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任尚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任尚碑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松树塘北200米处,现移至该县文化馆。石碑为一不规则青色条石,高1.4米,宽0.65米,厚0.42米。刻字部分高1.1米,宽0.37米,隶书。碑文共5行,现字迹模糊,大多不能辨认,但残存文字中有纪年和人名,再以文献作证,为我们了解该碑的历史背景提供了依据。该碑刻于东汉永元五年(93),又称汉平夷碑,为任尚擒斩北单于于除而建。

任尚碑

任尚碑

汉碑。又称东汉永元五年(93)碑。原在新疆巴里坤县东南的松树塘草原。发现年代不详。1980年移置巴里坤县文教局院内,现藏县文化馆。此碑从未见于著录,曾一度被误传为《沙南侯碑》。碑为不规则的条形块石,高1.48米,宽0.7米,厚0.42米,青黑色。碑文5行,每行约10余字,隶书体,书法风格与拜城《汉龟兹左将军刘平国作亭诵》近似。字迹多模糊不清,全篇碑文大意已无从明晓,但恰好保存纪年与人名两项最重要的根据。任尚是东汉名将,永元三年参加了破匈奴北单于于金微山之役,四年持节卫护於除鞬单于,屯伊吾,五年追擒叛走的於除鞬。此碑刻于永元五年,显然与这期间任尚在西域的上述活动有关。

☚ 汉龟兹左将军刘平国作亭诵   裴岑纪功碑 ☛
任尚碑

任尚碑

汉碑。又称东汉永元五年(93)碑。原在新疆巴里坤县东南的松树塘草原。发现年代不详。1980年移置巴里坤县文教局院内,现藏县文化馆。此碑从未见于著录,曾一度被误传为《沙南侯碑》。碑为不规则的条形块石,高1.48米,宽0.7米,厚0.42米,青黑色。碑文5行,每行约10余字,隶书体,书法风格与拜城《汉龟兹左将军刘平国作亭诵》近似。字迹多模糊不清,全篇碑文大意已无从明晓,但恰好保存纪年与人名两项最重要的根据。任尚是东汉名将,永元三年参加了破匈奴北单于于金微山之役,四年持节卫护於除鞬单于,屯伊吾,五年追擒叛走的於除鞬。此碑刻于永元五年,显然与这期间任尚在西域的上述活动有关。

☚ 汉龟兹左将军刘平国作亭诵   裴岑纪功碑 ☛

任尚碑

亦称《永元五年碑》,东汉永元五年(93)立,原在新疆巴里坤县松树塘,1980年移置巴里坤县文教局院内。任尚为东汉名将,多次参与讨匈奴、乌桓、西羌的战争,战功卓著,曾任中郎将,《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五年(93)秋九月,“匈奴单于除鞬叛,遣中郎将任尚天之”。《后汉书·窦宪传》载,永元三年(91),“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将兵击北虏于金微山,大破之,克获甚众,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在”,此即北匈奴西迁之年。永元十三年(101),任尚继班超为西域都护,但《后汉书》无《任尚传》。此碑刻于天然崖石,比较粗糙,石高140米,宽0.65米,厚0.42米,共五行,字体作隶书,字迹模糊,不可辨认。第一行可识的为“唯汉永元五年”,第二行可识者为首三字“平任尚”,第三行不清,第四行末可识者为一“海”字,第五行可识者为“至……道□临物”。保存了纪年及人名,亦极重要。可资对此时期历史研究的一件实物资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