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甘肃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城关区)/皋兰县(石洞镇)/永登县(城关镇)/榆中县(城关镇)/白银市(白银区)/靖远县(乌兰镇)/会宁县(会师镇)/景泰县(一条山镇)/金昌市(金川区)/永昌县(城关镇)/嘉峪关市(新华南路)/天水市(秦州区)/清水县(永清镇)/秦安县(兴国镇)/甘谷县(大像山镇)/武山县(城关镇)/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家川镇)/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平襄镇)/临洮县(洮阳镇)/漳县(武阳镇)/岷县(岷阳镇)/渭源县(清源镇)/陇西县(巩昌镇)/庆阳市(西峰区)/西峰区(南街街道)/庆城县(庆城镇)/环县(环城镇)/华池县(柔远镇)/合水县(西华池镇)/正宁县(山河镇)/宁县(新宁镇)/镇原县(城关镇)/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城关镇)/灵台县(中台镇)/崇信县(锦屏镇)/华亭县(东华镇)/庄浪县(水洛镇)/静宁县(城关镇)/陇南市(武都区)/武都区(城关镇)/成县(城关镇)/文县(城关镇)/礼县(城关镇)/康县(城关镇)/徽县(城关镇)/西和县(汉源镇)/两当县(城关镇)/宕昌县(城关镇)/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三雷镇)/古浪县(古浪镇)/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张掖市(甘州区)/民乐县(洪水镇)/山丹县(清泉镇)/临泽县(沙河镇)/高台县(城关镇)/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酒泉市(肃州区)/玉门市(玉门镇)/敦煌市(沙州镇)/金塔县(金塔镇)/瓜州县(渊泉镇)/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党城湾镇)/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临夏市(城南街道)/临夏县(韩集镇)/康乐县(附城镇)/永靖县(刘家峡镇)/广河县(城关镇)/和政县(城关镇)/东乡族自治县(锁南坝镇)/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吹麻滩镇)/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合作市(伊合昂街道)/临潭县(城关镇)/卓尼县(柳林镇)/舟曲县(城关镇)/迭部县(电尕镇)/玛曲县(尼玛镇)/碌曲县(玛艾镇)/夏河县(拉卜楞镇)

☚ 柞水县(乾佑镇)   甘肃省(兰州市) ☛

甘肃省Gansusheng

中国西北部的省。辖兰州、金昌、白银、天水、嘉峪关5个地级市,定西、平凉、庆阳、陇南、武威、张掖、酒泉7个地区,临夏回族和甘南藏族2个自治州,9个县级市,60个县和7个自治县。总面积45.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562万(2000)。省会兰州市。属山地形高原地貌,可分为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北山山地等6种类型。东南部为陇南山地,是秦岭山脉的西延部分,山脊高度由东向西为2000~4000米;祁连山地由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地组成,有大雪山、野马南山、冷水岭等,海拔多为2500~4000米,西部祁连山主峰海拔5564米;北山山地包括马鬃山、大红山、合黎山、龙首山等,海拔1500~2500米。河流分属长江、黄河、内陆河3大水系。主要河流有渭河、泾河、西汉水、白龙江以及哈尔腾河、疏勒河、黑河、石羊河等。
❶体育组织。1953年成立甘肃体育运动委员会。2000年甘肃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改为甘肃省体育局。1979年恢复建立了中华全国体育运动总会甘肃省分会,下辖17个省级单位单项运动协会,成立了火车头、银鹰、高校等12个产业、行业体协。
❷竞技体育。甘肃省在女子中长跑、射击、棒球、垒球、曲棍球、古典摔跤及男子、女子公路自行车等项目上有实力。1984年9月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中,甘肃运动员获得了全部项目的金牌。1985年在全国比赛中获16个冠军、22个第2名、19个第3名,有6人5次破全国纪录;同年,全国首届青运会上甘肃省夺得5枚金牌、1枚银牌、4枚铜牌。1990~2000年在国内外各类重大比赛中共获147枚金牌、154枚银牌、153枚铜牌; 有21人28次打破152项全国纪录;11人13次平、超11项亚洲纪录。
❸全民健身运动。甘肃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860多万人,全省共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1.1万次,参加活动的约280万人次。举办各类训练班1163期,有3.5万人参加了学习和培训。全省有10个地州市建成了317项“全民健身工程”;春节期间有百万农民健身活动。
❹重要赛事。1984年9月在甘肃省举行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
❺体育设施。兰州早期建有木塔巷体育场。30年代中期建成了“兰园”和“东教场体育场”。1957年甘肃修建了第1个达到标准的体育场——兰州七里河体育场。至1985年全省有体育场馆1503处。90年代初建成的兰州体育馆,可容纳6000多名观众。1998年甘肃省有达到标准要求的体育场26个、体育馆11个、游泳池12个、带有固定看台的灯光球场21个。全省大多数县基本达到体育先进县两场(田径场、带看台的灯光球场)、一池(游泳池)、一房(体育馆或健身房)的场地设施标准。
❻体育科研。1958年成立了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小组,1985年改为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设有运动训练室、武术研究室、运动医学研究室、体育情报研究室等。各地(州)市重点体校设有测试、选材组(室)等。1988年成立了甘肃省体育科学学会,下设运动训练、运动医学、体育情报、体育史学4个专业委员会,开展了甘肃省自行车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甘肃省中长跑运动员科学训练及消除疲劳等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创伤的预防和恢复治疗的手段和方法。挖掘整理甘肃传统武术套路50多种,荣获国家体委武术挖掘“醒狮”奖。


