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甘肃文化事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甘肃文化事业 甘肃文化事业甘肃省是一个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省份,有悠久的文化传承。史前时期,就有我们的先民活动。秦安县大地湾文化遗址出土大量的新石器时代器物,境内还多处出土大量彩陶,显示了甘肃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辛甸文化的不同特色。甘肃拥有丰富绚烂的石窟艺术。驰名中外的 “中国四大石窟”甘肃占两席: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还有榆林窟、炳灵寺石窟、马蹄寺石窟等。丝绸之路横贯甘肃东西,延绵1 600余公里,嘉峪关、古阳关、古玉门关、大漠、长河是特有的景观。改革开放以来,甘肃丝绸之路以独有的特色,闪烁出耀眼的光彩。甘肃的舞台艺术创作, 50~60年代, 话剧 《在康布尔草原上》、歌剧《向阳川》、陇剧《枫洛池》等曾轰动国内。改革开放初, 又出现以舞剧 《丝路花雨》、话剧 《西安事变》、京剧 《南天柱》为代表的一批好剧目。“八·五”期间,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地方特色、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剧、节目脱颖而出,全省新创作剧目140多个。陇剧 《天下第一鼓》、京剧 《夏王悲歌》、乐舞 《敦煌古乐》、秦剧 《西域情》、舞蹈诗《西出阳关》获得了文华奖。从1991年到1998年全省共获得全国性奖励43项,其中 “五个一工程”奖3项, 文华奖10项, 梅花奖5个。舞剧 《丝路花雨》开创了舞蹈中的敦煌舞派,被评为20世纪经典舞蹈作品,从70年代诞生起,在国内演出近千场,还先后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盛赞,至今盛演不衰。席臻贯先生解译敦煌古乐而创编的《敦煌古乐》,引起众多专家和海外人士的关注。甘肃的民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民歌有:陇东的信天游,甘南藏民歌,肃南裕固族山歌,河州和洮岷的花儿。民间舞蹈有:陇东的大秧歌,陇南白马藏族面具舞,兰州太平鼓,武威攻鼓舞,陇西云阳板等。民间戏曲有:陇东道情,花儿剧,皮影戏,兰州鼓子,藏戏等。甘肃的文化也不断对外开放和交流,文物、戏剧、舞蹈、佛教音乐、民间民俗艺术、书画等先后到亚、欧、美、非、澳五大洲的近30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和交流,为宣传甘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丝绸之路文化长廊建设工程”,计划到2000年,把古丝绸之路沿线的9个地、市,24个县、市、区,172个乡镇连接贯通成一条文化长廊。从1992年开始实施,经过4年的努力,已建成了一批崭新的、具有甘肃地方特色的文化工程设施, 成为丝绸古道的新景观。甘肃全省共有地上地下文化遗存13 3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3处。全省馆藏文物38万多件, 其中国宝级文物30件, 一级文物1 744件。有极珍贵的铜奔马、经卷、西夏文物、简牍等。全省文化网络遍布城乡。全省有文化专业人员13 751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7个,群众艺术馆15个,公共图书馆86个,文化馆83个,博物馆51个,乡镇文化站12 244个,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1 955个,剧场、影剧院165座, 文物保护机构26个,各类文化经营网点13 000多个,基本形成了多门类、综合性的文化体系。甘肃的文化事业以其独有特色,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 文化艺术 甘肃文学创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