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船山诗广传义理殊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船山诗广传义理殊解 《王船山诗广传义理殊解》陈章锡撰,载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号。论文选录王船山《诗广传》中重要篇章,加以归纳整编,进一步诠释疏通其中之义蕴奥旨,并斟酌以近人研究成绩为辅,试图建立一条理井然、自成体系之思想架构,作为窥见船山思想全貌之一始基。第一章绪论。一在追述前人研究情况,一在说明本文之研究动机、态度与方法,最后说明《诗广传》一书之版本、体例,及行文特色。第二章,《诗广传》论性与情之通贯。首在说明“情”在船山整体思想中之关系、地位,及其如何以此进论治情之道,次在澄清船山“命日受,性日生”之人性论与道德实践之关连。第三章,《诗广传》论道德伦理。根据船山对人性论独特之见解,阐明其如何界定道德伦理之内涵,与如何应用之于立身处世及应物之际。第四章,《诗广传》论历史文化与政治。一在论述船山以伦理人文贞定历史进程之看法,次在论述船山之政治理想,最后述及船山对现实政治兴衰之评论。第五章,《诗广传》论礼诗乐,首先论述祭祀之宗教意义与应有之诚敬态度,并经由礼诗乐三者之关系、性质,以阐明诗乐之形上内涵与功能。第六章,结论,总结前文内容之由内而外、由人至天,见出船山内圣外王之一贯精神,点出其思想之深度,及其经世致用之特色与价值所在。论者在结论中指出:若恪就著作之内容义蕴而言,《诗广传》与船山其他著作相较,其特色盖为盛发船山对情之见解。盖诗之所主在情,人必先有才情当几而发,而后以心思缘之,始有诗作之诞生也。故诗者,情之所锺聚,而后人遂亦可藉前人诗作之丰富多姿以反求其情。船山由是进论情之性质、其与性之关系及调养治理之道,复以之通于人情治道,旁及家国天下之整体,并上通于天地鬼神,则尤能见出船山学术由内而外,由人至天,贯通内圣外王为一体之圆融博厚之精神。经由以上四章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之阐述,吾人已不难看出其中底蕴。再者,《诗广传》重“情”之特色,在思想史上更有特殊之意义。盖宋明儒多强调逆觉体证之实践工夫,不免视人之情欲为道德修养工夫之障碍,而不若船山秉其由本贯末之思理,能正视情欲为人性之必有表现,但须善加疏导、贞定,即可使其成为顺成道德实践之资具,以更助成人文化成之事业。至若其后之清儒,虽亦多有重“情”之论,然却不能“由性贯情”。既无本以贞定之,则其流弊乃必至于放荡失归,故格局终不能如船山之正。由上所述,吾人乃可概知船山学术精神所以能圆融通贯,高明博厚之所在。而其重情之义蕴,大皆盛发于《诗广传》一书,则吾人恶能不加以重视乎?论者同时指出,船山言道德伦理,尤重在处变世而仍不失常道,必辨义利,且称美良知之当下呈露、拣美无余,盖亦有感于明末乱亡之际,人多颠哭狂歌,或至麻木不仁,故感慨独深。船山之言历史文化与政治,重在以伦理人文为主导,而远人于禽兽夷狄小人,其论政治虽重道德伦理情感之亲和,然亦不斥法治,不舍客观识知之功,而重学道相资,文章并用,宜其言赋役、军事之皆能通情达理也。船山之言礼诗乐,尤重在彻通幽明,感通天人。此文为曾昭旭指导的硕士论文。 ☚ 陈寿祺父子三家诗遗说研究 诗经诗篇之作者考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