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玛纳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玛纳斯

玛纳斯

柯尔柯孜族民间英雄史诗。流传在新疆等地的柯尔柯孜族聚居区。这部史诗是根据柯尔柯孜民间传说中的英雄玛纳斯写成并命名。全诗规模宏伟、色彩瑰丽,共八部分约二十万行.它通过描写柯尔柯孜民族的形成和玛纳斯家族几代英雄们的战斗功绩,反映了历史上柯尔柯孜人民反抗卡勒玛克人、克塔依人奴役的斗争,表现了古代柯族人民争取独立自由,渴望幸福生活的理想。史诗以写玛纳斯为中心,但不是玛纳斯一个人的事迹贯穿全诗。第一部:主要写英雄玛纳斯的诞生和他统一天山北部各部落,以及他领导全部落人民反抗外族入侵的事迹。第二部:写玛纳斯的儿子赛麦台依继承父业与卡勒玛克人斗争,不幸被叛徒坎乔劳杀害。第三部:写玛纳斯第三代子孙赛依克台处治叛徒,驱逐外敌,重新振兴柯尔柯孜族的业绩。第四部:写玛纳斯的第四代子孙凯耐尼木平息内乱、击退外敌,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第五部:写玛纳斯的第五代子孙赛依特斩除七头恶魔,为民除害的英雄业绩。第六部:写玛纳斯的第六代子孙阿勒斯巴恰、别克巴恰继续同卡勒玛克人斗争。第七部:写第七代英雄的儿子索木毕莱克战胜卡勒玛克人的业绩。第八部:写玛纳斯的第八代子孙奇克台依再次与入侵的卡勒玛克人决战,并取得了胜利的业绩。由于史诗是按着玛纳斯子孙八代的顺序描写,所以史诗又是一部传记性的作品,具有柯尔柯孜族英雄史诗的独有特色。

☚ 红宝石   玛玛克与绍波克 ☛

《玛纳斯》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被称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玛纳斯》是以第一代英雄玛纳斯命名的,根据柯尔克孜族民间歌手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记录稿本,史诗共分八部:即《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凯耐尼木》、《赛依特》、《阿斯勒巴恰、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克台依》等。史诗各部也各以该部的主人公命名。史诗的每一部都是单独的一部长诗,几部长诗紧密连接,承上启下,形成一部恢宏的巨著。《玛纳斯》是一部传记性的系列英雄史诗,是由柯尔克孜族民间歌手“玛纳斯奇”传唱的,只要有柯尔克孜人的地方,就有歌手“玛纳斯奇”,现在在世能整部演唱的就有几十位。他们演唱的内容大同小异,形成不同的版本。但是过去一直没有系统地搜集、整理或出版过。1961年新疆自治区文联、自治区文学研究所与南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组成《玛纳斯》调查组,中央民院语文系柯语班师生也参加了搜集整理工作。他们翻译了民间歌手铁米尔演唱的《玛纳斯》第二部《赛麦台依》片断的汉文译文,《玛纳斯》第一片断的汉译本发表在1961年12月的《新疆日报》上,第4部汉译本发表在1962年5月号的《民间文学》上。自此新疆文联、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及中国民研会一直坚持搜集、整理和翻译工作。他们共搜集史诗资料60万行。1984年,柯文本《玛纳斯》第一部第一分册和第二部第一分册出版。1991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汉文版,共60余万行。