“陇原铁骑”自行车队的长途公路拉力赛


全民健身体育

甘肃省【同义】总目录


甘肃省陇右

甘肃省

位于中国中部偏北。简称“甘”或“陇”。面积45.44万km2,2000年人口2533万。其中农业人口2092万,非农业人口441万。辖2地区、2自治州、10地级市、4县级市、60县、7自治县。省会兰州。境内高原占总面积的29.5%,山地占25.9%,川地占29.6%,沙漠、戈壁占15%。1月平均气温从西北至东南为-10~2℃,7月多为20~24℃,祁连山区16℃左右。境内黄河干流长约74km,支流大夏河长160km;长江水系的白龙江长535km。2000年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983.4亿元,工业总产值1087.3亿元,农业总产值323亿元。有耕地353.32万hm2,占土地面积的7.8%。粮食作物约占总播种面积的74.8%,主要有小麦、糜子、谷子等。200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713.48万t,油料41.68万t,棉花5.75万t,水果121.59万t,肉类60.91万t,羊毛1.57万t。中国重要牧区,有草原面积1663.9万hm2。已探明储量的矿种80种,镍、铜、铂族矿具有一定优势。200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1632.7万t,原油46.27万t,钢229.94万t,乙烯16.7万t,发电量280.27亿kW·h。铁路有陇海、兰新、包兰、甘青四大干线,营业里程1961.8km。公路里程39344km。有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18所,在校学生8.17万人;县以上科研机构138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4万人。名胜古迹有: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石窟,拉卜楞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重要革命遗址和纪念地有:迭部腊子口天险、会宁会师楼、安西西路军纪念塔等。甘肃省2003年总人口2603万,地区生产总值1304.6亿元,人均5011元。工业总产值1147.52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0.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4.6亿元。普通高校31所,在校学生17.34万人。

  • 陶器
  • 瓷器
  • 玉器
  • 铜器
  • 金属器
  • 漆木器
  • 牙骨器
  • 绘画
  • 法书
  • 雕塑
  • 石窟
  • 遗址
  • 建筑
  • 杂项
☚ 荐福寺小雁塔   陶器 ☛
甘肃省

