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无余;一目了然 异 一览无余 览:看。余:剩余,遗漏。一眼望去所有东西全看见了。形容园林或建筑物等布局单调。亦形容诗文内容平淡,缺乏回味。偏重于“没有遗漏”。 例 从图上看去,不仅苏州城地理气势,可以一览无余,而且通过图上街道的排列,河道的走向,桥梁的布设,大体可看出苏州这一水乡都会的风貌。(廖志豪、叶万忠《苏州史话》五)虽然整首诗的诗意是明白畅朗的,既无含蓄,也不迂晦,但却并非一览无余,而仍有它令人回味和发人深思之处。(周先慎《直里有曲 喜中藏悲———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评赏》) 一目了然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偏重于清晰、了解。 例 四扇大窗洞开,场上的事一目了然。(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他随手翻了翻,娟秀的蝇头小楷,写得那么工整;各种图表、数据,一目了然。(程树榛《人约黄昏后》十四) 同 都有一看就全都清楚明白的意思。所指称的对象,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为具体事物。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 上一篇: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一石两鸟
- 下一篇:一落千丈;一泻千里
一览无余(同)尽收眼底 (反)目不暇接 管中窥豹 管中窥豹;一览无余[一览无遗]○管中窥豹guǎn zhōng kuī bào比喻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我孤陋寡闻,所见无异~|虽然~,亦可见一斑。 ●一览无余yī lǎn wú yú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了|全市景物~,尽收眼底。也说【一览无遗】。 一览无余 一览无余一看就全在眼里了。常用以形容眼前境界开阔,一切景物都看得到。有时也指文艺作品平淡单调,没有意味。 ☚ 一干二净 一目了然 ☛ 看见 看见见(见到;见睹;了见;观见;眼见;绰见;望见;瞧见;张见;了见;览见;顾见;瞅见;瞟见;瞥见;觑见) 睹(睹睐;共~;重~;瞻睹)瞳 瞩 觏 面 觌 目及 视及 眼看 眼 视线之内 看到眼前的情景:触景(~生情) 看到的:所见 先看见:先睹(~为快) 一眼看见:瞥见 一眼即可全看:一览无余 一览无遗 斜着眼看见:睃见 仅仅看到:但见 可以看见:可见 足见 互相看见:相觑 做梦时见到:梦见 梦到 梦中见到 梦见乡土:梦乡 暗中看见:窥见 窥破 觑见 偷看到:窥觏 远远望见:遥见 为众人所见:讼见 ☚ 看见 看见的程度 ☛
明显 明显明(明彰;较明;惮明;甄明) 昭(昭晢;昭显;昭灼;昭焯;昭察;昭烂) 章(章灼) 醒 炳(炳明;炳煌;炳露;较炳) 焯 彰(彰彰;彰著) 显(显白) 白(白著)著(较著;颇~成效) 箸 露(透露) 发皇 明显而容易被看到:显眼 显亮 当眼 触目 触眼 起眼 明显地摆在眼前,容易看得清楚:明摆着 可以明显地看出:显见 一眼就能看清楚:一目了然 一目即了 一览了然 一眼即可全见:一览无余 一览无遗 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历历可见 清楚明显:历历分明 深刻明显:深切著明 事情简单明显,无须多说:不烦覼缕 显著,明显:提提 显豁,明显:宣(宣朗) 彰明 明显突出:炳赫 明显的样子:旳旳 燎燎 较然 焕然 灼然 章然 的然 居然 昭然 皓然 炳然 判然 炯尔 的尔 的的 离离 炳炳显显 (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明显)
另见:明亮 清楚1 ︱模糊1 ☚ 清楚1 引人注意 ☛
建筑物的结构 建筑物的结构构架 房屋建筑的结构:间架 间架结构:架构 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钩心斗角 建筑结构精妙:布局奇妙 结构精巧造型生动 格调独特 错落有致 建筑布局单调:一览无余 一览无遗 房屋结构复杂:重门叠户 ☚ 结构1 简单2 ☛
