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现金管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现金管理xiàn jīn guǎn lǐуправлéние налчными деньгми

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

由国家银行对各基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现金使用进行控制的办法,自5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1977年11月28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作了进一步的明确:我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各单位,除按上级有关规定保存一定数量现金外,其余都要存入中国人民银行;各单位保存现金数额由国家规定;各单位之间的经济支付,一律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转帐结算;现金使用只限于发放职工工资、奖金,支付城乡居民劳动报酬,收购农副产品现金支付,出差人员所需现金等项。现金管理的目的在于集中现金于银行计划之内。并保证节约资金以用于国家经济建设。

☚ 人民币   信贷 ☛

现金管理

管理流动资金的活动。中国建国初期为制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建立了现金管理制度,实行财经统一的方针。1977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 《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重申和补充了过去有关现金管理的制度,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现金管理的执行机关,负责办理及检查有关现金管理事宜。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委托各专业银行按照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现金管理任务。专业银行应对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和现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和检查。

现金管理cash control

农业企业按照国家财政部门规定的现金管理制度对现金的使用数量和范围实行控制和调节。农业企业正确执行国家的现金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现金结算和非现金结算的规定,有利于调节农村货币流通, 加速农业资金周转, 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 加强农业企业经济核算, 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
中国农业企业的现金管理, 体现国家对货币实行宏观控制的要求。其内容包括:❶企业所持有的现金,除准予保留符合规定的库存限额外,全部存入银行(或信用社);
❷现金开支只限于支付劳动报酬、小额零星开支和差旅费、与劳动者个人经济往来的支出;
❸各单位间的经济往来, 通过银行实行转帐结算。
现金管理的具体办法: ❶建立审批和帐、钱分管制度。审批权集中于主管财经的负责人, 其他干部不得越权批用现金; 会计员管理帐务, 不批用现金, 也不保管现金;出纳员管理现金,但不经手使用现金。
❷遵守现金库存限额的规定。库存额一般按照农业企业三天日常开支的需要确定, 少数因距离银行 (或信用社)较远,或者有其他特殊原因的, 可以适当放宽。
❸严格现金收支手续。一切现金收支要有凭据, 并按制度规定进行审批。
❹严肃执行财经纪律。不准乱支、乱借和挪用、侵占: 不准帐外存钱: 不准以无效凭证抵充库存。
❺按照国家规定实行转帐结算。

现金管理cash administration;cash management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银行对企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现金收支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中国于1950年4月7日开始实行。1977年11月28日国务院又颁布《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对过去的制度加以重申和补充。基本内容有:各单位所有的现金,除按规定保留一定库存限额,以备用于日常零星开支外,其余必须及时存入银行;单位间的经济往来,除零星小额的可使用现金支付外,必须通过银行、信用社进行转账结算;现金的使用主要限于各单位对城乡个人的支付,及单位间的零星开支;向银行送存或支取现金的凭证,必须如实填明现金来源和用途;现金收支较多的单位要编制现金收支计划,现金管理单位要接受银行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现金管理制度的单位,银行有权予以批评和纪律制裁。实行现金管理是为了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节约现金使用,稳定币值和市场物价。

现金管理

政府或中央银行管理和调节货币流通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国于1950年4月开始实行现金管理,其后于1960、1977、1981和1988年多次加以补充和重申。1988年10月1日起,发布施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共4章25条。

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xianjin guanli

社会主义国家银行根据国家法令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现金使用范围、数量和库存进行管理监督的一项财经制度。我国从1950年4月7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的《关于实行国家机关现金管理的决定》开始实行。1977年11月28日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又重申和补充了这一制度。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❶一切国营企业、事业、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和集体经济单位必须按规定将现金收入及时存入银行,不得自行保留。各单位间的经济往来,除规定限额以下的零星开支外,一律通过银行进行转帐结算,不得使用现金。
❷现金使用的范围只限于:对职工个人发的工资、奖金、福利费等;对城乡居民的劳务报酬及其他支付;收购农副产品必要的现金支付;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旅差费及非现金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现金支付。
❸现金管理单位要接受银行的监督、检查,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视其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纪律制裁。

☚ 人民币   储蓄 ☛

现金管理

见“金融”中的“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

中国的国家银行对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的现金收支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主要内容有:各单位的所有现金,除按规定准予保留一定限额外,其余必须存入银行;除发放工资、收购农副产品及其他小额支付可使用现金外,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均实行转帐结算等。目的在于贯彻经济政策,调节货币流通,节约现金使用,保证币值稳定。

