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瑞应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瑞应寺宗教建筑。亦称佛喇嘛寺。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镇西南30公里的佛寺乡佛寺村。道光三年 (1823) 皇帝赐金龙镶边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雕刻的“瑞应寺”大匾。瑞应寺的始建与发展,经历将近三个世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素有“东藏”之称。瑞应寺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整个建筑规模宏大。自南而北,为山门,天王殿,正殿,昭庙,石塔,后殿。两侧为钟鼓楼、配殿。正殿形式仿自西藏布达拉宫,而又不完全相同。第一层是藏式建筑,内摆设着平台式的诵经座。二层楼后半部是宫殿式建筑,四角挂铜铃,拱脊上金龙起飞,隐隐舞动。前半部平坦的庙顶上,正中是铜质镀金法轮,两侧有一对金鹿相向而立。殿中央是2米多高铜铸释迦牟尼像,后侧排列着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宗喀巴,绿度母佛像。另有精雕的佛龛,供奉着1米高的旃檀昭佛。东西两侧台座上有千尊佛塑像。殿内装饰着精彩的花纹条幢。 瑞应寺 瑞应寺位于佛寺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喇嘛庙。建筑格局自南而北,成轴线对称,中轴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正殿、昭庙、石塔、后殿。两侧为钟鼓楼和配殿。正殿建筑形式仿拉萨布达拉宫,又稍有变化。殿阁三层,方形台基每边长37米,外柱高10米,内柱高10余米。二楼为环状平台,三楼是一歇山式小殿。寺东有大讲经殿;寺西有西殿、关帝庙;寺北有长寿寺、白山寺;寺南有药王庙、经庙。 ☚ 辽代懿州古塔 工艺品 ☛ 瑞应寺 瑞应寺十六国后秦建筑。为麦积山石窟的一个附属部分,始建年代与麦积山石窟同为十六国后秦,时称石岩寺。东晋敕赐名无忧寺,隋代敕赐名净念寺,唐代敕赐名应乾寺。至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 年),因麦积山顶佛塔旁发现灵芝 36 朵,并由当地政府官员以祥瑞之物献于皇宫,故敕赐寺名瑞应寺。宋时与其并存的尚有胜仙寺与崇果院。至明代,除胜仙寺外,尚有龟凤山,今已均无遗迹。位于麦积山南麓,明代重建,清代重修。坐北向南,背靠麦积山,面朝滴翠峰,东倚石梁,西侧开阔。建筑沿中轴线布置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东西配殿等。山门前有较开阔的广场,原称塔院。与山门相对,广场正南原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 年)建造的戏楼一座,1984 年拆除。 ☚ 蔡家寺 天水文庙 ☛ 瑞应寺寺庙名。蒙古语称“葛根苏木”。位于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卓新镇西南30公里处。清康熙八年(1669)桑丹桑布活佛(1633—1720)始建。十五年(1676),桑丹桑布率30名弟子前往拉萨礼佛。达赖喇嘛授以“察罕达延齐呼图克图名号,为第一世活佛。后共转6世。寺庙后经扩建,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四大扎仓、佛仓府,还辖有白伞庙、绿度母庙、关帝庙、护法殿、金利庙五座属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