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现当代中国教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现当代中国教育 011 现当代中国教育1916年1月,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和《高等小学校令施行细则》,将读经等复古主义规定删去。从1919年开始,李大钊撰文对封建教育给予了强有力的批判。“大学开女禁”的呼声中国早已有人提出,1920年暑期,北京大学率先招收女生,遂开女子入学的先河。1922年11月“新学制”颁布,取消了男女中学之间的差别,终使女子有了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文学革命运动的推动下,学校教学采用口语和白话文,国民小学教材自1922年起一律改为语体文,文言文渐被淘汰。1922年“新学制”是“五四”以来教育改革的综合成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基本上一直得以沿用。该学制共分4等,即幼儿教育,初等教育6年,中等教育6年,高等教育的大学校阶段4—6年,大学院未定年限。1923年,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公布了《中小学课程纲要》,使中小学课程设置基本上有章可循。1927年国民党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后,自1929年起,先后公布了《大学组织法》与《中学法》。大中学均允许私立,大学又有国立、省立和市立之分。大学采用学分制,其组织仿行欧美做法,分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各院,有三院(须包括理、农、工、医各学院之一)以上得称大学。在20至30年代期间,中国教育异彩纷呈。留法勤工俭学至1920年达到高潮,有1600余人;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广州成立了黄埔军校;广州、武汉等地先后办起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国共分裂后,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结合实际,办起了列宁小学、识字班、夜校等,并提出免费普及教育和民办公助教育等方针。此外,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乡村职业教育实验,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梁漱溟创办河南村治学院及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晏阳初倡导“平民教育救国”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试图为中华教育拓展新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将北大、清华、南开等一批重点大学内迁,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在陕西城固成立西北联合大学等,保存高等教育的实力,至抗战胜利后始陆续迁回原址。共产党则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日教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最高年份(高等学校为1947年,中、初等学校为1946年),全国有高等学校(包括大学、独立学院、专科学校)195所,中等学校(包括中学、职业学校、师范)5073所,初等学校(包括幼儿教育)268909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在改革开放的10年中各类教育事业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6年4月12日全国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中国普及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过40年的努力,中国大陆普通高等学校已达1075所,中等专业学校4022所,普通中学91492所,小学达80万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已突破200万人,毕业生达619.2万人,研究生15.4万人,等于1912—1947年36年间毕业生总数的30.1倍; 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969.8万人,全国人口的文化程度大大提高。大学文化程度占全国总人口的0.9%,高中程度占6.9%,初中程度占21.2%,小学程度占36.2%。不容忽视的是,文盲、半文盲尚占20.9%。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党和政府正在组织力量,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 ☚ 近代中国教育 教育制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