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瑶华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瑶华传》瑶华传
清涛音书屋藏板本《瑶华传》扉页书影 清涛音书屋藏板本《瑶华传》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小说。十一卷四十二回。题“吴下香城丁秉仁编著,茂苑尤夙真阆仙评”。丁秉仁,字香城,江苏苏州人,约生于清雍正末、乾隆初。成书于清嘉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涛音书屋藏板本,藏郑州大学图书馆;清道光十八年(1838)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慎修堂刊本,藏首都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涛音书屋藏板本,1990年三秦出版社排印本,1992年辽沈书社“中国神怪小说大系”排印清嘉庆十年(1805)刊本。 亳州南山,灵秀之气,钟于禽兽,狐狸成道者甚多。有一雄一雌二狐,向老狐请教修炼功夫,雄狐因熬不得清苦,耐不得心烦,又不能屈身降志,访得仙真,曲意奉承,求其传授元妙,而只思媚得一百个童女的元阴,补其阳气,幻形解脱;而雌狐则以为所以要修道者,原要脱离畜道,若要去媚一百个童男,岂不是同人间的娼妓一般了? 己虽是畜,却羞于为伍。 过了百年,雌狐心志弥坚,而雄狐为修炼成仙,恣意采取童女元阴,不觉已有八十九人,一百之数所亏无几。不想在再生庵中偷采寄宿于此的新选大同通判许青之女凤姑,被剑仙无碍子以飞剑怒诛。这雄狐一点神灵,顿然醒悟,其魂来寻无碍子,叩其原委,并求其提拔出于幽冥之苦。无碍子乃使其投胎于福王之韩妃为女,取名瑶华,以偿孽债,且言曾坏了八十九个处女元红,身亦当按偿其数,若能拯一命,雪一耻,或保全名节,或成人之美,皆可消除一孽,并允届时前往点化度脱。 瑶华之母韩妃,原为寡妇,为福王看中,娶之。因王妃性妒,福王使其母女居于王庄之中。无碍子亦来至王庄,瑶华乃师事之,遂得无碍子真传,学成文才武艺及呼吸吞吐之术。瑶华原系雄狐投胎,与福王只不过是名分上的父女,见其年老而淫行不检,避而不见。其后韩妃亡故,瑶华得师父指点,收租放债,将王庄事务治理得井井有条。 时四川奢崇明谋反作乱,福王奉调往征,久不能下,便奏请瑶华领兵来援。崇祯天子亲试瑶华文武才情,大加赞扬,诏赐为十四长公主,封武威荡寇经略正使,赐以查抄的客氏府第、家财,令其领兵入川。瑶华乃与福王、秦良玉两军配合,生擒奢崇明,班师还朝,崇祯封其为宣文耀武一等坤德侯。 皇上封赏有加,又诏令召皇后之弟周君佐为驸马。然君佐本纨袴子,滥于女色,并无真情。无碍子惧瑶华昧却本根,嘱其不可纵欲任性,见婢女梅影与瑶华面目绝似,便暗中以梅影乔妆代之与周君佐宿歇,以便其能静心修炼。后梅影生下一子,周君佐竟直以为是瑶华所生。无碍子以为瑶华分内之事已完,便命其假梅影之名出外云游,立功消罪。临别,无碍子以三个戒针,插入瑶华皮肉之中,第一针戒的是娇贵,第二针戒的是沉湎,第三针戒的是浮躁,若有违戒,其针自在体内走动,走到心上,依然是个狐鬼。待功行圆满时去峨嵋山空空洞。 瑶华于是各处漫游,或身偿淫债,或行善救人,历经诸多磨难。在苏州松翠庵,道心失持,尚记其师告诫之言,于路途之上除暴虐,惩贪顽,济贫弱,在泰安计擒巨盗真珍泉,降伏了喜欢吃小孩子的蟒蛇精,又奉无碍子的旨意,收为婢女,改名阿新,取欲其改过自新的意思。历时八九年,行程万余里,终至峨嵋山空空洞,被周仙师以三昧真火,炼绝了其内里的淫根,又与前世之狐姐相会,狐姐借天河之水,洗濯了其皮毛上的淫气,终于功行圆满,修成双剑,成了剑仙。 时李自成破开封,杀福王,赵妃自缢。瑶华杀李自成二女李英莲、李琼莲,将王庄改作道院,超度福王及其生母韩氏等人。后与无碍子谢绝人世,回峨嵋修行,登上仙班。 瑶华传书叙毫州与安庆间,有一南山雄狐,欲修炼成仙。然一不耐清苦,二不能屈身降志,却思媚一百童女,取其元阴以幻形解脱。糟踏童女八十九人。剑仙知而斩之。其魂哀求剑仙无碍子准其入道修行。剑仙命偿还夙孽,改邪归正,即容其入道。 狐乃投胎明末汴梁福王家,为韩氏所生,名曰瑶华。后师事无碍子,学成诸般武艺。韩氏死,福王出征,瑶华于王庄或练武,或以文会友,怡然自得。