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棺葬
(1)一种古代葬俗。用陶瓷或陶罐作葬具,上覆陶盖或小罐。一般用以埋葬幼童。中国新石器时代至汉代,较为流行。有相当一部分瓮棺都凿有小孔,文化考古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当时人们认为灵魂不死需要进出瓮棺而凿。(2) 东南亚地区流行的一种采取质地不同的瓮形器具作葬具的一种丧葬法。如石瓮、陶瓮、陶罐、瓷瓮、金瓮等。瓮棺葬又分土葬、水葬两种。即把装有骨灰的瓮棺埋入地下或投入海中、沉于江河。目前较常见的是土葬。瓮棺葬在公元前后就已被东南亚古代居民所采用。现在盛行此葬法的只是一些东南亚的少数民族。瓮棺葬俗可能与东南亚地区的潮湿气候及人们盛行火葬等信仰有关。(3) 由瓮棺葬而得名的瓮棺墓地文化是欧洲青铜时代时期的一种文化,最初出现于中欧东部和意大利北部,自公元前12世纪起,逐渐扩展到乌克兰、西西里、斯堪的纳维亚,并越到法国,直到伊比利亚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