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安石《梅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安石《梅花》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今译 墙角里生长着几枝梅花, 凌霜傲雪,孤独地盛开。 远远地望去如雪般一片洁白, 然而,我却知道这不是白雪, 因为有一阵阵暗香袭来。 王安石《梅花》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里生长着几枝梅花,凌霜傲雪,孤独地盛开。远远地望去如雪般一片洁白,然而,我却知道这不是白雪,因有一阵阵暗香袭来。 (王 洪译) 【集评】 宋·胡仔:“南朝苏子卿有《梅花》诗云:“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后韩子苍《咏梅》云:‘那知是花处,但觉暗香来。’介甫、子苍虽袭子卿之诗意,然思益精,而语益工也。”(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二引) 宋·杨万里:“句有偶似古人者,亦有述之者……南朝苏子卿《梅》诗云:‘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介甫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述者不及作者。”(《诚斋诗话》卷一) 宋·李壁:“《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略转换耳,或偶同也。”(《王荆文公诗注》) 今·何满子:“《古乐府》不过是就梅花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不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则以‘凌寒’一句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故其中有所寄托。这样,诗人自己就进入了诗,所咏的是‘有我之境’,这首诗就不再是冷冰冰的纯客观的描写了。”(《宋诗鉴赏辞典》第246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写寒士气节,抒志士情怀,所以突出这数枝梅花地处墙角,其位幽微,但凌寒独开,倔强挺出。诗人赞美梅花色泽洁白,芳香清远,引人瞩目,令人闻知,不卑不亢,不由人不信服。所以此诗确乎工于‘随意造语’,善于推陈出新,而能意蕴含蓄,辞采清新、平淡而巧丽,都见神情气势。”(《宋人绝句选》第59页) 【总案】 诗仅二十字,却写出了梅花所处的幽僻环境,凌寒独开的倔强坚贞性格,还写出她洁白之色与清幽之香,后二句虽化用前人诗句,但注入主观情思并暗寓象征寄托,因而意境远胜于前人。造语随意,又字字精工,堪称咏梅佳作。 王安石《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王安石一首有名的五绝,末二句尤为人们所熟知。 前两句实写梅花。从“独自”两字可知,虽说是“数枝”,却仅有一株。这株梅花并不是生长在醒目的地方,而只是在人们很不注意的“墙角”默默开放。综上两点,再着以“凌寒”二字,我们可以想见,诗人是有意识将这株梅花人格化的。在诗人的眼中,这株梅花乃是不畏强暴,孤芳自赏,以及绝不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等品德的象征;而从诗人本身的倔强性格及其出处大节来看,不也正是他自己形象的写照吗!因此,两句在形式上固然是采用赋的手法,其实更含有比喻——自喻的意蕴。如果我们将这两句仅仅看作是纯粹的写实,那就未免肤浅,难以窥见诗人的用心了。 末两句实写诗人的感受。几枝白色的梅花盛开,远远望去,仿佛是银色的雪花,这是从直观的角度得到的表面印象。然而由于梅花的幽香不断传送到鼻端,通过嗅觉进行理性的辨析,诗人得出了“不是雪”的结论。所以第四句乃是“因”,第三句才是“果”,两句实际上是倒装来说的。那么这两句有没有喻意或寄托呢?回答只能是也许有。“雪”和上文的“寒”有直接关系,梅花“凌寒”而开,发出幽香,正是克服了寒冬的威胁所取得的胜利。再说,梅花和雪花在形象、色泽上有相似之处,在本质上却是对立的:一有香,一无香;一有情,一无情。作者坚定地推行新法,当时就被某些人视为不近人情之人。据此,这里是否隐含着对上面这类误解、攻击进行解释甚至驳斥的意思呢?“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作为读者的一员,笔者只能以谭献《复堂词话》中的这两句话来自圆其说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