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风景名胜区
玉蟾风景名胜区位于泸县县城旁的薄刀岭高背斜中段,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境内有玉蟾山、金鳌峰、大茅坪、大、小椅子山、金银桠、九道拐、三道拐、古佛山、月亮岩、长山头等十余座山峰,森林覆盖面积8000余亩,山下有九曲河,濑溪河和马溪河;四周风景名胜有龙脑桥、古太蟾庆、《流民图》浮雕、弥陀寺、龙盘寺、白云寺、金宝山古墓群等,总面积为52.8平方公里。
从893年(唐景福二年)起,玉蟾山就以它秀丽的风光,众多的名胜、精美的文物,生动的传说闻名四方,为川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地。泸州、内江、自贡、隆昌、富顺、荣昌等地群众历来都朝玉蟾,故有“小宝顶”之称。
玉蟾山是泸县最长的背斜,长度为58公里,其中高背斜45公里,岩层出露宽度不相对称,土质多为微酸性山地黄壤,岩石千奇百怪,美不胜收,如石蟾、石龟、石蛙、石鳌、石磨等。风景名胜穿山峡石、打儿窝,飞来石、仙人洞、仙人推磨、双蟾对鸣、晒经石、思逐云飞、曲径通幽等,均以自然形成的岩石而命名。山下九曲河、濑溪河、马溪河象三条绿色的飘带环绕其间,两岸翠绿扶疏,野花点点,碧绿的江面上,时时漂着戏水的群鹅,掠过捕鱼的小船。山上松、杉古木参天,茶、桐、桃、李、梨遍野;有银杏、桢楠、红豆、水杉,有烤胶之王美称的墨荆树等等,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银桦、柠檬桉、乌桕树、新疆核桃等也蔚然成林。
山上的摩崖造像、石刻四百余尊,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是以佛教为题材的明代石刻。造像中的释迦佛、阿弥陀佛、燃灯佛、药师佛、西方三圣、千手观音、如意能观音、媚态观音等等。这些石刻造像,大者盈丈,小不满尺,造型生动,风格各异;或斧凿粗犷,线条简练,古朴大方;或镂空雕刻,刀法精细,玲珑剔透;或造型优美,构图别致,秀雅飘逸。
摩崖造像崖石下,林阴掩着二十余座浮屠(俗称和尚坟),塔形为罐形、圆柱形、菱形、四方形等。有的深浮雕、有的镂空,造型优美,古朴壮观。这里,塔中有树,树中有塔,远观好似白鹤歇松林,玉蟾戏绿波,为玉蟾又一胜景。玉蟾山的岩石形状万千,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偏爱,现存五代以来石刻题记十余处,虽经沧桑,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以著名国画大师蒋兆和的不朽之作《流民图》制作的人型石刻浮雕,是目前国内大型的现代人物浮雕。
龙脑桥:是一座明代洪武年间建筑的石雕平板桥,至今保存完好,桥长54米,中间8个桥墩分别由石雕的四条龙、两只麒麟、一只青狮和白象组成。雕艺精湛,造型奇异,国内罕见,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已维修,将桥墩升高1.2米,让石雕常年露出水面,让游人观赏。
弥陀寺:距古佛3公里许,现存庙宇为清代乾隆五十九年重建,后殿已毁。接引殿和正殿有石雕菩萨15尊。“三世佛”石刻造像刻工精美,保存十分完整,其余二龙抱柱,惠民亭石雕图案生动,雕凿精美,为玉蟾风景区石刻艺术之精品。
龙盘寺:位于金银乡,距玉蟾山9公里,寺庙现存木结构歇山式单檐正殿一座,为清代乾隆年间的建筑,屋脊系嵌镂空双龙抢宝图。
金宝山古墓群:距玉蟾山5公里,现裸露在外古墓5座,高达5米,宽3米,长8米,全系大型石料建筑,半拱梁柱结构独特完整,墓室两壁雕刻人物、动物、花卉,刻工细致精美,内部殡葬品已被盗。经省文物部门专家鉴定,系南宋末年墓室。
古玉蟾关:居川南要隘肖哨峡口,为连接川滇黔三省古道的必经关口。县志载,杜甫在《解闷、荔枝》诗中有“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透迤”句,相传当年杨贵妃吃的荔枝,就是通过此关送往长安的。宋、明以来,名人雅士,骚人墨客常流连于此,饱览山景风光,触景生情,题诗作赋,已为玉蟾名胜之一。
地址:泸州市泸县 邮编:646100
电话:86-830-810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