帝钦命瑶华入京,途经汴藩王府,见福王妃徐氏,徐生忌妒,阴谋害死瑶华未遂。瑶华至京见帝,崇祯赐为十四长公主,并以抄没客氏所有房屋、库藏什物和田产租谷四百余万两颁赏之; 封为武威荡寇经略正史,令其领兵赴川听监军使节制。瑶华率兵至川东,旗开得胜。功成回朝,崇祯晋封为 “宣文耀武一等坤德侯,世袭三代”。旋回王庄扫墓,与周君佐结褵。因瑶华与婢女梅影貌同,故常请梅影替代与周君佐宿,此时谋害瑶华之徐妃已死,福王又续赵三姑为妃。周君佐蠢俗,瑶华厌之。未几,梅影生子,瑶华与无碍子离王庄,从安庆买舟渡江。后乘船至扬州,独自入京。进京未久,即决定去峨嵋寻无碍子。 瑶华行约万里,时经八九年,历尽艰辛,终至峨嵋。得无碍子所留剑丸帖子,终于修成剑仙。由峨嵋重返王庄,不只毫无淫心,且不食人间烟火。 瑶华远归后,重整庄园,库满仓满。时无碍子也从峨嵋赶来,与瑶华商酌,将庄子改为道院。做了三日一夜道场,超度福王、韩氏等亡魂。尔后瑶华与无碍子谢绝人世,回峨嵋山修行。 此书以明亡前夕天翻地复的大动荡为背景,展开了广袤浩阔的战乱画卷:一面是统治阶级骄奢淫逸、亡廉鲜耻,一面是刀兵四起,烽燧遍地,从而为明亡谱写了前奏曲。而在这个哀曲里,却出现一个从必将灭亡的统治阶级里生长出来集种种矛盾于一身的复杂人物,这就是瑶华。 瑶华是明末福王之女。五岁时就识字攻书,属文歌赋,师事剑仙无碍子,学纵跳腾跃,十八般武艺,对骑射弹弓尤为熟精。崇祯帝听了福王之荐,派她带兵出川,讨伐聚众谋反的少数民族领袖奢崇明。 她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帅才。由于她文武兼擅,故而用兵打仗既有指挥才能,又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进川平少数民族领袖奢崇明之乱,能在福王和秦良玉的两路军马配合下,一战而荡平,使危在旦夕的明王朝减却西南之忧。路经泰安,耳闻巨盗真珠泉作恶多端,就设计为民除一大害。在其他大小战役中,她运筹帷幄,指挥三军的才能是很杰出的,决非等闲的女儿之辈。第二很侠义。她虽出身罪恶的藩王之家,但在那明季大动乱之时,因看不惯黑暗现实给民间造成的无穷苦难,所以尚能萌生一些爱民思想。比如她婚后出游南昌、杭州等地,纵然一路遇到许多魔障,仍能克己爱人。她见人子悲恸其父,乃动恻隐之心; 见贪官鱼肉百姓,则坚决打击; 目睹山西妖僧污辱妇女,就抱打不平。凡此都说明她是见义勇为,爱民如命的人。第三善理家。因父王荒淫腐朽,母又早殁,处理家庭事务自然要落在她身上。而她在业师无碍子的教导下,恰当地处理了繁难的家庭事务。如她离开王庄后,庄上弄得七零八落。等她八九年后回来,再重新整理庄子,就将家业治得兴旺发达。 当然,她出身藩王之家,也有一点统治阶级饱暖思淫逸的习性。尽管师父无碍子不断提醒她,并告戒三条: 一戒骄贵,二戒沉湎,三戒浮躁。但习性还一时难以完全改掉。有人以男色善淫引诱她纵欲,也不免弄得她“道心幌漾,危危乎如孤木矗立大海中”,以致克制不住,偶而失身。尤其当她进京受了皇帝的隆重嘉奖,就更是“淫心甚炽,且不肯听人劝谏”。好在其师不断警戒,其淫性才有所抑制。后来直到仙家炼绝她的淫根,才跻身仙家行列。 剑仙无碍子是瑶华之师,曾封过顺成元妙仙师。虽然为人谋而必忠,处其事必安善,也曾培养和教诲瑶华如何立身行事,但这不过是作者空想出来的理想化身,实际上世上并无神仙。福王是神宗第三子常洵。崇祯时横征暴敛,穷奢极欲,几乎每日闭阁饮醇酒,沉湎于妇女倡乐之中。即使农民起义军席卷大河南北,行将扫荡他的王府时,他本有了岁数,却仍淫兴不减,甚至不惜在所住地设合药局制造春药,以为发泄兽欲之助。《瑶华传》所写他种种不齿于人类的罪行,是非常真实生动的,也基本上符合历史真实。这就难怪李自成起义军围攻开封,引黄河水灌城,城破后,杀福王庶子继华,并杀死福王,将其肉杂以鹿肉,制作福鹿酒,让将士品尝。 此书虽旨在戒淫,但也犯有少量述淫弊病。它还描绘了明末活跃于川陕等省的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与同时代董恒岩所写传奇《芝龛记》反映的李自成起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丁秉仁对农民起义的歪曲描写稍多,乃为一大弊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