史诗极其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玛纳斯家族八代英雄为维护柯尔克孜人民利益而反对卡里玛克、克塔依统治者奴役、压迫的斗争。史诗描绘出戎马倥偬、浴血奋战的场面,绘制出几十个叱咤风云、气度概世的英雄形象,如史诗这样描绘了《玛纳斯》:“他手里舞动着钢枪,兰色的巨靴穿在脚上,腰上紧勒着镀金的皮带,脸上闪动着太阳般的光芒,他穿着银白色的战袍,象恶豹般地勒紧马缰。”这些各具特色的英雄谱,这幅幅色彩迥异的战斗图,反映了被奴役的人民力挣摆脱厄运、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和意志,反映了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美好必定战胜丑恶的崇高信念。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著名史诗(参见“柯尔克孜族传统伦理思想”条)。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民间英雄史诗。产生于古代柯尔克孜民间艺人的世代传唱中,后经加工润色,成为一部歌唱玛纳斯及其子孙盖世业绩的英雄史诗。同时也产生了专唱该史诗的民间歌手“玛纳斯奇”。其中居素甫·玛玛依所演唱得最为完整,共8部,被学术界公认为《玛纳斯》典范唱本。1982年自治区成立《玛纳斯》领导小组,同时对居素甫·玛玛依唱本进行整理出版和翻译。1984—1995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玛纳斯》柯文版全套8部18卷,共22万行,200余万字。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民间英雄史诗。流传于我国新疆柯尔克孜地区和吉尔吉斯坦及阿富汗等地。世代口头传诵。由专门演唱史诗的民间歌手“玛纳斯奇”集体创作而成。形成年代无定论,最早约八至九世纪,最晚为十六至十八世纪。“玛纳斯”是史诗的主人公。史诗主要通过玛纳斯家族几代人的活动,描写了古代柯尔克孜族团结抗击异族掠夺和争取自由的斗争。已发掘出8部,共20多万行。初步整理和汉译出版了一部分。世界上对《玛纳斯》有研究的国家约十多个,都出版了部分译文及论著。史诗几乎包括了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所有样式,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而且是研究柯尔克孜族历史、语言、风俗、宗教和音乐的重要史籍。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著名民间英雄史诗。世代口头传诵。在漫长历史年代中,实际为专门演唱史诗的民间歌手——“玛纳斯奇”集体创作而成。成书年代一说为八至九世纪(叶尼塞·鄂尔浑时期),一说为九至十一世纪(阿勒泰时期), 一说为十六至十八世纪(准噶尔时期)。主要通过玛纳斯家族几代的活动和业绩,描述古代柯尔克孜族团结抗击异族劫掠和争取自由的斗争,是一部珍贵的文学遗产,也是研究柯尔克孜族的语言、历史、习俗、宗教、音乐以及意识形态的重要作品。其中也有表现泛伊斯兰主义色彩的地方。已初步整理,并陆续译成汉文。已发掘出八部,共约二十多万行。在国外,俄国以至苏联对《玛纳斯》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此外,法国、英国、德国、土耳其、日本均有研究。《玛纳斯》或其片段已有俄、德、法、英、土、日、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等文译本。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它是由玛纳斯奇(专门演唱诗词的歌手)广泛吸收民间文艺创作成就与歌唱艺术的集体创作,可用20多种曲调演唱,全诗共分8部,长达20多万行,每行多由7或8音节组成。由朱素甫·玛玛依演唱整理的《玛纳斯》第5部《赛依特》,在1983年12月举行的全国优秀民间文学作品评奖中获1等奖。

玛纳斯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除流传于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区区之外,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也为流传区域。全诗分八部分,约25万行,生动地叙述了柯尔克孜族的族源,并通过玛纳斯家族几代英雄们的生活和业绩,反映了历史上柯尔克孜人民反抗卡勒玛克人、克塔依人奴役的斗争,表现了古代柯尔克孜族人民争取自由、渴望幸福生活的理想和愿望。首部以第一代英雄玛纳斯命名。其它各部也都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第二至第八部分别为《赛麦台依》、《赛依铁友》、《凯耐尼木》、《赛依特》、《别斯巴恰与阿斯勒巴恰》、《奇格台依》、《索目碧莱克》。每部都可独立成篇,各部内容又紧密相连,前后照应,组成了一部完整的、规模宏伟的长篇史诗。第一部篇幅最长,也最成熟,流传最广,故以之为总名。《玛纳斯》的搜集、记录工作,最早起始于俄国和苏联。新疆人民出版社已出版了第一、二部柯文版和第一部上卷的汉译本。

☚ 阿肯   玛纳斯奇 ☛
玛纳斯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除流传于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区区之外,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也为流传区域。全诗分八部分,约25万行,生动地叙述了柯尔克孜族的族源,并通过玛纳斯家族几代英雄们的生活和业绩,反映了历史上柯尔克孜人民反抗卡勒玛克人、克塔依人奴役的斗争,表现了古代柯尔克孜族人民争取自由、渴望幸福生活的理想和愿望。首部以第一代英雄玛纳斯命名。其它各部也都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第二至第八部分别为《赛麦台依》、《赛依铁友》、《凯耐尼木》、《赛依特》、《别斯巴恰与阿斯勒巴恰》、《奇格台依》、《索目碧莱克》。每部都可独立成篇,各部内容又紧密相连,前后照应,组成了一部完整的、规模宏伟的长篇史诗。第一部篇幅最长,也最成熟,流传最广,故以之为总名。《玛纳斯》的搜集、记录工作,最早起始于俄国和苏联。新疆人民出版社已出版了第一、二部柯文版和第一部上卷的汉译本。

