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非关税措施
除关税以外影响一国环境产品贸易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限制进口措施、鼓励出口措施、鼓励进口措施、出口管制措施、贸易制裁措施等。
主要有以下12种:
❶进口配额制。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 (如一季度、或一年) 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更高的关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它是多数国家实行进口数量限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进口配额制,主要有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关税配额是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 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❷进口许可证制。进口许可证制是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
❸自动出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出口,也是一种限制进口的手段。所谓自动出口配额制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 (一般为三至五年) 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❹汇率低估。汇价低估是指低估本币价值,有意识地使本国货币对外币贬值。汇价低估,提高了进口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类似于对进口产品征收了相应的关税,起着限制进口的作用。
❺外汇管制。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的汇价的一种制度。
❻国家垄断。国家垄断也称国有贸易企业。国有贸易企业一般为政府所有,但也有政府委托私人企业代办。
❼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是指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从而导致对国外产品歧视的做法。
❽进口押金制。进口押金制又称进口存款制。在这种制度下,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和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入一笔现金,才能进口。这样就增加了进口商的资金负担,影响了资金的流转,从而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
❾专断的海关估价。海关为了征收关税,确定进口商品价格的制度为海关估价制。有些国家根据某些特殊规定,提高某些进口货的海关估价来增加进口货的关税负担,阻碍商品的进口,就成为专断的海关估价。用专断的海关估价来限制商品的进口,以美国最为突出。
❿最低限价。最低限价是指进口国对某一商品规定最低价格,进口价格如低于这一价格就征收附加税。例如,规定钢材每吨最低限价为320美元,进口时每吨为300美元,则进口国要征收20美元的附加税,以抵消出口国的补贴或倾销。这一最低限价往往是根据某一商品生产国,在生产水平最高的情况下生产出的价格而定出的。(11)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对进口商品建立各种严格。繁杂、苛刻而且多变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实施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12)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保护环境等。这些已不是空洞的口号,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已经是很多跨国公司选择供货商时要考虑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