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介之1606—1687
清初学者。字石子,一字石厓,号耐园,又号铿斋。衡阳人。夫之兄。崇祯十五年(1642)与夫之同举于乡。对当时士人竞相空谈,以声誉相高的风气极为不满,尝对夫之云: “此汉季处士召祸之象也。文章道丧,不十年而见矣。” (《姜斋文集·石厓先生传略》) 律己极严,时家境贫寒、无力治装赴京会考。观察金某示意一死囚犯家属出一千金给介之兄弟,既可使罪犯免死,亦可助介之兄弟成行。此事被介之、夫之严拒,并说如果此人逃脱死刑,将来必 “祸延于乡党” (同上书)。入清不仕,隐居衡阳县长乐乡,鹑衣草冠40年。晚年题座右铭曰: “到老六经犹未了,及归一点不成灰。”著有《周易本义质》、《春秋四传质》、《诗序参》、《春秋家说补》、《诗经尊序》。《春秋四传质》为《四库全书》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