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墨竹纹碗
清代雍正年间 (1723~1735年)景德镇官窑瓷器,传世品。高七点五八厘米,口径十六点一厘米,足径四厘米。口微侈,圆唇,深腹,腹体上端宽肥,下端较小,平底,圈足。胎体极薄,细腻致密,叩之声音清脆响亮,施白釉。在碗外壁用珐琅彩料配成的黑彩绘一幅墨竹山石图,题行书:“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 的诗句。引首朱文 “凤彩”,句后是 “彬然”、“君子”篆文印。底部内为蓝料双方栏 “雍正年制”宋体款识。珐琅彩是把明朝一种特别精致的工艺料装饰景泰蓝,移植到瓷品上作装饰。珐琅彩瓷器是先在景德镇烧素白瓷器,然后运到北京宫中,由宫中御用画家在造办处绘画,并在造办处烧彩。由于烧造的素白瓷器,要求极为严格,几要达到“百里挑一”,加上其又为宫中雅玩,故制作很有限,流传到社会上更不多。此碗墨竹山石图清新高雅,很有宫廷绘画的气质,十分难得。现藏于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