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玉蝴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玉蝴蝶

玉蝴蝶

分令词与慢词两类。令词见《花间集》录晚唐温庭筠词及五代孙光宪词。《词律》卷三、《词谱》卷四列录。温词双调,四十一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四句三平韵;孙词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两仄韵三平韵,仄韵平韵不同部错叶。按,《词律》于《玉蝴蝶》之前,列有张泌《蝴蝶儿》词,并谓:“此调(指温词)及后孙词名《玉蝴蝶》,然与张泌《蝴蝶儿》相近,决是一调,故类聚于此。”杜文澜校勘记云:“按此及孙词与张泌所作句法不同,似非一调。万氏以同有‘蝴蝶’之名,类聚原无不可,若谓决是一调,则恐未然。”二说分歧。徐棨《词律笺榷》因而评断曰:“《碎金词谱》曰:‘《蝴蝶儿》第三句俱七字,此则五字,殆犹未细校也。首句下《玉蝴蝶》多五字一句,《蝴蝶儿》则无此句;若但变七字二句,则同调之词所常有,万氏一调之说,未为诬也。惟其既变二句,复少一句,而两段起句则前同孙而异温,后则同温而异孙,于是八句之调,已变其半,遂不得为同调矣。’然细为比勘,则前段起句孙已先变,后段起句则孙变而《蝴蝶儿》不变,仍是温体。若五字句之变七字,则各调中常见者,然则所异者,实只前段少五字一句耳。故知《蝴蝶儿》实由《玉蝴蝶》变化而出。而诸家皆起而难之,盖因‘决是一调’之语未免孟浪,而其‘相近’之说,亦无复从而勘之者。然万说之自相矛盾,既曰‘相近’,又曰‘决是一调’,岂相近者即可为同一调哉?又无怪诸家之不复留意矣。至杜氏谓‘同有蝴蝶之名,类聚原无不可’,则亦未然。一曰《蝴蝶儿》,一曰《玉蝴蝶》,如以类列为可,则《粉蝶儿》、《扑蝴蝶》皆可矣,皆可反谓之挂漏矣。此有以知其必不然者。”徐氏之论细谨允当,深中肯綮,并已辨明《玉蝴蝶》令词与《蝴蝶儿》之句度同异。慢词见宋柳永《乐章集》。又名《玉蝴蝶慢》。《乐章集》注仙吕调(夷则羽)。《词谱》卷四以柳永“望处雨收云断”一首为正体,双调,九十九字,上片十句五平韵,下片十一句六平韵。上片第四、五两句凡十字,下片第五、六两句凡十一字,宋人词例作上四下六及上四下七句法。又列别体三种。

☚ 玉碾萼   玉蹀躞 ☛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此词亦羁旅行役之作,与《戚氏》、《夜半乐》内容相近。篇幅稍短,风味亦异。“望处”二字统摄全篇,一起写“雨收云断”、暮色苍茫景象,是词人的一种常用开篇手法。“晚景”二句联想及宋玉《九辩》悲秋,引起共鸣。以下对千汇万状的秋光,只捕捉最典型的水风、萍花、月露、梧叶,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图景。“遣情伤”三句折到怀人之思。
 过片插入回忆,写怀念故人之情,“几孤”即几度孤(辜)负,言文酒之疏,“屡变”言经历之久。以上与《戚氏》语异情同。“海阔”两句言隔离之远,“念双燕”言思念之切。“空识归航”犹言空知返程而不能返,与《八声甘州》同用小谢句,而含意不同。结尾与《夜半乐》同致,见伫立之久,羁愁之深。此词四言偶句特多,尤其是上下片有两组上三下四的对仗句,很有骈赋的风味,渐近美成。