☚ 阿肯   玛纳斯奇 ☛
玛纳斯

195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著名民间史诗,世代口头传诵,成书年代一说8—9世纪,一说9—11世纪,一说16—18世纪。内容通过玛纳斯家族几代活动和业绩,描述了古代柯尔克孜族人民团结一致抗击准噶尔贵族集团掠夺和争取自由的斗争。其中也有表现泛伊斯兰色彩的地方。已初步整理,译成汉文。已发掘8部,20多万行。在世界上,俄国、前苏联对《玛纳斯》研究有较长的历史,此外法、英、德、土耳其、日本均有研究者。已有汉、俄、德、法、英、土、日、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等文译本。

☚ 蛮书   福乐智慧 ☛
玛纳斯

《玛纳斯》manasi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流传于新疆柯尔克孜族地区、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和阿富汗等地。国内外学者对这部史诗的产生年代有不同意见,一种认为是在叶尼赛·鄂尔浑时期(7~9世纪),一种认为是在阿尔泰时期(9~11世纪),还有一种认为是在准噶尔时期(16~18世纪)。根据目前搜集的资料来看,全部史诗共有8部,计20余万行。
《玛纳斯》以作品中的主人公得名,同时又是第一部的名称。其余各部依次为《赛麦台依》、《赛依台克》、《凯耐尼木》、《赛依特》、《阿勒斯巴恰、别克巴恰》、《索木毕莱克》和《奇格台依》,都是以玛纳斯后世子孙的名字得名的。《玛纳斯》就是一部描写玛纳斯子孙八代人英雄业绩的传记性史诗,反映了历史上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卡勒玛克、克塔依贵族的压迫和奴役,所进行的民族独立的斗争,表现了这一民族坚韧不拔、不可战胜的精神和力量。
《玛纳斯》第一部长达73000多行,故事情节最为曲折动人,也流传最广。它叙述了柯尔克孜族的起源,玛纳斯家族的先世,进而述说了玛纳斯联合起柯尔克孜诸部英雄,为反抗卡勒玛克和克塔依贵族的黑暗统治而战斗一生的业绩。玛纳斯诞生之前,卡勒玛克汗王从占卜者那里获悉:柯尔克孜族人民中间将要降生一位英雄,他要推翻卡勒玛克人的统治。残暴的卡勒玛克汗王派人四处查找,把所有怀孕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一一剖腹查看。但是,机智的人民保护着玛纳斯,使他平安降生。玛纳斯目睹本族人民的苦难生活,立志报仇雪恨,幼年时就成为力大无比的英雄。他把自己的家产分给贫苦牧民,热爱劳动,敬重老人。他团结了四面八方的勇士,联合了被压迫的兄弟民族,共同南征北战,终于使各族人民过上了欢乐和富裕的生活。玛纳斯成年后被人民拥戴为王。后来,由于没有听从爱妻卡尼凯的劝告,对克塔依人进行了远征,途中身负重伤,回到塔拉斯后逝去。柯尔克孜族重新陷于灾难之中。
史诗成功地塑造了玛纳斯子孙八代英雄人物。特别是在玛纳斯身上,集中体现了柯尔克孜民族争取独立、幸福的斗争精神,他说:“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土地,这正是我思念的大事,为了子孙万代的神圣事业,我愿在战场上度过自己的一生。”史诗还塑造了卡尼凯等柯尔克孜族妇女形象,她们美丽、善良、深谋远虑,同样代表了柯尔克孜人民丰富、美好的精神品德。作品中,数十场战争描写得绘声绘色、各有特点;柯尔克孜族生活地区的山川、草原、风俗习惯都描写得逼真动人。整个史诗构成一幅气魄宏伟、感人肺腑的历史画卷。史诗几乎吸收进柯尔克孜族民间语言的所有优长,大量运用习俗歌、格言、谚语及充满想象力的比喻,使得作品语言生动活泼、古朴自然、音调和谐、旋律铿锵。多句体的章法根据内容决定诗段行数,吟咏自由,便于抒情叙事。演唱时有固定的曲调,但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曲尽其妙。
演唱《玛纳斯》的歌手称为“玛纳斯奇”,被柯尔克孜人看作是学问了不起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调查到玛纳斯奇有70余人,其中以尤素甫·玛玛依演唱最为完整。民间还流传一些《玛纳斯》的手抄本。60年代,在深入发掘的基础上,校译、注释和铅印了《玛纳斯》的第一部汉文资料本。文化大革命以后,在北京和新疆从事《玛纳斯》研究的人员的努力下,记录、整理和翻译工作进一步开展,研究成果纷纷问世,并与国际上加强了交流。

