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玉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玉管

玉管yùɡuǎn

┃┃ 竹的美称。唐·韩琮《风》诗:“凉飞玉管来秦甸,暗袅花枝入楚宫。”另见754页“玉管”条。

☚ 玉婴   玉槊 ☛

玉管

玉管yùɡuǎn

┃┃ 亦作“玉琯”,以玉制成,用于定音律的古乐器。后泛指乐器。北周·庾信《赋得鸾台》诗:“九成吹玉琯,百尺上瑶台。”宋·辛弃疾《菩萨蛮》词:“临风横玉管,声散江天满。”亦指毛笔。隋·薛道衡《咏苔纸》诗:“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另见183页“玉管”条。

☚ 玉桴   玉徽 ☛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吹樂器部 > 笳管 > 玉管
玉管  yùguǎn

亦作“玉琯”,單稱“琯”,亦稱“昭華”。玉製古管樂器。曾用以定律,後亦泛指管樂器。六孔,一說二十六孔。《西京雜記》卷三:“玉管,長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則見車馬山林隱轔相次,吹息亦不復見,銘曰:‘昭華之琯。”《說文·竹部》:“管,如篪,六孔……琯,古者玉琯以玉。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琯。前零陵文學姓奚,於伶道舜祠月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皇來儀也。”段玉裁注:“此疑出後人用《風俗通》沾綴。許書祗當云‘古者管以玉,或從玉’。”南朝·梁武帝《白紵辭》之一:“朱絲玉柱羅象筵,飛琯促絃舞少年。”《晉書·律曆志上》:“黄帝作律,以玉爲管,長尺,六孔,爲十二月音。”北周·庾信《賦得鸞臺》詩:“九成吹玉管,百尺上瑶臺。”宋·范成大《醉落魄》詞:“好風碎竹聲如雪,昭華三弄臨風咽。”清·陸圻《與歌者陳郎》詩:“玉管漫吹秋月白,紅牙曾按綺筵新。”清·蔣春霖《鷓鴣天》詞:“臨玉管,試瓊甌,醒時題恨醉時休。”


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筆部 > 異稱 > 玉管
玉管  yùguǎn

“毛筆”的美稱。隋·薛道衡《咏苔紙》:“今來承玉管,布字改銀鈎。”明·陳汝元《金蓮記·湖賞》:“殷勤玉管傳深意,顒望着霜紅暗題。”《群音類選·點絳唇·相思》曲:“挑銀燈,拂錦牋,摘玉管,磨穿硯,寫了俏姻緣。”清·蔣春霖《鷓鴣天》詞:“臨玉管,試瓊甌,醒時題恨醉時休。”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吹樂器部 > 笳管 > 玉管 > 玉琯
玉琯  yùguǎn

同“玉管”。

竹【同义】总目录


竹君子此君玉管绿玉龙种青士玉干绿粉竹郎玉竹郁离明玕蛇祖妒母草绿卿碧虚郎管若虚潇碧
毛笔【同义】总目录
玉管毛颖兔毫毛锥子中书君寸毫毛笔毛元锐凤毫兔管颖生毛中书宝帚宝管貂毫
玉管

玉管

竹的美称。唐·韩琮《风》诗:“凉飞玉管事秦甸,暗袅花枝入楚宫。”

☚ 玉竹   龙种 ☛

玉管

玉管

毛笔的美称。隋·薛道衡《咏苔纸》:“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

☚ 凤毫   兔毫 ☛
玉管

毛笔的婉称。也作“犀管”。旧时以玉、犀牛角做笔管。

字数:27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宝帚   银毫 ☛
竹子

竹子

竹(~管;寒~;冷~;贞~;方~;黄竹;霜竹;刚~;篬筤~;青皮竹) 竺 篁 筠(霜筠)冰碧 碧鲜 此君 明玕 郁离 蛇祖 径节 素节 粉节 露节 青节 青君 青士 龙节 龙种 龙钟 凤尾 妒母(妒母草) 玉槊 黄笔 霜筱 苍筤 檀栾 不秋草 抱节君 东南美 鹤膝枝 雪里青 青琅玕 篬筤君
竹的美称:玉干 玉竹 玉管 玉琯 竹郎
竹和木:竹木
丛生的竹木:林篁
成片生长的竹木:林箐
(一种长绿植物:竹子)

另见:竹片 竹竿 竹席 竹盛器

☚ 竹子   各种竹 ☛

毛笔

毛笔

毫(毫锥;毫管;毫翰;羊~;尖~;素毫;柔毫;弱毫;玄~;貂~;秋毫;寸毫;霜毫;银毫;玉兔毫) 翰(毫翰;笔翰;柔翰;弱翰;轻~) 管(管毫;寸管;小~;湘~;霜~;龙管;手管;筠管;斑管;班管;黑~;翠~;玄~;弱管;犀管;青管;管城子;管城侯;管城公;管城君;管城毛颖) 兔(兔管;兔毫;兔颖;兔翰;兔鬣) 聿(朱~;不聿) 木笔 象笔 象喙 生活 宝帚 虎仆 不律 柔毛 毛锥(毛锥子) 毛颖 霜辉 霜晖 青镂 墨笔 颖生 尖头奴 龙须友 中书君 毛元锐 文章货 黑头公 金不换螺子笔 畦宗郎君 藏锋都尉
一种毛笔的名称:金不换
毛笔的美称:炜管 象笔 玉管 霜琯 凤毫
毛笔的雅称:宝管
毛笔的戏称:毛中书 墨曹都统
笔和纸:毫楮 兔楮 铅素
笔和墨:笔墨 毫墨 翰墨 铅墨 兔楮不律隃麋
毛笔的头部:毫(毫末;毫颖;毫铦) 颖(铦颖;管城颖) 锋端 铦锥 笔锋 笔尖 笔头 笔端
笔上手拿的部分:彄 笔杆(笔杆子) 笔管
象牙制的笔管:象管
用犀角制的毛笔管:犀管
雕花的笔管:镂管

☚ 笔   各种毛笔 ☛
0000343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