古诗《玉蝴蝶》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 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这是一首怀念远方故人的情词。上片借景生情,通过望中清秋萧条景象的描绘,由伤秋引起对友人的怀想。起笔 “望处雨收云断”三句,写深秋的雨后,词人凭栏悄立,在斜阳返照的情景中,目送秋光,不由地触动了怀人的情思。紧接着以 “晚景萧疏”两句,表明此时自己的心境。宋玉在 《九辨》 中曾说: “悲哉! 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词人在这里,以宋玉自喻,面对萧条的晚景,惊心节序的推移,念及故人的远隔。不言伤秋,而伤秋之意已在其中。下韵乃从“晚景”两字落笔,写出此刻正是 “蘋花渐老”、“梧叶飘黄”的季节。晚风轻轻地飘拂在水面上,白蘋花已渐渐老了; 月夜的寒露,浸染得梧桐的叶子都已由黄而飘落了。深秋的景象,在在使人有迟暮之感。这两句不言怀人,而怀人之情,已深蕴于此景之中。作者以 “遣情伤”一短句,总束前文所写的望中之秋光、秋景,以示其为 “伤情”的外在原因,又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表明 “伤情”的内在因素,乃是由于故人的远隔。茫茫烟水,天各一方,更显出对友人怀思的深情。如此点明,使前文绘景之语,至此皆成为情语。在文字上也是风流蕴藉,摇曳多姿。
 下片从追念往昔聚首之欢,写到如今相忆之苦。而重点则在于表白相思相望之情。换头以 “难忘”二字,提起深度的回忆。别离已经很久了。当日欢聚时的文期酒会,还留在忆念之中; 别后已经星霜屡易,多次地辜负了风月良辰,而物换星移,堪悲的秋天也度过不止一次了。接着词人撇开忆念,转而写当前的情况。“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潇湘”,借指故人所在之地。柳宗元诗云: “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柳集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 词用其意而更进一层。天长路远,望潇湘不见,欲问无由,可见别后消息之渺茫。这两句和上片结句 “烟水茫茫”,遥相呼应。精针密线,绵丽浑成。因故人飘泊,确址未知,所以词人在下面写道: “念双燕、难凭寄远,指暮天、空识归航。”深表寄书之难,望归之切。燕子虽曾双双归来,却不解为远人传递消息; 暮天虽有斜晖,却又不见归航的到达。“指暮天”这句,用谢脁 “云中辨江树,天际识归舟”诗意。(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并活用温庭筠 《梦江南》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语意,以示相望之殷,相念之切。歇拍 “黯相望”三句,更用情景交融之笔,以 “望”字和首句之“望处雨收云断”相应,以 “立尽斜阳”和 “凭栏悄悄”相应,以 “断鸿声里”,加重渲染晚秋苍凉的气氛。并使 “难凭”、“空识”诸语,在感情上愈见真挚,以示无限伤情,凄然作结。
 柳永 《乐章》 一集,多善言男女之情,而这首 《玉蝴蝶》所抒发的怀友情思,也以悱恻密丽见长。全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愈转愈深,自是佳作。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云: “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以此词而论,深见冯评之确。而“遣情伤”、“难忘”、“黯相望”三处勾勒提掇,尤见笔力千钧。

古诗《玉蝴蝶》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玉蝴蝶

 
 记得秋娘,家住皋桥西弄,疏柳藏鸦。翠袖初翻金缕,钩月晕红牙。启朱唇,含风桂子; 唤残醉,微雨梨花。最堪夸。玉纤亲自,浓点新茶。 嗟呀。颠风妒雨,落英千片,断送年华。海角山尖,不应飘向那人家。惹新愁,高楼燕子; 赚人泪,芳草天涯。况浔阳偶然江上,一曲琵琶。