☚ 江格尔   吴歌 ☛
玛纳斯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共约二十万行诗句。完成于18世纪。史诗歌颂了新疆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八代人的英雄业绩。共分为八部:第一部玛纳斯的诞生、统一天山南北各部落;第二部,写其子赛麦台依与卡勒玛克人的斗争;第三部,写玛纳斯第三代赛依台克重振族业的事迹;第四部,写玛纳斯第四代凯耐尼木安内攘外的斗争故事;第五部,写玛纳斯第五代赛依特为民除害的业绩;第六部,写其第六代阿勒斯巴哈、别克巴恰与卡勒玛克人斗争的业绩;第七部,写其第七代索木毕莱克战胜卡勒玛克人的业绩;第八部,写其第八代奇格台依再次战胜入侵的卡勒玛克人的功绩。专门说唱该史诗者称为 “玛纳斯奇”。

☚ 阿勒帕米斯   阿凡提 ☛
玛纳斯

《玛纳斯》

为一部柯尔克孜族人民世代传唱的英雄史诗。这部英雄史诗,主要流传于新疆广大地区。《玛纳斯》史诗历经几个世纪的传唱和加工,目前已经搜集整理成书的总共有8部: 《玛纳斯》、《赛麦台依》、《赛麦台克》、《凯耐尼木》、《赛依特》、《阿斯勒巴恰·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依》。这部英雄史诗共记载了玛纳斯家族8代英雄的事迹,描述了柯尔克孜人民团结一致,肃清叛徒,铲除妖魔鬼怪,抵抗契丹、黑契丹、卡尔玛克等部族的侵略,是一部柯尔克孜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 《玛纳斯》 中,不但有许多柯尔克孜族古老的传说、谚语、格言,以及服饰、饮食、民居、婚丧、祭典等极有价值的民俗资料,甚至还有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翔实记载,被柯尔克孜族人民视为本民族的百科全书。目前,这部史诗的搜集、整理、翻译的工作,仍在继续进行。《玛纳斯》这部古老的英雄史诗,是我国少数民族史诗中的宏伟巨著,也是人类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 格萨尔王传   苗族古歌 ☛
玛纳斯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著名史诗。长期流传于民间,由专门演唱史诗的民间艺人玛纳斯奇演唱。内容主要叙述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民族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嗣的业绩。《玛纳斯》中经常被提到的民族有契丹、蒙古、卡尔玛克(准噶尔)、萨尔特(维吾尔)、满族等;经常被提到的国家有印度、阿富汗、阿拉伯、俄罗斯等。《玛纳斯》的形成时间应在明、清时期。《玛纳斯》篇幅长短不一,流传在我国的共八部,《玛纳斯》是这部英雄史诗的总名,也是该史诗中的第一部,主要叙述第一代英雄玛纳斯的出生、生活和业绩。介绍了玛纳斯联合分散的柯尔克孜部落,反抗卡尔玛克、契丹贵族的斗争和有关柯尔克孜族的族源传说故事。第二部《赛麦台依》,主要叙述玛纳斯的儿子赛麦台依继承父业,继续和卡尔玛克汗王斗争以及大将坎乔劳背叛本族,杀害赛麦台依,使本族人民又陷入卡尔玛克贵族统治的情景。第三部《赛依台克》、第四部《凯耐尼木》叙述第三代和第四代英雄继续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内奸的英雄事迹。第五部《赛依特》,叙述凯耐尼木的儿子赛依特斩除七头恶鬼,为民除害的业绩。第六部《阿斯勒巴恰、别克巴恰》,叙述赛依特两儿子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的故事。第七部《索木碧莱克》和第八部《奇格台依》,主要叙述别克巴恰的儿子和孙子,继承祖先遗志,继续反抗卡尔玛克等外来侵犯的事迹。我国搜集到的《玛纳斯》史诗共有20多万行,每个诗段大都押脚韵,有一部分也押头韵、腰韵,每行多为七个或八个音节组成,演唱时还要有十多种乐器伴奏。第一卷已经由新疆人民出版社于1994年正式出版。前苏联整理出版了史诗的第一、二、三部。在国际上,史诗有俄文、德文、英文、法文、土耳其文、乌孜别克文、塔吉克文的译本或其片断。《玛纳斯》不仅是柯尔克孜族珍贵的文学遗产,也是柯尔克孜族历史、民俗、宗教、地理、语言等方面的一部百科全书。

