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现代名目主义货币学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现代名目主义货币学说 现代名目主义货币学说M-odern Names Principle's The-ory of Money亦称“现代名目主义货币学派”、“现代货币名目论”。现代名目主义货币学承袭了早期名目主义货币学说关于货币是国家用法律定的符号的理论,并且加以发展。主要代表有克拉蒲(Georg FriedrichKnapp,1842—1926)、彭迪生(Fr-iedrich Bendixen,1864—1920)等人。克拉蒲1905年发表 《货币固定理论》一书,他认为货币的本质就在于是一种支付手段,票券支付手段占支配地位,因而原券就是货币,票券可以取代任何货币。票券制度时代,每一单位支付手段所含的价值,全是由国家法令所决定的,即由国家赋予的。支付手段由秤量制度发展到票券制度,支付手段的价值单位已经不是一定量的货币金属;支付手段的形态和符号已经一目了然; 支付手段只求得满足流通的需要,这是票券支付手段所具有的三个特征,也是货币所具有的三个特性,即支付价值单位的名目性、支付手段的定型性、支付手段流通的满足性。彭迪生继承了克拉蒲的名目货币学说并加以发展。他认为货币固定说是自明的真理,是构成货币学的理论基础。彭迪生进一步从现实的经济发展,阐述了他的名目主义货币学说。他主张从国民经济的流通现象出发研究货币。商品交换和相互提供劳务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为了使交换顺利进行,必须有一个众所公认的价值单位来计算价值,并用一种凭证来表示这种价值单位。这种凭证就是“典型货币”。典型货币的价值是不变的,因此,商品的价格的变动完全由商品自身的原因所引起的与货币无关。艾思德则从经济方面补充了货币固定理论,提出了“支付共同体”的理论。艾思德将货币经济下以购买来实现商品分配称“支付共同体”。并提出了社会生产必须使社会产品和劳务的分配具有可能性; 各社会成员所分得的产品的数是由所持货币量决定的。因此,货币既是分享社会产品的可能性,又是分享社会的产品手段,更是分享社会产品的尺度。 ☚ 早期名目主义货币学派 现代名目主义货币学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