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现代诗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

1932年在我国诗坛上出现的诗歌流派。因在《现代》杂志上大量发表现代派诗而得名。主要代表诗人是戴望舒。现代派诗接受法国后期象征派诗歌和美国20世纪初意象派诗歌的影响,是李金发的象征派诗和后期新月派诗的发展。他们既突破李金发诗的异国情调和苦涩的诗风,又不赞同早期新月派格律诗的主张,强调形式的自由,追求艺术上的创新,废除格律音韵等限制,采用现代日常口语写自由体诗。他们排斥理性,反对现实主义;同时又反对抽象的直抒胸臆的浪漫主义,提倡捕捉瞬间的感受,表达微妙的潜在意识,采用意象的隐喻和暗示,运用通感表达多种感官功能,借跨度很大的跳跃手法打破逻辑思维的顺序,等等。1935年以后,他们又主编《现代诗风》《新诗》月刊等,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诗”,进一步扩大了现代诗派的影响。代表诗人除戴望舒、施蛰存外,还有卞之琳、梁宗岱、冯至、林庚、何其芳、李广田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大都摆脱这一诗风的影响,走上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 自由人   论语派 ☛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

三十年代初期出现的以《现代》杂志而得名的诗歌流派。《现代》的主编施蛰存、杜衡,及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戴望舒,于1924年和1925年间,先后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接触了法国象征诗派的诗作。他们将诗看做是泄露个人隐秘灵魂、象梦般地朦胧、不能公诸于俗世的另一种人生。在诗歌创作上,他们主张既要表现自己又要隐藏自己,不满那些以坦白奔放为标榜的直白之作。他们侧重抒写个人内心的体验,富于主观性,不重视客观摹写和诗的社会效果。他们于1926年3月创办《璎珞》旬刊。1928年9月与震旦同学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1929年5月又共同创办《新文艺》月刊。在这些刊物上,除发表诗作诗评外,还译介法国象征派和未来派诗人的诗作等。1932年5月创刊的《现代》月刊,在编辑思想上承接上述刊物,并有新的发展。它译介了美国意象派和英法等国新兴诗派的诗作,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等。在《现代》上发表诗作的戴望舒、施蛰存、莪伽(艾青)、李金发、朱湘、郭沫若、何其芳、臧克家、金克木、林庚、欧外鸥、玲君、柳倩,李心若,路易士等几十位诗人,思想风格并不一致,但是大多写自由诗。在诗的形式方面,他们反对新月诗派提倡的新格律诗,认为反复地斟酌音韵,追求字句段落的均齐,会妨碍诗情的表述。诗人创作“方块诗”,与填词没有什么分别。他们提出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情的抑扬顿挫上。主张诗人不要乞灵于音律和文字之美,而要美化诗情和深化诗境,反对以辞害意。《现代》上的诗,多采取自由的诗形,句子和段落的形式不整齐,大多没有韵,为有助于表现诗情诗意,也采用生僻的古字、文言虚字和外文,还采用一些古旧的题材。在创作上追求意象的朦胧,讲究比喻的新奇与隐晦。在构思上采用跳跃和若断若续的手法,诗意朦胧隐晦,不是过目就能了解。他们使诗成为令人沉思索解的视觉艺术。该派的诗作,大多表现个人的悲欢,感觉锐敏,情感纤细,但精神天地比较狭窄。诗中表现的往往是悲观绝望、彷徨怅惘的情绪,苦闷厌世的思想,表现手法又朦胧隐晦,与九一八事变后团结御侮的伟大时代很不协调。当时一些读者就批评该派的诗是“谜语”。中国诗歌会成立后,着重批评了现代诗派脱离时代人民的诗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该派的代表诗人戴望舒,以及受到该派影响的一些诗人逐渐转变了诗风,现代诗派遂趋向衰落。在新诗发展史上,现代诗派努力译介西方现代派诗歌,特别是借鉴后期象征派的无韵自由体诗,促进了我国自由体诗的发展。

☚ 盐分地带的诗人   甚么诗社 ☛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xiandai shipai

30年代著名的现代诗歌流派。主要诗人是戴望舒,其他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林庚、金克木、曹葆华、徐迟、吴奔星、冯至等。由于这些诗人的创作都深受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也由于他们的诗作大多发表在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上,因而文学史上称他们为“现代诗派”。
施蛰存1932年在《现代》杂志上发表的《关于本刊的诗》和戴望舒写的《讨论零札》基本上阐明了现代诗派的诗歌理论主张。施蛰存说:“《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纯然是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用现代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现代》中的诗大多是没有韵的,句子也很不整齐,但他们都有相当完美的肌理(Fexture)。”戴望舒也认为“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他们不赞成新月诗人关于新格律诗的理论,而追求诗的自由奔放、洒脱不拘。
戴望舒的早期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何其芳的早期诗集《预言》等可以视作现代诗派的代表作品。
现代诗派的作品反映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苦闷、迷惘的思想情绪。现代派诗人认识到了社会现实的丑恶、黑暗,但又无能为力,他们只好彷徨于梦幻与现实之间,作痛苦的呻吟。他们的诗歌抒写的大多是一些低沉辛酸的回忆和爱情、理想的幻灭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规避。这些个人一己情怀的低吟浅唱,大多笼罩着感伤、孤寂甚至绝望虚无的情调。不过,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和个人阅历的拓宽,许多现代派诗人后来的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典型的就要算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等人了。
在艺术上,现代派诗人大多受过中国旧诗和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他们的诗不讲究音韵格律,大部分诗作都采用自由体写作,他们的诗都注意捕捉和创造新颖别致的意象。他们的诗作或努力创造一个朦胧虚缥的神秘意境(如戴望舒的《雨巷》等诗);或善于把握内心情绪的微妙变化而赋之以鲜丽浓艳的形象(如何其芳的《预言》集);或以隐喻象征的方式暗示沉思中悟得的哲理(如卞之琳的《距离的组织》)。
现代诗派的这种艺术上的探索对当代诗歌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 象征诗派   京派 ☛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

为一个我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出现的现代新诗流派,是当时诗坛上影响极大的一个流派。“现代诗派”得名于 《现代》杂志。现代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是戴望舒。当时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艾青等诗人,都深受现代诗派的影响,其早期作品,均十分接近现代诗派的创作风格,其后又分别走上实现主义的创作道路。现代诗派受到法国19世纪90年代象征派诗歌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很大影响,诗歌创作强调其表现形式的自由,不讲求整齐的格式和工整的押韵,同时十分注意诗歌意象的显现。现代诗派的诗歌作品大多都具有意境朦胧、晦涩的特点和风格,这种特点和风格在当时诗坛上产生过极大的影响。现代诗派的创作,对于我国新诗的艺术表现方法有所开拓和创新,对于当时新诗的创作,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 浅草社   语丝社 ☛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

现代诗歌流派。因创办《现代月刊》而得名。是继新月派之后出现的、思想倾向与之相近但诗歌主张与之相反的诗派。现代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戴望舒、施蛰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和艾青,他们的早期诗作,就已接近现代派的表现手法。现代诗派的诗深受法国19世纪90年代象征派诗歌和20世纪初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是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的发展。内容上多表现当时一些知识分子脱离现实而产生的思想情绪,充满虚无、感伤、颓废的色彩,形式上强调自由,不讲究整齐和押韵,注重肌理完美,注意意象显现,诗意朦胧。他们的创作对于新诗艺术的表现方法有所开拓,在当时的诗坛上影响很大。其成员后来在诗歌主张上各有发展,创作作品差别更大。

☚ 七月诗派   京派 ☛
000037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