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生女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生女真辽代末系辽籍的女真人之总称。主要分布于束沫江(今第二松花江) 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广大地区。部落众多,大者数千户,小者千户,社会发展不平衡。大体上说,其主体部落已从事农耕,兼事渔猎,畜牧业也有了发展。土产名马、生金、大珠、人参、蜜蜡、细布、松实、白附子等,部众耐寒忍饥,精于射猎,勇不畏死。辽代后期,其中完颜部崛起,逐渐统一诸部,形成了新兴的女真族,并建立了大金国。 生女真辽王朝对分布在松花江北岸,黑龙江中、下游,未入辽籍的女真人的称呼。《金史·世纪》:“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号生女直。” 生女真部族名,满族的先世。辽王朝对分布在今松花江北、黑龙江中下游,未入辽籍的女真人之总称。与长白山女真同是金代女真族的主要组成部分。从事农耕,无牛,有良马;地产人参、白附子、松实、密蜡、麋鹿、野狗、青鼠、貂鼠等。能制生金,织细布。辽末时,向阶级社会过渡,同其他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权。 生女真辽朝对部分女真人的称呼。一作生女直,《辽史》常以“女直”称之。又因其未编入辽朝户籍,故又称不系辽籍女直。名称含义,当是因其社会发展较慢,相对熟女真而言。来源于黑水靺鞨。分布在今第二松花江以北,吉林省扶余县以东,包括松花江中下游、牡丹江、绥芬河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一说其地以混同江(今松花江)、长白山为中心,东北迄于今汤旺河以东,东南达朝鲜咸镜北道北部。广义的生女真,包括黑龙江中下游的鼻骨德部、五国部和阿里眉等。辽圣宗统和八年(990)封女直阿海为顺化王,于其地设女直国顺化王府后,生女真遂有顺国女直和生女直部之分。下分众多部落,以完颜部最著名。处原始社会末期,以渔猎为生,过着“野处”的游猎生活,无文字,刻木记事,亦不知纪年。约在北宋初,在绥可率领下,迁到按出虎水(今阿什河)流域,筑室定居,始务农,出现私有财产及阶级分化。至其首领乌古迺(1021—1074)时,曾受辽封为本部节度使。向辽纳贡无定期,有从征义务。自邻国输入铁器,兵力增强,生产发展,统一附近各部,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至盈歌(1053—1103)时,图们江流域和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包括五国部在内的不系辽籍女真诸部,均被统一,一切皆以完颜部法令治之。1114年,广大生女真群众因不堪契丹贵族压迫,在阿骨打率领下,起兵反辽。次年,阿骨打称帝,建大金国。后,随着反辽和进攻北宋战争的胜利,大批生女真人散布于金朝管辖区域内。金亡后,迁居长城以南地区者,均未返回故地,融合入当地汉族中;留居故地者,成为元水达达路管辖下的居民。生女真,特别是完颜部,在金代政治、军事生活中,起着核心作用。 生女真古代东北部落群体。为辽代女真之一支。辽天显元年(926),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渤海,部分女真人南迁,未迁徙的部落依然居住在松花江以北,宁江以东,黑龙江中下游,保持传统习俗,以农业和狩猎为生。部落大者数千户,小者千户,各有首领。辽以为该部在女真中经济较为落后,文化较不发达,故有此称。因未入辽籍,该部又被称为不系辽籍女真。 生女真辽代居松花江流域方千余里范围内的十余万户女真人,散居于山谷之间,不著辽朝户籍, 自推雄豪为酋长,分为许多部,小者千户,大者数千户。完颜部即其中较强大的一部。为与编入辽朝户籍的“熟女真”区别,被称生女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