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环形泰勒虫病theileriosis annulata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 (Dschunkowsky and Luhs,1904) Wenyon,1926〕寄生于牛红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内引起的寄生虫病。是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性流行疾病。分布甚广。红细胞内虫体为配子体,呈环形、椭圆形、杆状、圆点状、十字形等,最为常见的是呈戒指状环形的虫体,大小为0.8~1.7μm;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内是裂殖生殖形成的多核虫体,称裂殖体(石榴体,或柯赫民蓝体),圆形或肾形,内含多量染色质颗粒,位于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浆内,或散在于细胞外,平均大小为8μm。残缘璃眼蜱为主要传播者。中国北方,发病季节多在6~8月。牛感染后潜伏期14~20天,多呈急性,经3~20天趋于死亡。病牛高热稽留达40~42℃,体表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清瘦。病变为全身性出血,真胃黏膜有溃疡和全身淋巴结肿大。从血液涂片和淋巴结穿刺液涂片中检查出虫体即可确诊,剖检病变也具诊断意义。疾病早期用三氮脒,盐酸喹啉脲、黄色素等药物治疗,中期及病危牛采用输血疗法有明显效果。预防的关键在于灭蜱,中国已有牛泰勒虫病裂殖体胶冻细胞苗,接种后具持续82天以上的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