 
 本篇写作者与歌妓秋娘之间的爱情。
 “记得秋娘,家住皋桥西弄,疏柳藏鸦”。首三句写秋娘的住所及周围环境。“记得秋娘”四字,点明这里并非眼前景况的实写,而是追忆往事,同时也开门见山地推出作者怀念的对象。“皋桥西弄”,皋桥,在苏州阊门内。《吴地记》 中有: “汉议郎皋伯通所居,故名。”弄,指里弄、胡同。西弄,即西边的里弄。“疏柳藏鸦”,化用唐代诗人孟郊诗《招文士饮》 中“柳色未藏鸦”之句,用以暗示这里柳树枝叶的茂密。从“翠袖初翻金缕,钩月晕红牙”开始,是对秋娘的印象的具体描述。“金缕” ,金缕衣,即用金线织成的华贵衣服。唐代无名氏诗《金缕衣》 中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句。这里指用金线绣在衣服上的花纹图案。“钩月”,弯月,初月弯弯如钩,故以“钩月”名之。唐代诗人元稹 《开元观酬吴侍御》 中有:“露盘朝滴滴,钩月夜纤纤。” “红牙” ,即红色的牙板,歌者拿在手中用以击节。“晕” ,是描述暗淡的月光下,牙板的红色依稀可辨的朦胧之意。一弯钩月之下,秋娘手执红牙板在演唱,衣袖上金色的花纹随着她的手势上下飘飞。这两句作者用工笔细描的笔法细致入微地勾画出秋娘歌唱时的神态。“启朱唇,含风桂子; 唤残醉。微雨梨花”是作者对秋娘的另两种仪态的追忆。“桂子”,桂树之子,成熟时清香迷人。“梨花”,这里指的是酒。唐时杭州人趁梨花熟时酿酒,因名梨花春。白居易《杭州春望》诗中云: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这四句是说秋娘朱唇一动,犹如秋风吹过桂子,阵阵清香使人魂魄荡漾; 有时她虽是在唤醒醉酒的人,但醉者一见她那妩媚的姿态,非但不醒,反而就像微雨中畅饮梨花美酒一般,使人飘飘欲仙,醉意更浓。这里我们由那勾魂摄魄的魅力感到作者心目中的秋娘宛若冰玉其身,兰蕙其心。那风韵,那气质、那不可抗拒的美的感召力赋予了美丽的外表以丰富、深厚的内涵。“最堪夸。玉纤亲自,浓点新茶”。“玉纤”,即手指。这里用以形容女子手指纤细洁白如玉。唐人韩偓诗 《柳》 中有: “玉纤折得遥相赠”。“点茶” ,唐宋时的一种沏茶的方法。将热水注入杯中,使茶叶浮起,此称点茶。《茶录》 中有载:“凡欲点茶,先须熸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上片全是回忆,其中从秋娘的住所、外表、风韵、姿态等处着笔,在一片温馨的氛围中,用含情脉脉的笔调,精心描画出秋娘形象,表现了作者无限的思恋之情。下片由虚转实,“嗟呀”,一声惊叹,从追忆往事的美梦中觉醒。“颠风妒雨,落英千片,断送年华”是对如今秋娘身世遭遇的概括。冰清玉洁、纤尘未染的秋娘哪能经得起世道的险恶、人情的冷暖和命运的颠簸呢?终于,她纯洁的心灵受到了摧残,如花的芳容受到了折磨。在坎坷的人生道路的艰难跋涉中,她美妙的年华像暴风雨中的花朵慢慢地凋谢了。有谁知道,如今她飘落到何方了呢? “海角山尖,不应飘向那人家”,这是作者对秋娘身世行踪的设想。“海角山尖”以喻处所的偏僻、遥远和不可寻求。“不应飘向那人家”,事实上是说,如今秋娘说不定已经流落到别人家去了。“高楼燕子”用的是张建封与盼盼的典故。白居易 《燕子楼诗序》 中云: “徐州故尚书 (张建封)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没,彭城有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苏轼词 《永遇乐》 中有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作者由盼盼与张建封之事,想到了自己与秋娘。盼盼为故人守节不嫁,而此时秋娘何在呢?她是否已另嫁他人了呢?她是否也在怀恋着我呢?思而不见,求而不得,这怎能不使人愁绪顿生呢? “赚人泪,芳草天涯” 中,“赚人泪” ,即骗取别人的眼泪。牛峤词 《应天长》 中有: “莫信彩笺书里,赚人肠断字”。“芳草天涯” ,辛弃疾词 〔摸鱼儿〕 中有: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里作者以惜春之情,表达叹时光流逝,盼团聚无望的哀思。“况浔阳偶然江上,一曲琵琶”,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诗意,表现对秋娘的深切怀恋,并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与之相逢,重温旧情。
 词的上片爱怜无限,情意缠绵,然而那全是虚无飘渺的往事; 下片凄怆哀怨,柔肠百折,全都是眼前实景。两相对照,秋娘形象越是妩媚动人,越使人追思不已; 眼前景况越是不幸则更显得旧情缱绻难忘,上下两片互为因果,相得益彰。
玉蝴蝶

玉蝴蝶

词牌名。又名玉蝴蝶慢。双调。始见于宋柳永《乐章集》。另有小令体始于温庭筠,见《花间集》。
全词上下两片,共21句99字。上片第三、五、七、八、十句,下片第一、四、六、八、九、十一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片第四、五句用上四下六句法。下片第五、六句用上四下七句法。常用格体为:
仄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逗)平仄,仄(逗)仄平平(韵)。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韵)。仄(逗)平仄,(逗)仄平平(韵)。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 扬州慢   念奴娇 ☛

玉蝴蝶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此词借萧疏、清幽的秋景来抒思故人之情,只写景而情在其中,在情景交融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且善于点化前人诗句以构造新的形象,从而把思念友人的深挚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又能做到俗中有雅,平中见奇,确为情味隽永的佳作。
☚ 望海潮   八声甘州 ☛
玉蝴蝶

玉蝴蝶

词牌名。又名《玉蝴蝶慢》。双调。始见于宋·柳永《乐章集》。另有小令体始于温庭筠,见《花间集》。
全词上下两片,共二十一句九十九字。上片第三、五、七、八、十句,下片第一、四、六、八、九、十一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片第四、五句用上四下六句法。下片第五、六句用上四下七句法。常用格体为: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逗)(平)平(仄)仄,(仄)(仄)仄(逗) (平)仄平平 (韵)。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平)平 (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逗)(平)平(仄)仄,(仄)(仄)(平)(逗)(平)仄平平(韵)。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 杨州慢   念奴娇 ☛

玉蝴蝶

药名。见《张聿青医案》。为木蝴蝶之别名,详该条。

玉蝴蝶yùhúdiù

木蝴蝶之别名。详该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