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甘蕉根 甘蕉根 gānjiāogēn 亦稱“芭蕉根”。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根莖。其果肉甘甜如蜜,其苗一葉舒則一葉焦,乃有甘蕉之名。其根故稱甘蕉根。主治熱喘,血淋,熱癤癰腫。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下品·甘蕉根》:“大寒。”舊題吴越·大明《日華子本草·草部·生芭蕉根》:“治天行熱狂,煩悶,消渴,腫毒,風疹,頭痛。”參閲宋·蘇頌《本草圖經·草部·甘蕉根》。 甘蕉根gān jiāo gēn《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甘蕉(4)。药名。 【基原】为芭蕉科植物甘蕉Musa paradisiaca L.var.sapientum(L.)O.Ktze. 的根茎。 【性味】甘涩,寒。 ❶《别录》:“大寒。” ❷《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❸厦门《新医疗法与中草药选编》:“甘涩,大寒。”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热喘,血淋,热疖痈肿。 ❶《别录》:“主痈肿结热。” ❷《唐本草》:“捣汁服,主产后血胀闷,敷肿,去热毒亦效。” ❸《本草求原》:“治一切肿毒,发背欲死,血淋涩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二两;或捣汁。外用:捣汁涂或捣烂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