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班杜拉人格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班杜拉人格理论 班杜拉人格理论bandula renge lilun班杜拉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班杜拉的人格观念认为,人具有自我反应能力,这些能力使人能用象征性 (认知的)符号代表环境事件与他人交际,有选择和自我调整的能力。班杜拉强调人的观察学习和自我调查。所谓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看他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人格发展是个人学习所起的作用,这种学习不仅包括直接学习(通过奖惩的强化),而且包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 以及理解那些结果如何能够适用于自己而进行的学习。自我调整是个体根据自己直接经历的结果、观察他人经历的结果和为自己设立的结果而得出的行为的一般原则。行为的自我调整表示个人能为自己安排强化的可能条件,以调节自己的行为。通过认知机制的发展,人不仅能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某种控制, 改变那些实际上将会影响他们行为的环境条件, 而且能够制定未来的计划和目标。班杜拉的人格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调整,不再把人的行为看作仅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是靠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而注重人的自由和主动性,并把强化、认知、人的信念和价值体系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人的行为发展和变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机械的决定论倾向, 在学术界引起了比较广泛的注意。 ☚ 思维型人格 瑟斯顿个性问卷 ☛ 班杜拉人格理论 班杜拉人格理论Bandura's personalitytheory亦称“人格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以观察学习和自我调适为主要内容的人格理论。他认为,人格是由大量的社会行为习惯所构成的,是人对情境的反应的习惯方式,而个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如父母)的行为而习得的。其中被视察的对象称为示范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自己行为的过程称为仿效。在观察学习中,行为的习得和行为的表现是不同的,儿童已经习得的行为可能不立即表现,而在若干天甚至若干月后才表现出来。因此他认为,行为不经直接的外部的强化也能习得。他从四个方面解释了观察学习的心理机制:(1)注意,即对示范者行为特征的认知和识别。(2)保持,即将示范者的行为以抽象的形式(如符号)保存在认知系统中。(3)再生,即将习得的行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4)强化和动机,即为使行为得以持续表现,必须给予适当的强化并使个人产生行为表现的愿望。自我调适是指个人根据对行为的预期后果而调节、修正行为的过程。他还认为,个人不仅在行为以后才获得强化(奖赏或惩罚),而且也为获得所预期的结果而行为。行为不仅受外部强化的影响, 同时也受内部自我强化的调整。个人不仅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能够确立未来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行为方式。这种人格理论强调了行为习得过程中的认知作用和个人的主动性,对于克服行为主义的简单化倾向具有积极意义。 ☚ 巴斯气质说 保存-退缩反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