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②,风烟望五津③。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④。 无为在歧路⑤,儿女共沾巾。 ·注 释 ①杜少府:王勃好友,少府是对县尉的尊称。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县,这里泛指蜀地。 ②城阙:代指长安,送别之地。辅:卫护。三秦:今陕西一带。项羽灭秦后他将其分封给三个王,故称三秦。 ③五津:指长江自湔堰至犍江段上的五个渡口,都在蜀中。 ④比邻:近邻。 ⑤无为:不要。 ·导读入境 诗人与即将离开帝都去蜀州赴任的朋友分手在即,不禁感慨万千:回头看,京都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护卫着,是多么雄伟,多么壮观。透过那迷蒙的风烟你是否看到了泯江的五大渡口? 那里将是你宦游之地啊! 我们就要分别了,当然有些伤感,但你我同为出外为官,那就只有各奔前程。哪能没有分别呢?但是你和我互为知己,心心相连。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感情交流也像还在比邻一样。前面就是岔路,“临歧”而别,虽无限依依,还是不要像缺少英雄气概的小儿女那样哭哭啼啼地难舍难分吧! ·赏 析 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不做悲戚之态,而是以奋发的乐观精神,慰勉友人,表达了豁达的胸怀。 送别之地城垣高耸,视野宏远,气势雄伟。一个“望”字又把相距千里的长安与四川两地连接起来,诗的意境是如此之开阔! 三四句写惜别之感,欲语还休。一个转折,以“同是宦游人”写出了对己之宽慰对友之鼓励。五、六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好境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其蕴涵之深广、情调之高昂而成为千古名句。结尾两句用“无为”两字摒除了儿女情长又进一步鼓舞了友人。 ·思考题 1.还有一个说法说“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是指蜀州,试作解释,并加以比较。 2. 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题,写一篇送别的短文。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人,是初唐著名的文学家。王勃只活了二十几岁,从登上仕途以后,走的一直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他自己说“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仍抱“青云之志”,不学阮籍的穷途悲哭,处于涸辙之中亦力求欢悦。王勃的诗文反映了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品格。王勃才高自负,傲兀少合,一生位卑不遇,但他并不随遇而安,在前路暗淡的生活中,他仍有所热望追求,力求旷达,对人对己多能慰安。王勃的诗文带有从六朝过渡的遗迹,但他却不象六朝许多作品那样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排偶对句,空有词藻而无真意,而是情真意切,文词优美,格调清新,有独特的风格特点。 这是王勃在宦游长安时送他的朋友杜某去蜀州上任的赠别诗。诗中充满了离情别意。下笔从送别之地写起,立即又与朋友所去之处联系起来,但作意不只在于写出地点,更要写出氛围,在十个字的范围内做到这些是很困难的,可是王勃做到了。他用分别处天地广阔,所去处风烟迷望,把情与物结合在一起,一开篇就造成了一种情调。而进一步抒写别意的时候,用同是宦游之别来说明此别更堪悲苦,使诗情更具特色。王勃的诗文与他的为人一样,在失望中总是不失热望,在愁苦中又会自作解脱,他心中的苦闷即使不能忍受,也不想叫别人来承担,所以表现出来时总是显得有节有制,本诗的后半即可见出。前面写离别之情非常难过,但又笔调一转,写出了别苦中也有欣慰:因为离情别意使人深感怅惘,不胜忍受,但是,今日各有知己存在,明日哪怕人分万里,有知己存于内心,远在天涯仍不离心室,故能与比邻相似。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饱含哲理的诗句,把别意堪悲冲淡了许多,可以使人恢复常情,这时,一对朋友哪管是泪眼相别,也可以说: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的这首诗是直抒胸臆,绝少外在描画,但由于句句情真,字无虚张,所以篇章极为精炼。用五律题诗盛载这么多内容,在唐诗中是一个开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杜少府,不知其名;唐人称县尉为少府。这首赠别名作,与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振作的精神。 首联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护卫,气势雄伟,点明送别之地。“五津”又点出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城阙,宫门前的望楼叫阙,这里的城阙指长安。辅三秦,以三秦为辅,意思是说长安为三秦的中枢。三秦,泛指当时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关中之地古为秦国,后项羽分其地为雍、塞、翟三国,所以称“三秦”。五津:这里指泯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三秦”与“五津”相隔可见,毫无牵涉,可是作者却用“风烟”、“望”把两地连接在一起,暗示了朋友间恋恋不舍的情谊。颔联似承却转,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又收。接着诗人对友人进行劝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使对方不致因分别而感到孤凄。颈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诗人进一步宽慰对方:只要知心朋友还在,虽然天各一方,也好像近在咫尺。这就使人的心胸为之开阔,一扫离别愁绪。尾联紧承颈联,劝慰友人不要作儿女之态,语壮而情深,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全诗笔力矫健,意境开阔,音调爽朗,一洗离别悲酸之态,独标高格,给初唐的诗坛带来了一种清新的健康气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