甘肃省

甘肃位于中国大陆西北部,东邻陕西,西连青海与新疆,南靠四川,北与宁夏、内蒙古毗连,西北一隅约70余公里长的国境线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介于东经90°10'-108°43'、北纬32°36'-42°47'之间。省境幅员辽阔,东西长南北窄,呈长条形,自西北向东南狭长约1400公里,最窄处仅约25公里,全省总国土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境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四季温暖宜人、到处青山绿水的江南水乡之美色,又有千沟万壑、绵延千里的黄土高坡;既有古木参天、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又有寸草难见、茫茫无垠的戈壁沙漠,到处充斥着神秘的色彩。
全省现辖14个地、州、市,87个县、市、区。总人口2480多万人,城、镇人口500多万,农村人口1900万,人口密度为50人/平方公里,全省人口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占全省人口总量78%的人聚集在面积不足全省1/3的黄土高原及陇南河谷地带,而占全省面积60%的河西地区,仅居住着不足全省总人口的19%。省会兰州,辖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红古区和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等5区3县,总人口283万,其中,城区人口143万,属特大型城市。兰州是全国的地理位置中心,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工业、交通和商贸中心,是西北地区的交通中转枢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早在商、周时期,境内有氐、羌、鲜卑等先后在甘肃境内建立了前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等政权;隋唐时期,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也曾在甘肃居住活动;宋代,党项羌族建立了西夏政权。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演变,包括汉族在内,甘肃省共有4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4个,人口近2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6%。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撒拉、满、蒙古、哈萨克、维吾尔11个,东乡、保安、裕固3个民族是甘肃省的特有民族,其人口分别占全国该民族总人口的83%、96%和90%。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省境南部的甘南高原,中部的陇西黄土高原,陇山地区以及祁连山地和河西走廊西端北山地区,包括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茂族自治州两个自治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7个自治县。
甘肃,古属雍州,历史上因甘州(今张掖)和肃州(今酒泉)二地而得名,又因其省境大部在陇山以西,唐代在此设置陇右道,故又有陇右之称,简称“陇”。
甘肃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华夏始祖伏羲就诞生于甘肃大地,创造了文字,发明了历法,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先河。3000多年前,泾、渭河谷地开创的原始农业成为黄河流域灿烂农业文明的鼻祖。甘肃文化遗迹有1000多处,著名的有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秦安县大地湾遗址是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距今约7800年,比西安半坡遗址早2000年。唐墓中出土的一座高160多厘米三彩天王俑,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唐三彩人物俑。被命名为“齐家文化”和“半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半山型)的发掘地,就在临洮县的齐家坪和半山村,出土的各类陶器、铜器以及状若滚滚黄河水的彩陶图案,造型十分精致。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榆林石窟、炳灵寺石窟、文殊山石窟、五个庙石窟、马蹄寺和许多古代游牧民族岩画,临夏的大拱北、砖雕、刻葫芦,夏河县的拉卜楞寺、嘉峪关城楼等等,无不表现出甘肃古代各民族在绘画、雕塑、建筑方面的高超技艺。甘肃还是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蜿蜒伸展了1600多公里,是历朝历代沧海桑田变幻的见证人。
甘肃地处中国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带,分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内陆河流域,地域狭长,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阿尔金山脉以近东西向伸入甘肃西部;巍峨的祁连山以西北一东南向自河西南缘向陇中延伸;西秦岭山地以数条东西向的山脉盘踞在陇南地区;六盘山纵贯甘肃东部,成为陇东、陇西的分界线。全省除陇南部分谷地和疏勒河下游谷地地势较低外,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上。山地和高原是主要的地貌形态,平原主要见于河西走廊。依地势高低及地形特征,全省可分为河西走廊平原区、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北山中山区、陇南中低山区、甘南高原区、祁连山高原区六大区。
