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瓠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瓠瓜5324葫芦。闽语。福建建瓯〖〗。南瓜。赣语。江西莲花〖〗。瓠子。西南官话。贵州毕节〖〗。徽语。安徽歙县〖〗。湘语。湖南长沙〖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菜 > 匏 > 瓠瓜
瓠瓜  húguā

即匏。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匏瓜 > 瓠瓜
瓠瓜  húguā

即匏瓜。

瓠瓜bottle gourd; calabash gourd

葫芦科(Cucurbitaceae)葫芦属中的栽培种,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学名 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Standl. (syn. L.leucantha Rusby),别名瓠子、扁蒲、蒲瓜。染色体数2n=2x=22。每100克嫩果含水分95克左右、蛋白质约0.6克、脂肪0.1克及碳水化合物3.1克,还含有其他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在亚洲热带和非洲热带地区多食用嫩果。成熟果作容器; 西非以嫩苗和嫩叶作菜。用作嫁接西瓜的砧木防西瓜枯萎病。
起源与演化 瓠瓜原产赤道非洲南部低地,7 000年前西半球已有瓠瓜。瓠瓜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热带非洲、哥伦比亚和巴西等。中国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瓠瓜子出土,说明7 000年前中国已食用瓠瓜。新石器时代已有葫芦形状的陶壶器。殷商甲骨文中的“”、“”字,似依葫芦形状而来。 中国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中,有瓠瓜的记载。
植物学性状 浅根系,侧根较发达,主要分布在表土20厘米内,根的再生力弱。茎蔓生,中空,上被白色茸毛,蔓长3~4米以上。卷须分叉。分枝力强,茎节易生不定根。单叶互生,心脏形或肾脏形,浅裂,叶缘有尖齿,叶柄长,顶端具腺体两枚,被茸毛。雌雄异花同株,单花腋生,偶有两性花。雌雄花萼片和花瓣各5,被柔毛。雄花,雄蕊3,花药合生成头状; 雌花花柱短,柱头3,膨大,2裂,子房下位。瓠果,扁圆,长圆或有束腰等形状,嫩果绿色。果肉白色肉质,胎座发达。老熟果肉变干,外皮坚硬,黄褐色,茸毛逐渐消失。单果重1~3公斤; 种子卵形,扁平,白色,千粒重125克左右。


瓠 瓜


分类与品种 根据果实形状可分为五个变种:❶瓠子(var.clavata Ma-kino),果实长,嫩果供食,绿白色,柔嫩多汁,果肉白色。中国普遍栽培。按果形可分为长圆柱形和短圆柱形两类。长圆柱形的果实长42~66厘米,最长达1米,果实横径7~13厘米。代表品种有南京面条瓠子,湖北孝感瓠子,广州的青葫芦等。短圆柱形瓠子,果实较短,长20~33厘米,横径13厘米以上,代表品种有江苏棒锤瓠子,湖北狗头瓠子等。
❷长颈葫芦(var. cougourda Makino),果实圆柱形,蒂部圆大,近果柄处较细长,嫩果食用,老熟后可成器。
❸大葫芦(var. depressa Makino),果实扁圆形,直径20厘米左右。嫩果食用,老熟后可成器。
❹细腰葫芦(var.gourda Makino)果实蒂部大,近果柄部较小,中间缢细,嫩时可食,老熟者作器用为细腰葫芦。
❺观赏腰葫芦(var. microcarpa Makino),果实小,长10厘米,中部缢细,下部大于上部。观赏用,如小葫芦。
生长发育与果实形成 瓠瓜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从种子萌动至第一雌花开放前为营养生长阶段。种子在充足的水分、空气和较高的温度(30~35℃)下迅速发芽出土。子叶展开后,地下部生长快,地上部生长较慢。当第4~5片真叶展开后,生长加快,节间伸长,叶腋开始发生卷须。主蔓上从叶腋抽生子蔓,子蔓上又抽生孙蔓。主蔓着生雌花较晚,侧蔓多在第1~2节着生第一雌花,一般以侧蔓结果为主。瓠瓜的雌雄性分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受光周期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瓠瓜属短日性植物,苗期短日照可以使主蔓提早发生雌花; 应用乙烯利(1 000~2 000ppm)液处理也有同样效果。这是因短日照和乙烯利处理使雌蕊原基的内源脱落酸(ABA)含量提高,抑制雄蕊原基进一步发育的缘故。但短日照和乙烯利处理只有在雄蕊原基短于0.4厘米才有促雌效应。雌花开放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和开花结果同时进行。雌蕊受精后,子房和子房壁一起发育成果实。生长适温为20~30℃,15℃以下生长不良,10℃以下停止生长,5℃以下开始受害。对光照条件要求高,阳光充足,病害少,生长和结果良好。
栽培技术 露地育苗需在近终霜期播种,亦可于终霜后在露地直播。育苗时,由于种子的种皮较厚,不易透水,播种前要浸种催芽。苗龄约30天。终霜后定植。定植后,主蔓50厘米以上时,爬地生长的及时压蔓,促进不定根的发生;搭架者应及时插架。为促进早熟,主蔓6~8叶时摘心,促侧蔓早发。侧蔓结果后,第2次摘心。也可在幼苗4~6片真叶时喷雾150ppm乙烯利,促雌花提早发生,晚熟栽培的葫芦在主蔓结果后也需对主、侧蔓进行摘心,促幼果生长和孙蔓发生,并适当摘除基部细弱的侧蔓,以利通风透光。
早熟栽培要求在植株生长前期适时浇水、中耕和追肥,保证茎叶正常生长和适时结果。雨后应及时排水,以防蔓叶徒长或烂瓜。人工授粉可增加着果率。供食用嫩果者应适时采收。采收1~2次追肥,防早衰。
瓠瓜生长前期应及时防治蚜虫和病毒病,中后期注意防治白粉病。
嫩瓜于开花后10~15天果皮具白茸毛时采收。留种需选择具有品种典型性状,生长健壮抗病力强,结果早的植株作为留种株。第一瓜及时采收,第2、3瓜留种,而将其余幼瓜和雌花全部摘去。做好隔离,防混杂,增施磷肥,促进种子充实。待种瓜外皮发黄,茸毛完全消失,果皮已坚硬时采摘。后熟十天左右剖瓜取种。

瓠瓜calubash gourd,boule gourd

Lagenariasiceraria (Molina) Standl.(syn. L. leucantha Rusby),又称蒲瓜、葫子、夜开花。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蔓性草本。2n=2x=22。原产非洲,主要分布于印度及东南亚国家。中国中部、南部有栽培。茎及叶有茸毛。花白色,夕开晨闭。果长圆筒形,长40~70 cm,皮浅绿色。果肉白色,柔软。喜温暖湿润。多于春季保护地育苗,终霜后定植。搭架栽培。以未熟果作菜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