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常宗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常宗集 王常宗集又名《三近斋集》、《王徵士集》。诗文别集。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其中诗一卷。明王彝撰。王集本名《三近斋集》,明孝宗弘治(1488—1505)中都穆(字元敬)编为文三卷、诗一卷,刘廷璋、浦杲又辑补遗一卷,后世传抄本又有续补遗一卷,不知何人所辑。书前有都穆与浦杲二序。明刊本已不传于世。《四库全书》所收为何焯所藏之抄本。清圣祖康熙(1662—1722)间,王士禛门人嘉定陆廷灿据抄本重新刊刻。此集亦不常见。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蚓窍集 白石山房逸稿 ☛ 王常宗集诗文集。明王彝撰。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彝字常宗,其先蜀(今四川)人。本姓陈。父仕元为昆山教授,遂迁嘉定(今属上海)。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赐金币遣怀。寻选入翰林,以母老乞归养。自号妫蜼子。后以事与高启并诛。其集本名《三近斋稿》,弘治中都穆编为是集。刘延章又辑补遗一卷,续补编不知何人所辑。全本近四万字。卷首有都穆序。正文含碑铭、记一卷,序一卷,说、赞、杂著一卷,杂诗一卷。补遗,续补遗各一卷,收序、诗、词、传等十八篇。末有弘治十五年(1502)同邑后学浦杲、刘廷璋后跋。其学出于天台孟梦恂,故持论往往过激,为杨维桢所作《文妖》一篇,尤为明显。王士祯谓“其言矫枉过直,后诟厉亦复伤雅。”然其它文亦大致淳谨,诗亦尚有风格。有《四库全书》本。 王常宗集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明王彝(?—1375)撰。王彝,字常宗,其祖为蜀人,本姓陈氏。父为江苏昆山教授,遂迁嘉定(今属上海)。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书成赐金币遣还。寻选入翰林,以母老乞归养,自号妫蜼子。后以魏观《上梁文》 事,与高启一齐被诛。是集本名 《三近斋稿》。系弘治中都穆所编,凡四卷,其中文三卷、诗一卷。刘廷璋、浦杲又辑补遗一卷。而世所传钞本,又有续补遗一卷,不知何人所辑。有清张蓉镜跋。但考其体例与全集相符,不似伪作。王彝之学出于天台孟梦恂,孟梦恂之学出于婺州(今浙江金华)的金履祥,本真德秀文章正宗之派,持论谨严,甚至有些过于偏激。因此其文学观较为保守,将元末较有生气、已成雄奇怪丽风格的杨维桢诗文,指斥为文妖。王彝诗文较为平淡,间或有精警之作。后人评价亦有不同。有人认为“其古文明畅英发”,王士祯《香祖笔记》则称:“今观其诗,歌行拟李贺、温庭筠,坠入恶道,余体亦不能佳,安能与高、杨相颉颃乎!”此评价贬抑较甚,不可为据。平心而论,其文大致淳谨,诗亦时有清畅之作,并非无可取之处。是集有明弘治刻本、清抄本存世,亦被收入《四库全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