甘肃地形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具有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等多种气候类型。省内大部分地区具有气候干燥,气温年、日差较大,大陆性强,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水热条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等主要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夏季温热,春秋气温多变。全省年平均气温0-14℃,年平均气温分布趋势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随着地势增高而逐渐降低。陇南南部是本省最温暖的地区,年平均气温高达14℃以上;祁连山区和甘南高原是最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4℃以下;其余各地为8-10℃。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有72%的地方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全省年平均隆水量40-800毫米,总的分布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地区差异性大。河西走廊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陇东南部、甘南南部和陇南东部在600毫米以上。
甘肃的自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是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能源矿藏、化工原料和其他非金属矿藏。甘肃为全国10个黄金产量大省之一。珍禽异兽有大熊猫、山溪鲵、水獭、蓝马鸡、雪鸡、苏门羚、麝、石羊、黄羊等。名贵的土特产有夏河的蕨麻,康乐的蕨菜,古浪的发菜,文县、武都的徽菜、木耳、油橄榄、花椒,康县、成县的核桃,天水的花牛苹果,东乡唐汪川的大接杏,庆阳的曹杏、晋枣,平凉的红富士苹果,河西的锦丰梨、早酥梨、苹果梨,岷县的当归,文县的党参,还有鹿茸、麝香、甘草、三七、大黄、贝母、牛黄、冬虫夏草、半夏、雪莲、蜈蚣、蝎子、龙骨等中草药。驰名国内外的畜种有玛曲的河曲马,天祝的岔口驿马和白牦牛,庆阳的早胜牛,肃北、阿克塞的骆驼,玛曲的欧拉羊,夏河的甘加羊,肃南的高山细毛羊等。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重心的西移,甘肃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目前,全省铁路、公路、航空交通网与连接城乡的邮电通讯网已经形成。铁路建成了天兰、兰包、兰新、兰青、干武、宝成、宝中7条干线,10条支线,208条专用线,省境通车里程达4086公里,形成了连接西北5省(自治区)的铁路运输骨架。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近37000公里,县、乡都已通车,基本上实现了国、省道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民航方面开辟了兰州通往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杭州、西安、乌鲁木齐、厦门、福州、成都、重庆、昆明、武汉、长沙、郑州、大连、沈阳、温州、海口、深圳、石家庄、包头等城市和省内敦煌、嘉峪关等地的航空线路24条,航程31884公里。水运从无到有,已开通兰州市区黄河段、刘家峡至炳灵和碧口至白龙江段的219公里机用航道。邮电通讯发展迅猛,全省邮路总长度超过150000公里,长途电话近2000路,电报电路近600路,电话交换机近40万门,电话装机容量达1000万门以上,电话机达350多万门,无线移动电话45万多部,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由明线、电缆、光缆、卫星通讯短波、微波等各种通讯手段组成的沟通全省城乡,连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通讯网络。
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甘肃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1979年成立省旅游事业管理局,对全省旅游资源进行了普查,统一了全省旅游业的行业化管理,旅游作为一项产业正式登场。在全省14个地、州、市中,有13个地、州、市相继成立了地区级的旅游管理局。各地、州、市先后制订了本地旅游事业开发建设规划,从而使甘肃省的旅游事业进入了不断开拓、稳定发展和日益壮大的新阶段。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甘肃省旅游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走向繁荣昌盛。先后开发建设和完善了一大批旅游景点,大规模修缮了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长城、安西锁阳城、肃南马蹄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文庙、雷台、海藏寺、永靖炳灵寺石窟、刘家峡、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石窟、平凉崆峒山等一批著名景点,使之面貌焕然一新。全省建成了被国务院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座(敦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37个。一大批具有甘肃特色的旅游项目,如汽车拉力赛、摩托车拉力赛、狩猎、滑翔、冰川考察、朝圣祭祖旅游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全省现有接待海外游客的国际旅行社20家,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78家,专职导游人员400多人,全省旅游从业人员15000多名;有星级饭店54家,标准客房6585间,涉外定点餐馆21家;定点旅游车船公司13家。旅游沿线主要依托城市都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导”配套完善,项目齐全的一条龙服务,并设立了旅游保险、医疗咨询、急救中心、外币兑换、国际邮递、旅游投诉等服务项目。
“十五”期间,甘肃旅游业重点开发建设以敦煌市为依托的西部旅游区;以兰州市为依托的中部旅游区;以天水市为依托的东部旅游区。另外甘肃省建好六条旅游线路,即西线——丝绸之路大漠风情游、南线——回藏风情草原风光游、东线——丝路胜迹寻根朝觐游、北线——黄河奇观石林风光游、东北线——道教圣地黄土风情游、东南线——自然风光天池浴洞游,形成以兰州为中心,东、西、中三点突出,六条旅游线路呈放射形网络状,沿丝绸之路分布的旅游经济带。为此,甘肃省将会以更大的投入力度和建设规模来推进全省旅游产业化进程,不断完善提高省内旅游观光事业,使之上等级、上规模,努力把甘肃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国内吸引力的旅游首选项区之一,化旅游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甘肃成为全国的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

