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班杜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生于1925年。1952年在艾奥瓦大学获博士学位。自1953年始,在斯坦福大学任教。1974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著作有《行为矫正原理》(1969)、《社会学习理论》(1977)等。他认为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个体不必亲身体验,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学会复杂的行为反应。他还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 班杜拉 班杜拉1925—Bandula, A. Bamdura,美国心理学家。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又作为研究生进入依阿华大学跟西尔斯学习社会学习理论,1952年获博士学位。1953年到斯坦福大学,开始研究儿童的攻击性和攻击性行为的家庭因素, 在研究过程中有关人格发展中的模仿过程逐渐引起了他的重视。他发现, 人格的发展可以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而习得。他把这些发现和许多实验研究,写成《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和《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两书,以后继续对攻击性行为、模仿过程、观察学习以及行为改变的过程等进行了研究。他一生荣获过许多著名的科学成就奖。1974年曾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斯金纳 乔姆斯基 ☛ 班杜拉1925~Albert Bandura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认知行为主义的代表。生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蒙代尔镇。1949年毕业于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后人美国衣阿华大学专攻心理学,1951年获硕士学位,翌年获博士学位。后执教于斯坦福大学,1964年晋升教授。1969~1970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此后一直在斯坦福大学任教,1976~1977年还兼任心理学系主任。曾任《美国心理学家》、《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实验儿童心理学刊》等20种期刊编委。曾任多种学术职务,并获多种科学奖。1973年当选个体心理学会主席。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分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主要理论观点与成就:(1)建构现代社会学习理论。他从人、环境和行为三元互动作用论的观点出发,认为个体不必靠直接经验,不应过于强调外在强化作用的控制,只要充分发挥个体的认知功能、自我效能、社会互动作用,通过有意识地自主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就可建立新行为或改变旧行为。(2)建构认知行为主义或人本行为主义。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突破传统行为主义的理论框架,把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相结合,既强调行为的操作因素,又重视行为获得过程中人的因素、内部活动和认知因素的重要作用,这就使解释人的行为的理论的参照点又发生了一次转变,出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渐趋一致的倾向。主要著作有《青少年的侵犯行为》 (与R.沃尔特合著,1958)、《社会学习和人格发展》(与R.沃尔特合著,1963)、《行为矫正原理》(1969)、《侵犯:社会学习的分析》(1973)、《社会学习理论》(1977)、《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的观点》(1986)、《自我效能》(1994)、《群众沟通的社会认知理论》(1994)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