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维·使至塞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维·使至塞上》《王维·使至塞上》全诗阅读答案|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注〕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代指使臣,是王维自指。孤烟直:直上的燧烟。宋陆佃《埤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jì计):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这里指河西节度使。燕(yān烟)然: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北单于,曾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这里借指最前线,并非实指。 王维·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率军大胜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将一路见闻感受写入此诗中。 首二句写自己的使命与征程:自己作为朝廷的特使(“属国”,官称,即典属国,此代指自己使者的身份),正轻车简从,途经居延,准备直奔边界去宣慰将上。次二句的“出”、“入”二字,表现作者仍以自己的行程为线索来构思,只不过随着交待自己的行程、逐渐将笔触转向对自然风光的描写罢了。因而这两句有一定的双关含义。字面上是说,只见蓬草飘舞,直飞出汉家边塞;大雁归飞,直划破胡地上空。但“出汉塞”、“入胡天”,上下相互为文,也有交待自己已经离开国境,进入异域的含义。再次二句,完全摆脱了自己的行程,用简炼雄浑的笔触,描绘出一路上所见到的两幅最具特色的大漠奇景。最后两句又回到这次出使事件上来,说自己行至萧关时,正碰到侦察骑兵,他们报告主将已取得大捷,正准备仿效当年汉之大将窦宪在燕然山战胜匈奴后勒铭记功那样,已亲临前线了!纵观全篇,四联之间的关系仍不妨理解为起、承、转、合,即起、承、合都是以奉使出塞为线索;而第三联却转向对边塞风光的纯粹描写。 而这首诗的最动人之处也恰在这一转上。它笔触粗犷,意境雄浑,景象阔大,色调壮美。但要想把这一联体会得更深刻,还应进一步搞清它的具体含义。对这两句诗,评诗家有不同的见解。分歧主要集中在对“孤烟”的理解上。多数人认为“孤烟”是指边塞上传递消息的“烽烟”,烽烟乃用狼粪燃得,“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陆佃《埤雅》),故曰“直”。但也有人认为“孤烟”是指沙漠上空的龙卷风,清人赵殿成注王维此诗曰:“边外多迴风,其风迅急,袅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两种解释皆通。但有人认为按第一种解释,“直”字似乎用得免强——难道塞外之风真的吹不斜、吹不散这股狼烟吗?孰不知诗人心目中的意境不见得非和自然现象完全相和,他们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王维画画有雪中芭蕉图,又将桃花与芙蓉画在一幅之内,如果挑剔起来岂不成了笑柄?烟而云直正是诗人刻意追求的艺术画面,对此曹雪芹有独到的体味,他在《红楼梦》中借香菱之口云:“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却是有理有情的。……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确实,有时诗的妙处与趣味正在反常合道与似俗实巧之间。王维这两句诗,正是通过一“直”一“圆”两个很简单的几何图形式的修饰语,将烟与日的形态写得维妙维肖。特别是将竖直的烟与平旷的大漠配合,圆圆的日与长长的河配合,更勾画出塞外风光开阔、混莽,构成的画面又极其简炼的独特风貌。如果把“孤烟”理解成龙卷风,“直”字似乎落实了,但意趣也就索然了。这样看来还是将孤烟理解成烽烟更有韵味。如果再把这两句诗和题材相近的另外两名写景名句相比,就更能看出它是多么具有典型力量了。王维《辋川闲居》诗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之句,虽然仍是写落日与孤烟,但一看便知是一幅安谥的田园图景,和“大漠”两句大异其趣。两联诗仅变化了六个字,就能勾画出田园和边塞两幅绝然不同的景色,读至此,我们不能不惊叹地称赞王维:真是一个写景的圣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