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现代中国戏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现代中国戏曲 007 现代中国戏曲用传统戏曲的艺术手段表现现代生活内容的一种新的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继续和发展。现代戏的内容、形式、人物塑造、戏剧结构、审美效应不同于传统戏,传统戏属于古代艺术范畴,现代戏属于现代艺术范畴。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戏曲艺术都属于现代戏曲。现代戏曲的发展历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戏曲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被当作封建落后文化的代表,受到全盘否定的批判和排斥; 南北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戏曲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由于有志之士的改革创新得以曲折缓慢地发展。以抗日战争为转机,戏曲方始找到了与新时代结合的正确途径。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戏曲开了新生面,毛泽东在1942年提出“推陈出新”方针,澄清了戏曲现代化问题的混乱思想,指明了现代戏曲发展的道路。“推陈” 包含 “扬” 与 “弃”两方面,在“陈”中既有须淘汰的消极因素、糟粕,也有应发扬的积极因素、精华。创新不能离开继承,割断历史。革命文艺工作者一面进行创作实践,一面作理论探讨。戏曲与现实斗争结合,戏曲改革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抗日战争时期戏曲活动的特点。《江汉渔歌》、《血泪仇》、《逼上梁山》等新作的诞生,就是传统戏曲与新时代相结合的产物。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戏曲改革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起来。从中央到地方均设立了主管或指导戏曲改革工作的专门机构,对传统的戏曲剧种、剧目和歌唱、表演艺术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清理。戏曲剧种的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编写新的历史剧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创作现代题材的把戏曲艺术形式同崭新的社会主义生活内容相结合的现代戏受到突出的重视。从1958年现代题材戏曲联合公演,到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现代戏创作渐趋于成熟,《红灯记》、《芦荡火种》等一批优秀剧目产生了强烈社会反响。十年动乱期间,现代戏曲横遭摧残。粉碎“四人帮”后,戏曲艺术又重新走上复兴和发展之路。重建了戏曲艺术队伍,恢复和发展了戏曲舞台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繁荣局面。新时期现代戏内容上把握时代的脉搏,奏出时代的主旋律,为社会主义创业者和改革者塑像,展示当代人的思想感情、伦理观念的变化,回答与满足当代观众思考新的问题的要求。同时,重视艺术形式上的改革,尊重戏曲艺术本身的特性,进一步解决传统表现形式与新的生活内容之间的矛盾。寓时代性于民族特点之中,保留民族形式的基本特点,也淘汰一部分不适合反映现代生活的形式特点。既要现代化,又要戏曲化,既要纵向继承,又要横向借鉴。中国现代戏曲在继承传统、发挥戏曲的美学精神和适当吸收、融化姊妹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并保持不同剧种鲜明个性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其与时代生活和群众更紧密结合,与人们的现代意识相协调,以鲜明的时代感与时代美争取观众。 ☚ 近代中国戏曲 中国话剧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