缺乏弹性。一旦链条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会造成整个产业链条的断裂,使整个系统受到重大的冲击和震荡,从而破坏生态工业园的稳定性,甚至严重干扰整个园区的运行。
❷创新能力差。进入园区的企业之间合作大于竞争,不能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缺乏创新的动力。
❸利益冲突。生态工业园中的企业形成一个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系统,在园区相对封闭的状态下,兼顾所有企业的利益相当困难。通过科学规划,加强生态工业园的运行机制管理,才能使生态工业园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
❶成本降低机制。限定原材料成本,提高废物利用效率。生态工业园的企业间通过建立工业共生网络,实现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将上游副产品和废物变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建立互信基础上的交易成本降低机制,企业间长期交往建立的互信机制大大降低交易的费用,成本降低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为园区的企业带来降低成本的机会。
❷系统内外的互通机制。始终保持生态工业园的多样性,使生态工业园外部边界向外扩展,依靠企业间的自然延伸链条,实现生态工业园的系统内外互通,实现园区内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互利共生。系统内外互通机制建立的根本尺度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使环境质量控制、废弃物积存量消减、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指标均达到生态工业园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动态稳定。
❸产业培育机制。产业培育是生态工业园发展的核心,产业培育实现园区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路径。产业培育的目标模式是建立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形成上下联结、左右贯通的产业结构。
❹生态化技术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生态工业园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和运行都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保证,在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导向下,提倡生态化技术的创新;
❺辅助性支持机制。生态工业园以工业生产为主,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信息业等多种行业,跨行业的整合,需要相应的服务、市场支持、信息情报机制的建立,使多产业之间在市场的运作和服务的保障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