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小波、李顺起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小波、李顺起义 北宋初年川陕地区的一次重要农民起义。宋初,素称“天府之国”的四川,土地集中十分严重,失去土地者十之七八,佃客中的“旁户”世代相承役属于豪家。太宗时,在成都设“博买务”,垄断布帛贸易;实行榷茶法,又造成大批茶农失业。993年(淳化四年)春,青城(今四川灌县西)人、茶贩王小波与妻弟李顺率领旁户、茶农等百余人起义,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军迅速发展至万余人,连下青城、彭山等地。同年冬,在江原(今四川崇庆东南)与宋军激战,小波被西川都巡检使张玘射伤,仍奋力杀死张玘。小波伤重牺牲,余部由李顺率领,连下蜀州、邛州, 队伍扩大到数万人。进取永康军连克双流、新津、温江、郫县等地,起义军“号令严明,所至一无所犯”,每到一地没收富家财粟赈济贫苦农民。次年春,攻克成都,李顺称大蜀王,国号大蜀,年号应运。下设中书令、枢密使等职;各路起义军分设统帅,号大蜀雄军,分兵控制北抵绵州(今四川绵阳),东及巫峡的四川大部分地区。发行“应运元宝”(铜钱)和“应运通宝”(铁钱),这是我国农民政权第一次发行货币。起义军的迅速发展,引起朝廷震恐,太宗派王继恩为西川招安使,率禁军分两路入川。起义军迎战失利,994年5月,宋军攻破成都,李顺和3万余农民军壮烈牺牲,余部在张余领导下,坚持斗争近1年。这次起义军提出“均贫富”口号对后世具有重大影响。 王小波、李顺起义北宋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淳化四年 (993年) 二月,永康军青城县(治今都江堰市徐渡乡) 茶贩王小波率贫苦的旁户(佃农)、茶农百余人起义,提出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的口号,得到拥护,聚众万人,相继攻克青城、彭山等县。十二月,王小波在进攻蜀州江原县 (治今崇州市江原乡) 时受重伤,不久牺牲。起义军随即在李顺领导下,先后攻占江原、蜀州、邛州、新津、汉州、彭州等地。淳化五年(994年) 正月,李顺取成都,自称大蜀王,建立大蜀政权,改元应运。拥军10余万人。以后又四出攻打州县,控制北到绵州 (治今绵阳市)、东至三峡、南抵嘉州 (治今乐山市) 的大片地区。宋太宗急派王继恩率军分两路入川镇压,五月攻陷成都。李顺及部属3万余人被杀害 (一说李顺化装逃走,30年后在广州为官府捕杀)。余部分别在张余、王鸬鹚领导下继续战斗,仍声势浩大,直至至道二年 (996年) 五月,才最后失败。王小波、李顺起义历时3年多,席卷川峡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 “均贫富” 的口号,沉重地打击了北宋统治者,将中国农民战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王小波、李顺起义 王小波、李顺起义Wang xiaopo、li shun qiyi北宋初期四川地区发生的一次农民赵义。四川地区自唐末以来很少受到政治波动影响, 因此豪强地主势力极强, 拥有大量财富与土地, 宋朝建立后为财政收入考虑, 在四川设立专管盐、布帛、酒矾的机构, 严重影响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与政府对工商业的控制成为当地社会矛盾焦点。淳化三年(992) 左右, 四川受到自然灾害侵袭, 粮食大面积减产, 人民生活困难。淳化四年 (993), 味江茶农王小波宣告 “吾疾贫富不均, 今为汝均之。” (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事本末》卷13)。得到广大茶农与农民的拥护, 很快发展到几万人, 占据青城、彭山 (均属四川)。他们每攻取一个地方,便命令富人大姓呈报家中财物,除按人口留给必需份额外,其余则分给民众。不久,进攻江原(今四川崇庆东南), 王小波战死。李顺遂领起义军,取蜀州(今四川重庆)、邛州(今四川邛崃)等地。淳化五年(994)初,占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称大蜀王,发行应运元宝铜币和应运通宝铁钱,控制北起剑门,南至巫峡的广阔地区。宋以王继恩为将,由剑门与长江两路进攻,农民军被镇压下去。余部由张余领导斗争到至道元年(995)。前后持续约2年时间。起义打击了四川地主阶级所提出均贫富的纲领性口号,标志农民起义发展到新阶段。 ☚ 宋太祖赵匡胤 庆历新政 ☛ 王小波、李顺起义 王小波、李顺起义北宋初期,四川爆发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小波,青城(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人,以贩茶为生。因官府以 “榷茶法”与 “博买务”垄断茶叶等农副产品的专卖权,使许多茶农度日艰难,直至破产。淳化四年 (993) 2月,王小波首先在青城县率旁户、破产农民和茶农等百余人起义,提出: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宋史·樊知古传》)的口号。起义军攻破了青城,彭山等县城,将地主豪绅财物散发给贫民,得到群众拥护,队伍迅速扩展到万余人。是年12月,攻打江原县时不幸中箭,因伤重牺牲。其妻弟李顺继任义军领袖,率众接连攻克蜀州 (今崇庆)、邛州 (今邛崃)、永康(今都江堰市),没收乡里富家大姓粮食财产,救济贫民。五年(994) 正月,攻克成都,建国号大蜀,年号应运,李顺称大蜀王,控制了北自绵州 (今四川绵阳)东南到巫峡的大部分州县,队伍扩充至数十万。后攻剑门失利,久围梓州 (今四川三台)不克。五月,宋军攻破成都,李顺下落不明。部将张余等人继续领导起义军转战于川东、川南一带。995年二月,张余牺牲,起义最后失败。这次起义,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首次提出了 “均贫富” 的口号,对此后的农民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高粱河之战 澶渊之盟 ☛ 王小波、李顺起义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春,永康军青城县(四川灌县南)茶农王小波(亦作王小皤、王小博)发动起义。他说: “吾疾贫富不均,吾与汝均之。”响应者风从,不数日,义军达几万人。攻占青城、彭山等县,活捉彭山县令齐元振,又转战邛、蜀。同年十二月,在江原县(崇庆县东)与官军激战,西川都巡检使张玘被击毙,王小波亦因箭伤身亡。此后,小波妻弟李顺被推举为首领,攻克蜀州,又克邛州。五年正月,攻占成都,宋廷大震。李顺称“大蜀王”,设官建署,建元应运,铸铜钱曰“应运元宝”,铁钱曰“应运通宝”。义军面刺“应运雄军”四字,攻占州县,捕杀贪官污吏,赈济贫乏。北抵剑门,东达巫峡,众至数十万。关陇为之震动。二月,宋廷派宦官王继恩为西川招安使,率军入川。五月,成都失守,李顺遇难(一说后来逃至广州被俘死)。余部在张余等人领导下继续斗争,次年也被俘遇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