☚ 概况/地域文化   甘肃省主要旅游线路 ☛
甘肃省

164 甘肃省

简称甘。在中国西北部。省人民政府驻兰州市。面积45.1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2237.1万人(1990年)。民族有汉、回、藏、东乡、蒙古、保安、撒拉、哈萨克、满、维吾尔等。矿产资源有镍、铂、锌、硫铁矿、石灰岩、石膏、芒硝、萤石、石油等。农产品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糜子、青稞、大麦、胡麻等。畜产有河曲马、欧拉羊等。工业有电力、有色冶金、化学工业、纺织等部门。主要城市有兰州、天水、玉门、嘉峪关等。名胜古迹有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炳灵寺、拉卜楞寺、嘉峪关、玉门关等。

☚ 陕西省   青海省 ☛

五泉山/白塔山/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嘉峪关/玉门关与阳关/鸣沙山月牙泉

☚ 华山   五泉山 ☛
甘肃省

甘肃省Gansusheng

简称甘或陇。东邻陕西,西连青海、新疆,北接宁夏、内蒙古,一小部分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界,南靠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中间位置,是开发大西北的纽带和重要基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人口2135万(1988年)。是我国多民族省区之一,除汉族外,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等。
全省从东南到西北呈狭长形,东南部属于我国东部湿润区,西北部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区,自然条件区域差异较大。地形特点是地势高,地貌类型多样,全省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东部为黄土高原,海拔1000~2500米,经流水侵蚀,形成黄土塬、梁、峁等地貌; 东南部为山地和高原,黄土高原以南是陇南山地,属秦岭山脉西延部分; 甘肃中部和西部为河西走廊,走廊被祁连山和北山、合黎山、龙首山等南北夹峙,约呈西北—东南走向,长达1000多公里,宽为10~100公里,是内地到新疆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走廊境内有大片戈壁和流沙,但在河流湖泽附近,有许多绿洲,是甘肃重要的农业区。祁连山位于河西走廊以南,由一系列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山地组成,海拔一般为2500~4000米,西部高峰高达5547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发育成现代冰川,夏季冰雪融化,汇集成大小河流,流入走廊,供农业及人民生活用水。北山山地位于走廊北面,海拔一般为1500~2000米。
甘肃深居内陆,具有显著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量少。冬季一般长达150~250天,最冷月 (1月) 平均气温在-2~-10℃之间,绝对最低温可达-20~-30℃,祁连山和北山地区,绝对最低温可达-30℃以下,对牲畜越冬有较大影响。但是,大部分地区夏季升温较快,气温较高,热量和光照资源丰富,最热月 (7月),平均气温为20~24℃,绝对最高气温除祁连山地与南部高原外,其他地区可达30~40℃。东南部山地,无霜期可达220~280天,作物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特别是最南部河谷属亚热带气候,可生产柑桔等亚热带水果。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无霜期为140~180天,作物可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降水量东西分布相差很大,大致在30~800毫米之间,东部南部地区,年降水量可达500~800毫米,基本上可满足作物需要。东北部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耕作业常缺水。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30~200毫米,属于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地区。全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是制约本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降水多集中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夏季多暴雨,造成洪水灾害,多大风天气,尤以山区和河西走廊风速较大,常形成风沙危害,造成土地沙化。
本省河流分属三个水系,南部山地属长江流域,东南部高原属黄河流域,河西地区为内陆流域。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洮河流经本省东部,为本省最重要的水系、黄河干流穿过很多峡谷,如刘家峡、桑园峡、红山峡、黑山峡等,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为水力发电提供优良坝址。现已陆续修建大、中型水电工程。属长江水系的有白龙江、西汉水,由于流经地区降水量较多,水能资源也较丰富。本省内陆流域约占全省面积50%,包括本省中部和西部广大地区; 内陆流域又分三个水系,自东向西有石羊河水系、黑河水系和疏勒河水系,水量较小,上游水源为冰雪融水或泉水,有些河段为间歇河。
甘肃矿产资源丰富,尤以有色金属矿种较多,储量较丰富; 镍占全国首位,铜、铅、锌也占全国重要地位。甘肃经济特点是重工业占明显优势,农业和轻工业相对薄弱。有色金属采冶、机械、化工和能源工业是全省工业的四大支柱,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金川镍矿是全国第一大镍矿,也是世界著名镍矿。金昌市为镍、铜及贵稀金属冶炼中心;白银市为我国著名铜、铅、锌金属冶炼中心; 兰州、连城为炼铝工业中心。机械、电子工业也比较重要,主要生产工业设备、动力机械、电子电器; 化学工业以石油化工为主,生产合成材料、化肥、酸碱等。兰州市为以机械和石油化工为主的最大的综合性工业中心。
本省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也占较重要地位。主要粮食作物有麦类、豆类、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棉花、甜菜等。由于气温昼夜相差较大的气候特点,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积累营养物质,故本省所产小麦的籽粒饱满、品质好; 甜菜、瓜果的含糖量高,所产白兰瓜享誉远近。甘肃为我国五大草原之一,牛、马、羊等牲畜头数占全国重要地位,羊毛、羊绒、皮革、肉类为本省重要产品,远销国内外。
本省交通以铁路和公路为主,初步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网。铁路有陇海、兰新、包兰、兰青四大干线,呈放射状,联系周围各省区,使兰州成为我国西北的交通枢纽。陇海线在本省长405公里,兰新线在本省长915公里,这两大干线,自东南到西北,横贯全省,构成西北与内地联系的重要路线,也是将来中、苏联系的重要线路之一。包兰线,联系兰州、银川和包头,是我国北方各省区联系的重要铁路线。兰青线是联系青海和西藏等地的重要路线。除四大干线外,还有一些铁路支线和公路联系省内重要城市、工矿区和农牧区。
省会兰州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本省中部偏东,黄河穿过市区,市区沿黄河成狭长形,东西长约50多公里,南北最宽约10公里。人口115万(1988年)。兰州附近有丰富的煤炭、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又处于我国西北各省区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的中心地位,为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兰州是我国50年代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近年来,又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和冶金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工公司、石化机械厂、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炼铝厂等都是我国重点企业,在全国同类行业中占重要地位。

