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策略
采取行政、法制、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来达到生态城市建设的目的。
生态城市建设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层面:
❶科学论证,制定合理的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基础依托,加强城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效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营造空气清新环境舒适的聚居空间、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和必由之路。继承和保护城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历史风貌; 必须重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改进与完善,把城市的能源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和食物供应系统结合起来,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防治,使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修复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风格,为居民创造一个整洁、宁静、高雅、舒适、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❷进行观念、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进行技术创新,使城市的经济发展向 “生态化” 方向转变,运用现代的生态技术,改造重组优化产业经济结构,实现 “清洁生产”,把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综合考虑经济利益和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城市生态系统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使自然环境的生产能力、恢复能力和补偿能力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❸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实质上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法制体制,强化环境管理和城市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人文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体系、公安消防等社会治安体系及相应法律法规的建设,把城市环境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生态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涉及城建、环保、土地、园林、工商、公安、交通、水利、科技等许多部门和单位,单靠一个部门或单位难以奏效。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把生态城市建设列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健全有关制度和奖惩措施,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齐抓共建,才能向生态城市的总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