☚ 台别台衣   考姆孜 ☛
玛纳斯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目前搜集到的共有八部: 《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凯耐尼木》、《赛依特》、《阿斯勒巴恰·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依》。它记叙了玛纳斯家族八代英雄的业绩,描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团结一致、肃清叛徒、铲除妖魔及抵抗契丹、黑契丹、卡勒玛克等异族侵略者的斗争历史,是柯尔克孜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保存了不少柯尔克孜族的古老传说、谚语、格言以及服饰、饮食、房舍、婚丧、祭奠甚至社会经济结构、宗教信仰等民俗资料,被柯尔克孜族人民视为本民族的经典,还亲切地称专门弹唱《玛纳斯》的民间歌手为 “玛纳斯奇”。目前,这部史诗的翻译、整理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 格斯尔传   创世纪 ☛

玛纳斯

❶柯尔克孜族著名英雄史诗。长期流行于民间,世代口头传诵,为专门演唱史诗的民间歌手—“玛纳斯奇”集体创作而成。与《江格尔》、《格斯尔》被称为我国游牧民族三大史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学遗产。其形成年代有8至9世纪(叶尼塞·鄂尔浑时期)、9至11世纪(阿勒泰时期)、16至18世纪(准噶尔时期)等说。主要通过玛纳斯家族几代人的活动和业绩,反映古代柯尔克孜人团结抗击异族侵掠和争取自由的斗争,维护柯尔克孜人安宁和幸福之主题。初为格律诗,每一段大都押脚韵,有一部分也押头韵、腰韵,每行多为7个或8个音节组成,唱述时尚有数种乃至十几种乐器伴奏。已初步整理,并陆续译成汉文。目前已发掘出8部,约20多万行。《玛纳斯》既是此部史诗的总称,又是该史诗中的第一部,主要叙述第一代英雄玛纳斯的出生、生平和业绩。第二部《赛麦台依》,主要叙述玛纳斯之子赛麦台依继承父志,继续和卡尔梅克汗王斗争以及大将坎乔劳背叛本族,杀害赛麦台依,使本族人民又陷于卡尔梅克贵族统治的情景。第三部《赛依台克》、第四部《凯耐尼木》叙述第三、四代英雄继续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内奸的事迹。第五部《赛依特》,叙述凯耐尼木之子赛依特斩除七头恶魔,为民除害的业绩。第六部《阿斯勒巴恰、别克巴哈》,叙述赛依特两子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第七部《索木碧莱克》和第八部《奇格台依》,叙述别克巴哈之子孙继承祖先之志,反抗卡尔梅克、唐兀特、茫额特等外来侵犯。内容涉及柯尔克孜社会各个方面,是研究其历史、民俗、宗教、地理、语言等的珍贵资料。已出版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译本或片断。在国际上,也有俄、德、法、英、土耳其、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等文译本或其片断问世。
❷新疆地名。见《西域图志》等书。因玛纳斯河得名。乾隆二十六年(1761)派兵屯田。二十八年建绥来堡。三十三年(1768)设县丞。四十一年(1776)移陕西西风协为玛纳斯协,由副将统率。四十三年北建康吉城,南筑绥宁城,中为靖远关。四十四年置绥来县。光绪十二年(1886),合为一城,县治在南。解放后改称玛纳斯县。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