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别处的山。 攻:琢磨。|别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作砺石来琢磨玉器。|比喻外来力量可用来帮助自己改正错误或提供借鉴。语出《诗·小雅·鹤鸣》:“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宋·陆九渊《与勾熙载》:“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之贤者亦加少为多,临深为高耳。 ”明·李贤《古穰杂录》:“余同司员外李源,凡百专取利,余见其势不可与较,惟闭门看书而已。源恣气乘之,余处之安然。 已而势去,却相亲厚,余亦处之如常。余每自谓,未必于己无益也,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忠池《请坐观礼席》(《长江日报》1993年7月26日):“人家的成功‘,根本的一条,就是严格按市场经济办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难道我们不能从中悟出点什么?”也单引〔他山之石〕。喻指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外力。明·李贽《续焚书·复陶石篑》:“生因质弱,故尽一生气力与之敌斗,虽犯众怒,被谤讪,不知正是益我他山之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