内容2 内容2意况 意义 文章的思想内容:文义 文辞的思想内容:义理 文章的内容、义理:体理 作品的中心思想:主题(~鲜明) 文章风格豪放不拘,主题鲜明:跌宕昭彰 重大主题和精妙论述:闳意妙旨 闳意妙指 闳意眇指 文章充实的内容:骨肉 写文章或著作的内容要点和详细内容:大纲细目 宏纲细目 诗歌字面外的内容:诗余 写风月为景色的内容: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 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笔酣墨饱 笔饱墨酣 笔饱墨莹 酣笔饱墨 由大手笔书写,内容精辟透彻:大书深刻深刻大书 文笔变化曲折,内容错落有致:云谲波诡波谲云诡 涛惊云诡 涛谲波诡 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完美:金相玉质 金相玉式 金相玉映 金相玉振 金质玉相 玉质金相 内容简单,言词不长:简短 诗文内容平淡无奇,没有回味余地:一览无余 一览无遗 文章单薄,没有内容:零丁 文章内容单调贫乏而字句冗长拉杂:瘠义肥辞 要写的东西很多:不可胜书 不可胜载 要表达的内容很多,难以言尽:不可胜言不可胜论 诗文言辞浮华,内容贫乏:外泽中干 外赡中干 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令人不忍看完:不忍卒读 难以卒读 不堪卒读 不可卒读 不耐卒读 文字内容拙劣,令人生厌,不愿读完:不能卒读 (文章内所含的实质或情况:内容)
另见:意义 含义 主旨 意趣 丰富 中肯 切中 ☚ 内容2 内容丰富 ☛
看见的程度 看见的程度亲自见到:面见 亲眼看到:眼(眼见;眼看;眕眼) 目观目击 目验 目成 目睹 目见 目触 目觇 亲见 亲耳听见,亲眼看见:耳闻目见 耳闻目击 耳闻目览 耳闻目睹 耳闻眼见 经常看见:常见 习见 习睹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见惯司空 司空见惯 间或看见:间见 很少见到:少见 仅见 很清楚地看到:洞见 清清楚楚地可以看见:了然可见 了了可见 人人都看见:人所共见 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有目共睹 已经看到了事情的头绪或线索:显露端倪 看一遍就看到全部:一览无遗 一览无余 看到了全部对象:全豹在目 所有景物全看见:尽收眼底 幸运而尽兴地看到了珍奇或美好的事物:大饱眼福 ☚ 看见 所见片面 ☛ 一览无余一览无遗yī lǎn wú yúbe in plain view (/sight); in full view of; take in everything at a glance;view the whole panorama ❍ 从这所房子观望海景,~。The house stands in full view of the sea. ❍ 这里有树,从树下正好用望远镜把面前一切~。(刘白羽《火光在前》57) From beneath the trees on this hill they could view the whole panorama ahead with their field glasses. 一览无余yī lǎn wú yú览:看;剩:剩余。一看就全都看在眼里。take in everything at a glance, be in plain view, in full view of, cover all at one glance 一览无余yī lǎn wú yú【解义】一望之下,景物尽收眼底。形容一下子就可以看清楚。 【用法】观看景物,所处位置良好,可用此语。 【例句】我们在埃菲尔铁塔上眺望,巴黎全市~。 【近义】尽收眼底 【反义】管中窥豹 一览无余yī lǎn wú yú一下子都看得清清楚楚。“览”,看。“无余”,没有剩余。指山水风景、园林建筑或者诗文等平庸单调,缺少回味的余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一览无余yī lǎn wú yú览:看。余:剩余。全都看得一清二楚。 ❶ 形容眼界开阔,一切景物都看到。张扬《第二次握手》七:“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向四周放眼望去,远近十里方圆的种种景物~。” ❷ 形容诗文或言语等内容平淡,没有回味。《歧路灯》九二回:“这十行俱下的眼睛,看那~的诗文。”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中国:此指中原。) 〔变式〕一览无遗 一望无余 〔近义〕❶ 尽收眼底 一目了然 〔反义〕❶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辨析〕“一览无余”“一目了然”强调看得清清楚楚,全无遗漏,应用范围较广;“尽收眼底”强调全部看见,仅限于景物,且一般只用于俯瞰、远眺,应用范围较窄。 一览无余yī lǎn wú yú目不暇接 mu bu xia jie 【一览无余】 一望之下,景物全收眼内。源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目不暇接】 眼睛来不及看。形容东西很多。源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也作“目不暇给。” ﹝例﹞ 但在我的印象中,她只是一个地处海滨一隅的小去处,美虽美矣,却一览无余,似乎难以满足人们的游兴。(洪泓:《这里播种着金子》) 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而丰富多采、目不暇接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秦牧:《菊花与金鱼》)各种景象,新鲜而又庄严,使他目不暇给,驰魂夺魄。(徐迟:《地质之光》)
