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湾·次北固山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湾·次北固山下》

《王湾·次北固山下》全诗阅读答案|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璠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王湾·次北固山下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 可可诗词网

王湾·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是一个不太显达的诗人,但是“词翰早著”。故居洛阳,一生“尝往来吴楚间”。此诗为其名作,历代备受盛赞。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之北,下临长江,三面环水,山峻水阔。诗人泛舟东下,泊于山脚,见江南景色俊秀,风光明媚而生怀乡之思。此诗便抒发了这样一种情怀。它语意清新,境界壮阔,充分显示出意气风发的盛唐气象。

首联以工丽对偶开篇点题。因北固山横插江中,泊船于山下,依山面水,故山水并提。“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指题中“北固山”。瞻望前程,山环水绕,望不断的青山隐隐绿水悠悠,而漫漫归处,更在青山之外。诗人乘船前进,江中行舟,正向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客路青山外”是虚写,想象丰富,空灵跳脱;“行舟绿水前”是实写,自然质朴,清新贴切。此联中,宦游江南的羁旅之情已从“客路”“行舟”的字里行间隐隐透出;飘泊游荡、前途无着的茫然之感也从“青山外”“绿水前”中不断流露。它与尾联中的怀乡之思、捎书之愿遥遥相对,彼此呼应。

颔颈二联都是写江上景色,开阔而壮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潮涌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不见两岸。一个“阔”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游子舟中所见江面辽阔、气势壮观的实景。无边无际的水域之上,孤舟一叶,风帆高举,仿佛悬于水面。说风不用“风顺”而用“风正”,足见风的大小合适,风向对路;它是那样强劲有力,却又不徐不疾,此等好风唯在春天有!说帆不用“行”、“举”却用一个“悬”字,足见不仅风顺,而且水顺,潮平无浪,舟行如飞。“两岸阔”“一帆悬”两两相对,前者极尽壮阔,后者极尽孤单,结合来读,相互映衬,更见山河气势之恢宏。句子也愈发显示出其非同寻常的精采。它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以非常相近的美感。

颈联,历来是吸引人们的警句,它构思巧妙而内容丰富,极见神韵。“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北固山下,镇江周围,江面水域辽阔,故以“海”形容之。当残夜尚未消退之时,太阳便划破黑暗在东方的海面上涌动,即将升腾而起;江南气候温和,旧年的腊月还没有过完,江风江水便都透露出了春的气息。诗人写“海日”写“江春”皆神妙莫比,“生”“入”二字不仅仅写出了时序的暗转与代更,更使人感到了新生命的强大力量。海日这新的曙光早在黑暗中就已孕育,终于冲破了残夜;春天的脚步是那样有力,匆匆不可待,提前急急地闯入到旧的一年。这是什么?这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体现着生命的律动、生命的力量,它是那样坚强有力。这两句因了“生”“入”二字,非常形象地给予了读者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它充溢着自然的理趣和辨证的法则,使人感到韵味无穷。若将其换成“升”“随”二字,那味道可就完全不同了,再也没了这份生机与活力。

以上二联虽然都是写行舟所见,但是角度各不相同。颔联写空间,是实写;颈联写时间,重于虚写,以实代虚。手法上,前者体现静观,后者强调动态。而无论是写“时”还是写“空”,意象都是恢宏壮观的,都给人以乐观豪迈、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

海日升,春意动,诗人驶舟,继续前行。此时,一群大雁掠过晴空。啊,这是北归的雁群,它们将要经过洛阳!“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起鸿雁捎书的传说,触景生情,盼望着雁儿能够到达故乡,捎去自己对亲人的深深思恋。此联承颔颈二联而来,与首联遥相呼应,表现出茫茫客路上所泛起的一层淡淡乡愁。

此篇最见盛唐气象。我们读过不少抒写羁旅之思、怀乡之情的篇什,它们大都表现出一种哀怨忧伤、缠绵悱恻的情绪,格调纤细柔弱。王湾此诗,也写羁旅,也写乡愁,也有一股淡淡的忧伤。但是由于境界雄奇壮美,意气刚健清新,音节铿锵响亮,语句新奇精警,所以不仅不使人感到颓唐,反而使人耳目一新,感到精神振奋。明代评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特举此诗为“盛唐句”是极有道理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