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甘露消毒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丹 >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 gānlùxiāodúdān 丹藥。因其消濕祛熱除毒,有如甘露降臨,故名。由滑石、石菖蒲、茵陳等十一味藥物組成。主治濕温時疫,身熱困倦,胸悶腹脹,肢酸咽腫。參閲清·王孟英《温熱經緯》卷五。 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卷一方。又名普济解毒丹。滑石十五两,茵陈十一两,黄芩十两,石菖蒲六两,木通、川贝母各五两,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藿香各四两。为细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日二次;或以神曲为糊丸,弹子大,开水化服。功能化浊利湿,清热解毒。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热并重,症见身热困倦,胸闷腹胀,无汗而烦,或有汗而热不退,尿赤便秘,或泻而不畅,有热臭气,或咽痛颐肿,舌苔黄腻或厚腻;近代也用于肠伤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胃肠炎等属湿热并重者。方中连翘、薄荷轻清透达,引邪外出;黄芩、射干、贝母苦寒泻肺,以清散上焦及咽喉热毒;藿香、菖蒲、白豆蔻芳香化浊,醒脾祛湿,以芳化中焦湿浊;滑石、木通、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以渗利下焦湿浊,引湿热从小便而出。全方相合,以清热为主,渗湿为辅,芳化为佐,上清、中化、下利,三法并用,而清热重于祛湿,故宜于湿温病热重于湿者。实验研究:本方具有退热、保肝作用。 甘露消毒丹 《医效秘传》卷一【组方药物】 飞滑石450克 淡芩300克 茵陈330克 藿香 连翘各120克 石菖蒲180克 白蔻 薄荷各120克 木通150克 射干120克 川贝母150克 甘露消毒丹ɡānlùxiāodúdān又名普济解毒丹。《医效秘传》方。滑石十五两, 茵陈蒿十一两, 黄芩十两, 石菖蒲六两, 木通、川贝母各五两, 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藿香各四两。为末, 冲服, 每次三至五钱; 或用神曲制成糊丸, 每服二至三钱, 日一至二次。功能化浊利湿, 清热解毒。治湿温初起, 邪在气分, 湿热并重, 症见身热困倦、胸闷腹胀、无汗而烦, 或有汗而热不退, 尿赤便秘, 或泻而不畅, 有热臭气, 或咽颐肿, 舌苔黄腻或厚腻。也用于肠伤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胃肠炎等属湿热并重者。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本方出自 《温热经纬》卷五。又名普济解毒丹。方由飞滑石十五两,绵茵陈十一两,淡黄芩十两,石菖蒲六两,川贝母、木通各五两,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各四两组成。各药晒燥,生研细末,每服三钱,开水调服,日二次; 或以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现用法为多作汤剂,水煎服,用量酌定。功能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温、暑温、温疫等邪在气分。症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痠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闭; 或吐泻疟痢,淋浊,疮疡,舌苔薄白或厚腻,或干黄者; 并主水土不服诸病。本方所治证属皆因湿热之邪所致。治当清热祛湿。方中飞滑石、绵茵陈、木通清热利湿; 黄芩、连翘、贝母、射干清热解毒,散结利咽; 石菖蒲、白豆蔻、藿香、薄荷芳香化湿浊,宣畅气机,共成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剂。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热并重之常用方剂。亦可用治湿热黄疸。现临床上用于急性胃肠炎、肠伤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而见湿热并重者。 ☚ 伐木丸 三仁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