☚ 陕西省   青海省 ☛
甘肃省

甘肃省

清代设置的一级行政区。《清史稿·地理志》:“甘肃:禹贡雍州之域。明陕西布政使司及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地。清顺治初,因明制设甘肃巡抚,驻宁夏。五年,徙甘肃巡抚驻兰州。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以右布政使司驻巩昌,领4府如故。六年,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七年,又改甘肃布政使司,徙治兰州。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裁行都指挥使司及诸卫所,改置甘州、凉州、宁夏、西宁,升肃州及秦、阶2州为直隶州。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废临洮府徙兰州,因更名。二十四年,置安西府。二十九年,裁巡府,以陕甘总督治兰州,行巡抚事。三十八年,置镇西府于巴里坤、迪化直隶州于乌鲁木齐。三十九年,降安西府为直隶州。四十二年,升泾州为直隶州。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置化平川直隶厅。十二年,升固原州为直隶州。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新疆改建行省,割迪化、镇西往属。东至陕西,南至四川,西南至青海;北至阿拉善、额济纳二旗。广2120里,袤1410里。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编户906639,口4691620。领府8:(兰州府、平凉府、巩昌府、庆阳府、宁夏府、西宁府、凉州府、甘州府);直隶州6:(泾州直隶州、固原直隶州、巩州直隶州、秦州直隶州、肃州直隶州、安西直隶州);直隶厅1:(化平川直隶厅);州6,厅8,县47。”

☚ 盖州   甘州府 ☛
甘肃省

甘肃省Gansusheng

简称甘或陇。地处黄河上游,东经93°28′至108°44′,北纬32°36′至42°48′。东临陕西,南接四川、青海,西、北部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蒙古人民共和国,东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接。境内地形复杂,大致可分为陇南山地、陇中高原、陇东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北山山地6个地形区。北部阿拉善高原有巴丹吉林沙漠。我国第二大河—黄河流经甘肃,还有黄河的主要支流—渭、泾、洮、大夏等河及长江的支流—白龙江均发源于境内。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先秦时期大部属雍、梁二州,春秋时属秦和西戎,元属陕西和甘肃行中书省,明属陕西省,清置甘肃省。首府兰州市。现辖兰州、金昌、白银、天水、嘉峪关5省级市,定西、平凉、庆阳、陇南、武威、张掖、酒泉7个地区,甘南藏族、临夏回族2个自治州及8个县级市,60县、7个自治县、总面积45.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 337.1万人。有汉、回、藏、东乡、蒙古、保安、裕固、撒拉、哈萨克、满、维吾尔等40多个民族。河西走廊是本区著名的绿洲农业区,农产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糜子、黄豆、洋芋、稻、大麦、青稞及棉花、胡麻、油菜籽、大麻、甜菜、烟叶等。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主要牲畜有猪、滩羊、牛、马、驴、骆驼等。夏河、碌曲、玛曲等地所产“河曲马”和“欧拉羊”均以品种优良享誉全国。是全国镍、铜、铅、锌等储量丰富的省区之一。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工、毛纺织等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金昌市是我国最大的镍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有玉门油田、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工公司等我国石化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毛纺、棉纺、玻璃、塑料等轻工业也有一定基础。拥有刘家峡以及盐锅峡、八盘峡、碧口等水电厂。土特产品有发菜、黄花、木耳、蕨菜、大麻、辣椒、白兰瓜、百合、黄花、大黄、冬花、羌活、地毯、雕漆、皮革等。是中国西北的交通枢纽。有天兰、兰新、包兰、兰青等铁路干线。宝鸡至兰州的电气化铁路业已建成,兰州民航可达北京、上海、西安、银川、西宁、乌鲁木齐、广州等地。有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19所及中科院兰州沙漠所等众多科研机构。有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平凉崆峒山等名胜古迹。