现金管理

企业根据国家现金管理制度规定,对在流通中直接使用的货币进行管理。其主要内容是:(1)规定现金的使用范围。现金的使用限于支付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补助;差旅费;支付居民劳动报酬和向个人采购农副产品或其他物资的价款;支付转帐结算起点(30元或50元)以下的零星开支。(2)规定现金的库存限额。国家规定企业可以经常保存—定数额的现金。库存限额就是企业保存现金的最高限度。一般不超过三天的正常需要量。距离银行较远的单位,可以适当放宽,但最高不得超过15天的正常需要量。(3)规定未经允许不准坐支现金。坐支是指将业务收入的现金不先存入银行而直接用于支出。(4)现金的出纳和保管。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出纳人员负责处理现金的出纳和保管业务。非出纳人员不得经管现金。现金的收付要按规定办理凭证手续,并登记入帐。现金必须帐实相符。严禁私自挪用现金,不得以借条等单据抵充库存现金,也不准保留帐外现金。加强现金管理工作,是保证现金收支业务正常进行,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金管理Cash Management

银行通过组合提供账户管理、收付款、资金汇划、理财等服务,协助企业科学合理地管理账户和流动资金头寸,高效归集、调剂内部资金,加强资金保值增值,以提高资金流动性、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获取更高资金收益的银行业务。

现金管理

社会主义国家银行,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企业、事业、国家机关及社会团体等单位现金使用的范围和数量的控制。
我国现金管理的内容:(1)根据企业、事业、机关、部队、团体、学校、集体经济单位在一定时期的平均每日现金零星支出额,确定三至七天的现金库存额。凡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一律存交银行; (2)确定现金交款期。一切单位的现金收入必须当日存入银行,不得坐支;(3)确定现金使用范围和起点。根据银行规定,凡在结算金额起点以下的小额支付,才能使用现金,凡超过结算金额起点的一律转帐结算。现金使用范围限于对职工个人发放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对城乡居民的劳务报酬和其他支付,收购农副产品必须的现金支付,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旅差费,以及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现金支付; (4)凡现金收付较大的单位必须编制现金收支计划,经开户银行审查,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现金管理是国家的重要财经制度,也是国家的重要财经纪律之一。它对于严格货币发行,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节约现金使用,保证通货和物价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现金管理

社会主义国家银行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现金使用范围和数量的控制。它是社会主义国家货币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于1950年4月7日开始实行现金管理。1977年11月28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规定》,对于过去制定的有关现金管理制度加以重申补充。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一切国营企业、事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集体经济单位,除按规定保留一定数额的现金库存以备日常支用外,其余所有现金,均须存入当地人民银行,不得自行保留。上述单位的经济往来,必须通过银行转帐结算。现金使用范围仅限于: 对职工个人发放的工资、奖金、福利费等,对城乡居民的劳务报酬和其他支付,收购农副产品必要的现金支付,公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旅差费,各单位间在同城乡非现金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现金支付。现金收支较多的单位,要编制现金收支计划,经开立帐户的人民银行审查,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对农村集体经济,乡镇企业也要实行现金管理,具体办法由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自行规定。现金管理制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法律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有权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报当地人民政府给予纪律惩处。

现金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事业单位现金使用范围和数量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其目的在于严格地管理货币发行,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节省流通费用,发挥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反映和监督作用,保证通货和物价的基本稳定。我国于1950年4月7日开始实行现金管理。1977年11月28日颁布《国务院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1988年9月8日再次颁布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重申和补充了过去有关现金管理的规章制度。现金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内容:
❶一切国营企业、事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集体经济单位,除按规定保留一定数额的现金库存以备日常支出外,其余现金必须存入本地银行。
❷国家对各个单位核定现金库存限额,除一些小额支付和零星限定用途的专用款外,均应通过银行转账结算。
❸现金使用范围只限于: 对职工个人发放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 对城乡居民的劳务报酬; 社会保险、救济费的支付; 农副产品的收购现金支付; 出差人员的旅差费以及各单位间在同城非现金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现金支付。
❹现金收支较多的单位,要编制现金收支计划。农村集体组织的现金管理适当放宽。

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cash management

国家赋予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的现金收支活动进行的管理和监督。现金管理是中国的一项重要财经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4月7日,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国家机关现金管理的决定》,在当时对稳定通货、增加货币回笼、聚集国家建设资金和保持政局稳定起了显著作用。1977年11月28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现金管理的决定》。1978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现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草案)》。1988年9月8日,针对货币投放量较多、大量现金体外循环、已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的情况,国务院颁布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中国人民银行于1988年9月23日印发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 人民币出入境管理   现金使用范围 ☛
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

