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毁椟中比喻灾祸发生在辖区之内。明李东阳《杂阳》卷九: “然玉毁椟中,责亦难辞,理宜罢黜,更复何言? ” ●《论语·季氏》: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子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 季氏: 鲁国贵族,春秋末期专权鲁国。颛臾:本是小国,后沦为鲁国附庸,春秋时臣属于鲁。周任: 古代史官。孔子弟子冉有、季路辅佐季氏,不谏止季氏伐颛臾,孔子以虎兕逃出笼,龟玉毁于匣中作譬,说二人失职。 玉毁椟中yù huǐ dú zhōnɡ美玉在木匣子里毁坏了。意指看管者失职。《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朱熹集注:“言在柙而逸,在椟而毁,典守者不得辞其过。” 玉毁椟中yùhuǐ-dúzhōng〔主谓〕 椟,匣子。语出《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 朱熹集注:“言在柙而逸,在椟而毁,典守者不得辞其过。”后以“玉毁椟中”表示因主管人失职而造成严重损失。明·李东阳《杂记》:“然~,责亦难辞。” △ 贬义。用于渎职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