☚ 陕西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甘肃省

甘肃省

简称甘、陇。省会兰州。位于我国西北部黄河上游。东邻陕西,南接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与宁夏、内蒙古相衔,西北一隅与蒙古接壤。辖7地区、2自治州、5地级市、9县级市、60县、7自治县(1998年底)。有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哈萨克、土、撒拉、满等四十一个民族。陇中之泾、渭上游诸河谷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与华夏文化摇篮。省境古属禹域雍、梁之地,春秋战国时,陇中为诸戎所据,河西分由匈奴、月氏、乌孙诸族占领。泾、渭河谷的秦国与羌戎杂居。秦设陇西、北地郡。西汉属凉州刺史部,置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安定、天水、陇西诸郡。三国时属魏,为凉州辖地。南北朝时属北魏,设河州、凉州、敦煌镇。唐属陇右道,设甘州、肃州、凉州、兰州。甘肃之名即取甘、肃二州首字组成。西夏时设甘肃军司。元至元十八年(1281),设甘肃行中书省。明属陕西行都司。清康熙七年(1668),置甘肃省。全省处于蒙新、青藏、黄土高原交会地带,海拔大部在1000米以上。乌鞘岭至当金山口南北山地之间,为长达1200公里的祁连山山前坳陷带,是黄河以西通向西方的交通要道,故称“河西走廊”。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即沿此狭长地带西行。甘肃旅游文化的繁荣发展,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着密切关系。天水、武威、张掖、敦煌等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在这条国际商旅通道上。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莫高窟、榆林窟、嘉峪关、居延遗址、炳灵寺石窟、马家窑遗址、麦积山石窟等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大多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其中,莫高窟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除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在平凉,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分别位于省境丝绸之路地段的西端和东端,也都是因为这条国际通道的开通而开发建造起来的。在这条通道的沿途还有汉唐墓群、历代长城遗址和古代寺塔、石窟等,具有重要文物价值。中国旅游标志“马超龙雀”即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敦煌、居延、高台、武威、甘谷、天水等地出土的秦、汉、晋、唐、西夏五朝简牍多达50585枚,约占全国出土简牍总数的六分之五。甘肃自然景观奇特壮美。祁连雪峰、甘南草原、陇南山水和黄土高原、陇西沙漠等,都是西北地区特有的雄浑粗犷的塞外风光。是登山、探险、狩猎、避暑、骑骆驼旅游的理想去处,也是赛马和举办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拉力赛的良好场所。兴隆山、祁连山、安西极旱荒漠、白水江、尕海——则岔等5处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省内还辟有吐鲁沟、云崖寺等8处国家森林公园。甘肃也是民俗风情旅游的理想地。香浪节、采花节、赛马会、花儿会、姑娘追、那达慕大会等少数民族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其中裕固族、东乡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是进行民族民俗考察必到之地。酒泉戈壁深处的航天城,是我国著名的卫星发射中心,已成为旅游观光的新景区。甘肃的工艺品有酒泉夜光杯、河州砖雕、洮砚、兰州雕刻葫芦等。表演艺术有兰州太平鼓、陇剧等。美食品有兰州白兰瓜、兰州百合等。历代诗人作家游览歌咏甘肃风光的佳作,多不胜数。20世纪50年代以来,交通运输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的现代化陆、空交通网。