政府当局或中央银行管理和调节货币流通的一项重要制度。规定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开户单位的现金收入、支出和库存进行管理和监督。现金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制度,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国于1950年4月开始实行现金管理,其后于1960年、1977年、1981年和1988年多次加以补充和重申。
现金管理的内容 1988年10月,中国施行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❶开户单位使用现金限于以下范围:职工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❷各单位经济往来,除在一定额度内可以使用现金外,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帐结算。
❸现金管理单位保存的现金,要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其数额相当于3~5天内所需的日常零星开支,交通不便地区可以多于5天,但不得超过15天。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必须送存银行。
❹开户单位的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从本单位库存限额中支付或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批。
❺转帐结算凭证在经济往来中,具有同现金相同的支付能力。开户单位在销售活动中,不得对现金结算给予比转帐结算优惠的待遇;不得拒收支票、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
❻对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发放的贷款,应当以转帐方式支付。确需使用现金的,要经开户银行审核。
❼开户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现金帐目。逐笔记载现金收付。
❽现金管理单位要接受银行的监督和检查。银行对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单位。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制裁。
现金管理的作用 现金管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以下作用:
❶有利于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稳定货币流通。一方面通过规定现金使用范围和收、支程序,抑制消费膨胀,加速现金的周转使用;同时,积极推行支票、本票。汇票等转帐结算方式,以便利商品流通,保持货币流通的通畅。
❷有助于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监督。通过加强现金管理,对现金使用进行一定的监督,并严格执行结算纪律,这必然促使现金管理单位改进财务管理,执行财经纪律,堵塞漏洞,以防止各种腐败现象。
❽有利于集中社会闲散资金,节约社会流通费用。按照现金管理规定的要求,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要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算,现金收入及时送存银行,从而使分散在社会各方面的闲散货币资金,及时地集中到银行,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同时,由于现金使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相应减少了现金使用和货币发行,从而节省有关的钞票印刷、运送、清点和保管各项流通费用和劳动。

☚ 货币监督   工资基金管理 ☛
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

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由国家银行对各基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现金使用进行控制的办法。于5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1977年11月28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作了进一步的明确:我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各单位,除按上级有关规定保存一定数量现金外,其余都要存入中国人民银行;各单位保存现金数额由国家规定;各单位之间的经济支付,一律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转帐结算;现金使用只限于发放职工工资、奖金,支付城乡居民劳动报酬,收购农副产品现金支付,出差人员所需现金等项。现金管理的目的在于集中现金于银行计划之内,并保证节约资金以用于国家经济建设。

☚ 直接投资   欧洲货币单位 ☛
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

是国家管理货币流通的一种措施。1950年4月开始实行现金管理办法,其主要内容有: (1) 库存现金要根据实际需要量由银行同各开户单位核定一个定额,一般不得超过该单位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的数额。(2)各单位相互间的一切交易往来和货币支付,除了小额零星开支使用现金外,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3) 各单位现金收入,必须及时送存银行。存入或支取现金,必须在存款凭证或现金支票上注明收入来源或支出用途,用途不明或不符合规定的,银行应拒绝支付。(4) 各单位使用现金限于以下范围: 发放工资或其他对个人的支付; 对收购农副产品必要的现金支付; 出差人员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在结算起点以下零星物品的购买。(5) 各单位不得在自己的收入中坐支现金,但可以补足库存限额。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坐支单位应当定期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实行现金管理,是为了有计划地调节现金流通,以保证通货的稳定。

☚ 现金结算   会计准则 ☛
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

对企业现金进行合理规划与控制,以保证生产经营对现金的需求,并从闲置的现金中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项管理活动。现金管理的内容包括编制现金收支计划、对日常的现金收支进行控制、用特定的方法制定理想的现金余额。

☚ 资产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 ☛
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

国家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现金使用范围和保管等所规定的管理制度。国务院1988年9月8日颁布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现金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❶根据各单位日常零星开支需要核定库存现金限额。
❷规定现金使用的范围:只限于直接支付给个人的工资、差旅费等费用; 银行转帐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开支等。
❸现金一般不得“坐支”。(指直接以现金收入抵充各项支出)。
❹企业不得利用帐户替其他单位和个人套取现金,不得将单位的现金收入按个人储蓄方式存入银行或帐外保留公款等。

☚ 现金结算   转帐支票 ☛
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对企事业单位的现金收入、支出和库存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国家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现金管理的执行机关。其目的在于: 银行对货币流通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集中社会闲散资金,节省流通费用; 发挥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反映和监督作用; 保持币值和物价的基本稳定。我国于1950年4月7日开始实行现金管理制度,1988年9月8日国务院颁布《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对于过去的制度加以重申和补充。主要内容是: (1) 规定现金管理对象。一切国营企业、事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及集体经济单位,除按规定保留一定数额的现金库存以备日常支用外,其余必须存入银行。(2) 核定单位库存现金限额。国家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核定库存限额,用于零星支付,除此之外,均应通过银行转帐结算。(3) 规定现金使用范围。即只限于对职工个人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等,对城乡居民的劳务报酬; 对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济费的支付和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付; 收购农副产品的必要现金支付; 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旅差费以及各单位间在同城转帐起点以下的零星支付等。(4) 采取既有控制又有灵活的政策。规定现金收支较多的单位,要编制现金计划。农村集体组织的现金管理适当放宽,具体实施细则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

☚ 货币净回笼   工资基金监督 ☛

现金管理

cash management;cash administr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