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瑶瑟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瑶瑟怨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温庭筠 ←上一篇:苏武庙 下一篇:没有了 →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暗写女子别离的悲怨之诗。首句写女主人公因伤离而“梦不成”。 女子伤别离,与所怀之人会合难期,寄希望于梦中相见,但竹簟银床散发的秋夜凉意和 寂寞气息,使其辗转难眠,梦幻落空。这足见别离之久,思念之深,会合之难也。次句 写女主人公心情。遥望澄碧夜空,月华如水,几缕漂浮的纤云轻轻掠过,夜空尤为空阔、 澄洁。这是一幅清丽、淡远、寂寥的碧空月华图。这样就烘托了女主人公柔美皎洁的 形象,也暗示了她寂寞孤冷的心情。第三句写女主人公听雁声而思远。大雁是思念的 象征,古有雁南飞不过衡阳和雁足传书之说。此句言朦胧月夜,传来哑哑雁声,更觉凄 清孤寂。女主人凝神倾听,似有所思,亦更添思念之情。不一会,哑哑声消失在潇湘那 边,更把女主人的思绪引向遥远的南方。 上三句分别写女主人公之所感、所见、所闻, 第四句撇开女主人,勾勒出一幅碧海青天,几缕纤云舒卷,高悬皎月 自照华丽楼阁的图 景作结,别有一番情味和深意。这自照楼阁的无情之月,不正是勾起别离情思、激起团 圆希望的诱因么?女主人公孤独、寂寞、怨思的心境不正和这月光下空阔、寥落、冷寂 的画面融为一体了么?这以景作结,情味无限,有说不尽的妙处。此诗以“梦不成”点 出人物外,全用景物描写,众多的意象组成了一幅清丽而蕴含寂寥哀伤情调的图画。画 面色调和谐,格韵清拔,诗情浓郁,不仅写出了别离之怨,且处处映照诗题,含蓄地将诗 的悲哀情调和瑟的幽怨气氛融合在美丽的意境中了。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曰:“通 首纯写秋闺之景,不着迹象,而自有一种清怨。”“飞卿以诗人而兼词手,此诗高浑秀丽, 作词境论,亦五代冯、韦之先河也。”其说是正确的。此诗不也透露出其女性题材艳情 诗的消息了吗?
瑶瑟怨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①,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②,十二楼中月自明③。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瑶瑟:瑟的美称。瑟是拨弦乐器,乐声悲怨。在古代诗歌中,瑟常和离别之悲联在一起,故题名正暗示诗中所写乃是女子的离别悲愁。诗中以极含蓄的手法表现女子的离愁。前二句写夜深难寐,后二句通过雁声、月色写女子怀远情思。全诗只有“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之怨,其馀全是景物描写。冰簟、银床、秋夜、碧空、明月、轻云、雁声、潇湘,乃至笼罩在月光下的玉楼,组成一幅清丽而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图画。意境空灵明净,馀韵悠然。 【注释】 ①冰簟:喻竹席之凉。银床:床的美称。②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省境内。③十二楼:《史记·孝武本纪》裴骃集解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此处借指楼阁的清华,或指女子为女道士之流。 瑶瑟怨
这首诗从标题到内容,都比较含蓄奇奥。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作者在作品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作品的字面上不容易一眼识破。但只要仔细分析诗的内容和意境,这篇作品的主旨和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浓郁的伤感情绪,还是不难剖析的。 先说标题。瑶瑟,是用美玉装饰的瑟。据说瑟的声音“适、怨、清、和”,多用于演奏悲怨凄楚之声。因此,在古代诗词中,瑶瑟几乎和哀怨、清寂、伤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唐诗人贾至的《长门怨》就留下了“深情托瑶瑟,弦断不成章”的句子,大诗人李白也留下了“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闻丹丘子于城北……以寄之》)的千古名句。这首诗的标题,把一种善奏哀怨清寂之声的乐器和一个“怨”字组联起来,为这首诗的哀怨色彩,定下了浓重的基调。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可以看出,本诗的内容是反映一位贵妇人怀念远人的诗篇。 诗的首句“冰簟银床梦不成”中的“簟”,就是俗称的凉席。在“簟”前加一个“冰”字,一下子就把主人公清冷独卧,周身没有一点热气的孤寂境况活画出来。银床,是饰银的床。字面上说床的珍贵,实质是要点明床的主人的高贵身分。“梦不成”,是这句诗的核心,也是全诗的主旨。“梦”字,可以理解为“眠”字。因为眠不成,寻梦自然不成。诗的第一句是直接破题,点明女主人公在贵重的饰银床上,由于独卧清冷而长夜难眠,愁绪万千,连在梦中和心上人相会的希望都不能实现,从中可以看出思妇的幽怨之深、思念之烈、心绪之躁。从而也就不难推断出思妇和情人离别之久,感情之深,相会之难。 “碧天如水夜云轻”,写思妇在愁思绵绵中所见。在凉意飒飒的秋夜里,忍受着寂寞、清冷、孤独折磨的女主人公无法成眠,愁思万千,她所见到的一切也都罩上了惨淡的哀怨色彩。“碧天如水”,准确描绘出秋夜晴空的特点:冷清、朦胧、渺茫。这种景色,正和思妇的心绪和谐统一。更何况在这样的夜空中又飘过几片轻云呢。云本无所谓轻重,但在万籁俱寂的秋夜里,晴空飘过几朵云彩,在意境上会更增加清冷、空阔的气氛。 “雁声远过潇湘去”,是写思妇的所闻。在月夜里,尽管碧天如水一样清静,但要看到飞过的大雁是不容易的。听见雁叫声才会知道有雁飞过。在寂静的深夜,雁叫声打破万籁俱寂的夜空,却更增加了秋夜清冷孤寂的色彩。“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在夜空中消失的全过程,也侧面暗示了思妇凝神屏息倾听雁声远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更何况雁足传书是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思妇听见雁声远去,能不希望大雁帮助他们互诉衷情吗? “十二楼中月自明”,作者宕开思妇所感所见所闻,只写明月中的十二楼,也是“别有用心”。据《史记·孝武本纪》集解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由此看出,“十二楼”和首句的“银床”相呼应,再次点明女主人公的身分。独居十二楼中的思妇,面对本无情感的明月,不是更容易勾起伤别的思绪、团聚的期望和独居的幽怨吗? 思妇的愁绪,正和月光一样,赶不走,排不尽。看似离题的楼中月,却给读者留下了绵绵余韵。 这首闺怨诗写得颇精巧。从标题到内容都是写闺怨的,但篇中无一“怨”字,而全诗却充满了怨意,其中的奥妙就在于精确的景物描写。全诗除“梦不成”三字写人外,再无一字写人,而人的离愁别绪跃然纸上,思妇的寂寥哀伤心情剖露无余,使读者不能不佩服作者的高超写景功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