☚ 商洛核桃   甘肃 ☛

甘肃省

简称“甘”或“陇”。在中国西北部。面积45. 1万平方公里,人口2136万(1988年)。省会兰州。春秋时属秦和西戎,秦置陇西,北地三郡,汉为凉州,唐置陇右道,兼属关内、山南二道,宋初属陕西路,元属陕西行中书省,后分置甘肃行中书省,明属陕西布政使司,清置甘肃省东部为起伏较大的黄土高原,海拔1500—2000米。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向大陆气候过渡的特征。年平均降水量30—860毫米之间。矿产有石油、煤炭、铁、镍、铅、锌、铜等。玉门油田是全国最早的石油基地、金昌市是全国最大的镍生产基地,农产以小麦、谷子、黍、棉花、胡麻等为主,牧业发达,河曲马、欧拉羊驰名全国。羊毛、皮革、肠衣为重要输出品。解放后,已建成为中国石油、钢铁、化学、电力、毛纺等工业的重要基地,建有刘家峡、盐、仪表、石油、化学、建材等。包兰铁路纵贯境内,公路通各县。主要城市有兰州、天水、玉门、嘉峪关、金昌、平凉、临夏、白银、武威、张掖、酒泉、西峰等。有敦煌石窟、玉泉山、嘉峪关等名胜古迹。

甘肃省

甘肃省

简称甘或陇。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古为雍、梁二州地,春秋时属秦和西戎,秦置陇西郡,汉为凉州,元属甘肃和陕西行省。清置甘肃省。取古设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而得名。辖2自治州、7地区、5地级市、8县级市、60县、7自治县。其中仅陇南地区9个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2个县分布在长江流域。省会兰州。全省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居第七位。山地和草原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人口2230多万,有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哈萨克、土、撒拉、满等民族。境内河流分属长江、黄河流域。白龙江长535公里,水量大、水流急,冬不结冰,是陇南山地最大的河流,与秦岭、淮河同为我国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线。甘肃矿藏、水力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种66种,特别是镍、铜、铅、锌、锑、铂、金等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金川镍矿位居世界第二,西成铅锌矿带在全国名列前茅,陇南沙金矿床丰富,有“金三角”之称。工业实力相当雄厚,已形成能源、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等产业。甘肃自然条件利于农业多种经营,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谷子、青稞、玉米、薯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胡麻、甜菜、烟草等。陇南岷县当归、文县党参出名,有千年药乡之称。白龙江流域是重要林区。甘肃自古为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距今2000年的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在境内就有1600公里;河西走廊一度成为中外贸易的中转地。新中国成立后,境内陆、空交通有很大发展,现有陇海、包兰、兰新、兰青4条铁路干线和10条支线、208条专用线,以及72条国道、省道公路;还有兰州、酒泉、庆阳、敦煌、天水民用机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甘肃的区位优势与日俱增,已同相临省区形成了陇海—兰新经济协作区、陕甘川3省12方毗邻地区经济协作区、黄河上游4省区多民族经济开发区、临夏—海东经济协作区。境内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甚多。

☚ 上海市   陕西省 ☛

甘肃省

简称“甘”。又因在陇山之西,别称“陇西” 、“陇右” 、“陇” 。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洮河等横贯东部。旧以甘州、肃州两地的首字得名。省会兰州市,春秋时属秦和西戎。秦置陇西、北地2郡,西部属月氏。汉置凉州。唐置陇右道,兼属关内、山南2道。宋置秦凤路,部分属西夏。西夏在境内分置12监军司,甘肃为其中之一,治所在甘州(今甘肃张掖)。辖甘、肃(治所在今酒泉)2州。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改河西行省为甘肃行省。因治所在甘州路,又称甘州行省。元贞元年(1295年)废宁夏行省并入甘肃行省,遂有河西之地及宁夏路所辖河东之地。相当于今甘肃黄河以西、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及新疆、青海部分地区。明初废,入陕西行省,置甘肃巡抚,为陕西4抚之一; 又置甘州镇,为9边镇之一。巡抚、总兵皆驻甘州卫(今张掖),辖境仅限于河西地区。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陕西左、右2布政司。右布政司治巩昌府(今陇西县),六年(1667年),改名巩昌布政司,八年(1669年)改名甘肃布政司,移治兰州(今兰州),正式成立甘肃省。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及新疆、青海、陕西部分。1928年划西宁等7县属青海,宁夏等8县属宁夏,辖境与今甘肃相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