山阴道上shān yīn dào shàng一览无余 yi lan wu yu 【山阴道上】 原谓山阴路上风景优美,使人目不暇接。后泛指美好的事物很多,使人来不及欣赏。山阴道,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源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一览无余】 一眼全看完了,意谓景物不多。源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也作“一览全收”。 ﹝例﹞ 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饱满的形象、智慧、感情,把那一切平凡的事件都“点石成金”了。这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感受。(秦牧:《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朱自清:《南京》) 一览无余yī lǎn wú yú览:看。余:剩余。形容眼前境界开阔,一切景物都能看得到。也形容事物简单明晰,一下子就能看清楚。 〔例〕《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房前有一条土路,路边种着一排不高的尤加利树。~,安静而不免枯燥。” 【提示】多作谓语。 一览无余yīlǎn-wúyú览:看。一眼看去,所有的全看清楚了。 ❶指眼界开阔,所有景物尽收眼底。 ❷指事情或问题简单,一看就很清楚。 ❸指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一览无余yī lǎn wú yú一眼望去,全都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遗漏。 ❶ 形容视野开阔,没有阻碍。 ❷ 也形容事物简单明了,一下子就能看清楚。 ❸ 有时还形容建筑物的结构单调,没有曲折和变化;或诗文的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也作“一览无遗”。 一览无余yī lǎn wú yú【解义】 一望之下,景物尽收眼底。形容一下子就可以看清楚。 【用法】 观看景物,所处位置良好,可用此语。 【例句】 我们在埃菲尔铁塔上眺望,巴黎全市~。 【近义】 尽收眼底 【反义】 管中窥豹 一览无余yī lǎn wú yú览: 看。余: 剩余。一眼就把整个景物全都看得清清楚楚,没有一处遗漏的。形容视野开阔,一切景物都看到。张扬《第二次握手》:“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向四周放眼望去,远近十里方圆的种种景物~。”比喻诗文或言语浅显直露,没有回味。张爱玲《我看苏青》:“她的话既多,又都是直说,可是她并不是一个清浅到~的人。” 一览无余yi lan wu yu览:看。全部看得清清楚楚。形容视野开阔或事物简单明了,一下子就能全部看到。也指艺术创作内容平淡浅薄,没有一点含蓄。 【近】一目了然尽收眼底 【反】目不暇接坐井观天 一览无余yīlǎnwúyú览:看。余:剩余,遗留。一眼看去,全部看在眼里。形容视野开阔。也形容简单平淡。 【例】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向四周放眼看去,远近十里方圆的种种景物一览无余。(张扬《第二次握手》) ❍ 简练不等于简单。简单是一览无余,简练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朱光潜《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 也作〔一览无遗〕。 【例】江上和桥墩工地上,景色鲜明,一览无遗。(徐迟《长江桥头》) 【一览无余】yī lǎn wú yú一下就全部看得清清楚楚。常用以形容事物简单或平淡无味。一览:举目纵观。览:看。无余:没有余留的。 一览无余yīlǎn-wúyú〔述补〕 形容眼前的一切景物全都看到。也指诗文书画等平淡无奇,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朱自清《南京》:“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了。” △ 多用于观赏方面。 也作“一览而尽”。 一览无余yī lǎn wú yú览:看。余:剩余。即一眼望去,全部景物尽收眼底。多形容诗文内容平淡无奇,没有余味。也形容建筑物结构简单,无曲折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