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車船具部 > 另器 > 牛皮船 > 皮船 皮船 píchuán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舟船部 > 渡船 > 皮船 皮船 píchuán 亦稱“革船”。以堅木爲架,蒙以牛皮或馬皮,形圓如杯棬之船。可坐三四人,一人持槳,順流而下,疾若奔馬。川藏、甘青一帶多以此爲渡船。《後漢書·南匈奴傳》:“南匈奴遣騎候望朔方,作馬革船,置牌上以渡河。”又:“北虜果遣二千騎候望朔方,作馬革船,欲度迎南部畔者,以漢有備,乃引去。”《晉書·慕容垂載記》:“遂徙營就西津,爲牛皮船百餘艘。”唐·白居易《蠻子朝》詩:“鞏皮船今渡繩橋,來自巂州道路遥。”元·吳萊《大食餅》詩:“縣度縛繩,婆夷航革船。” 皮船 18.皮船(p2183.2)释文有云:“黄河上游甘肃、青海一带渡船多用皮船”→河。 按:此字倘非排印之误,则为行文失于消极修辞,一句之中着两“船”字,重复已甚。 ☚ 白玉楼 盻辰勾 ☛ 皮船古代渡水器材。取生牛、马皮,以竹、木撑起似箱形,后烘干浮于水,可乘一人。两张皮合缝可乘三人,以竹、木相连则可乘十余人。 皮船古代渡水器材。取生牛、马皮,以竹、木撑起似箱形,烘干浮于水,可乘1人。两张皮合缝可乘3人,以竹、木相连则可乘10余人。 皮船皮舰,多指较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