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瑶族诸禁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瑶族诸禁忌 瑶族诸禁忌禁忌习俗。瑶族旧时的禁忌很多,但地区及支系的不同,禁忌也有较大的差异。主要可分为图腾崇拜及祖先祭祀禁忌、两性禁忌、节令禁忌、生产禁忌和生活禁忌等。如忌在屋内的墙上打钉,忌踏灶打灶,以免冒犯家神和灶神。忌动神龛香炉而犯祖先神。神桌上禁放杂物。不能踩跨火塘和往火塘内吐痰; 火塘上的三脚铁架不能随便移动。产妇、孕妇不能在神桌前停留。不能踩坟墓和在墓地炸石挖土。严禁砍伐村前寨后的风水林。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正月初一、初三、初五忌远行,免遇各种鬼怪。四月初八忌用牛,传说该日是牛王生日。小暑节忌鼠,大暑节忌山猪,当天不出工,否则野兽会伤害庄稼。传说七月二十为雷婆回娘家,要带走 “禾魂”,忌下田,否则歉收。每年农历正月初十、二十、三十为 “禁风” 日,认为搬动物件会冒犯风神,故这三天不得持刀上山,打草标要用石块压住,以示禁风,以免当年遭受风灾。农历二月初一至初十为 “禁害” 日,认为农作物常遭野兽和水、火危害,是犯禁造成,故有一禁鸟、二禁虫、三禁水、四禁火、五禁蝗、六禁野猪、七禁野羊、八禁野兔、九禁鼠、十禁獐麂; 这十天不宜上山下地劳动。生产、打猎一般都要选择吉日,避免野鬼作祟。打猎要在天亮前上山,忌见妇女梳头。“空亡日”忌狩猎。打猎忌脱衣; 开山、打厂、开窖、下种等农事忌说不吉祥的话。“阳公日” 不动土,“老君日”不下种。规定每月初一、十五或 “太安日” 方能出猪栏、牛栏肥。男女的 “皇帝头”,任何人不能触摸。产妇不满月,外人不得进家门。正屋门口不得晾晒衣服,不得坐门坎,家中不许吹口哨。到瑶家做客,忌用脚踏火炉撑架; 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 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 忌坐门槛; 穿草鞋不能上楼; 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 到木排上,忌 “伞”,言及 “雨伞” 时,要说 “雨遮”,因 “伞” 与 “散”谐音; 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等。日常生活方面的禁忌有: 行远路或有大事出门,忌见鼠、蛇、倒大树、崩山等不祥之兆。忌将各种肉骨丢入灶火里焚烧,以防火灾或烧伤小孩事故发生。烧火忌先烧柴尾,认为如此做事不顺利。大风大雨忌高声喊叫。夜间忌吹口哨。妇女忌食因产仔而死的牛肉和生蛋不出而死的鸡肉。还有建房动土要择吉日动工,上梁安大门时,忌讲各种不吉利话。住房里不许乱钉钉子,灶头忌敲打、脚踏,忌神龛前乱喊叫。妇女生育后,三天内不能出厅堂,三天后出厅堂时也要用布遮住下体,避免秽气熏神龛。生小孩即在门面插上树叶竹叶,忌外人入屋而患病。饮食禁忌有: 崇拜盘王的瑶族旧时普遍禁食狗肉; 崇拜“密洛陀” 的瑶族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传说七星鱼是张天师变的,故瑶族师公道公忌食。传说乌鸦和芒刀是孤儿与仙女变的,瑶民不以它们当祭品。传说狗、猫、蛇、牛、马等是巫师的 “兵马”,故忌食;部分地区的师公及度过戒的人则忌食狗、猫、蛇、鼠、乌鸦肉等“五味”,认为吃了就做法不灵。建新屋先要祭张天师和姜太公,使众鬼惧而避之。新中国成立后,上述各种禁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 瑶家神堂 寨门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