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宠行草自书诗卷
明。纸本。纵23.6厘米,横320.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宠(弘治七年—嘉靖十二年,即公元1494—1533年),本姓章,后嗣王,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人称“王雅宜”,王守之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早年师从蔡羽学书,后为诸生,累试不利,贡入太学。工诗文书画,擅篆刻,行草师法晋王献之,疏拓超逸,自成一家;小楷学虞世南,其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于书本大令,兼之人品高旷,故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明邢侗《来禽馆集》云:“履吉书原自献之出,疏拓秀媚,亭亭天拔。即祝之奇崛,文之和雅,尚难议雁行,矧余子乎!”明王稚登云:“先生书如春云出岫,天矫变化,视世间肥笔溷墨,真牧猪奴杖棰画沙耳。”传世墨迹有行草《送孙太初卜隐苕溪》、真书《别家兄履约》。著有《雅宜山人集》。《明史》卷二八七附《文苑·文徵明传》有传。此诗前为行草《送孙太初卜隐苕溪》等诗13首,书于正德十三年(即公元1518年),时王宠25岁。后作真书《赠别家兄履约》诗七首,书于正德十四年(即公元1519年),时王宠26岁。虽属王氏的早期书笔,但秀丽俊逸,已自不凡,通篇书作典雅大方,章法严谨。卷后有文彭、文嘉、朱日藩、黄姬水诸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