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还合浦赋
律赋名篇。唐代令狐楚作。载见《文苑英华》、《全唐文》卷。此篇为律赋,以“不贪为宝神物自还”为韵。《闽川名士传》曰:“贞元中杜黄裳知贡举,试《珠还合浦赋》。”知此赋是令狐楚试进士时所作。赋题出自《汉书·循吏列传》。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尝为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邻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多贪秽,责人采求,不知限制。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孟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此赋即赋其事。首韵总写珠还合浦为神:“避无厌之心,去之他境;归克俭之政,还乎旧津。由是观德,孰云无神?”次五韵具体描写孟尝出守,珠还合浦的情状:“孟尝来止,惠政潛施。欲不欲之欲,为无为之为。不召其珠,珠无胫而至;不移其俗,俗如影之随。”尤其描写珠光一段,更为生动细致。七、八韵写作者的愿望:“终思入掬以腾价,愿得书绅而励贪”,希望孟尝不贪的美德能得发扬。全赋赞扬了孟尝的廉政爱民,表达了作者盼望政治清廉的愿望。“于惟明时,不贵异物”,赋既赞了孟尝,也歌颂了当代寄寓深意;艺术上亦完全符合律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