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攻:治理,错磨。 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错磨玉器。比喻可用异国的贤才作为本国的辅佐。也比喻借助外力克服弱点或弥补不足。《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上》:“上卷则国初为多,宋人规范犹在,中卷则皆骤闻阳明之学而骇之,有此辨难,愈足以发明阳明之学,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 也单作【他山之石】。徐日久《与本学王广文书》:“则虽以鄙人之偏见,于以为他山之石,则有余矣。”李欣《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愿意对你提供些个人意见。不过,这只是‘他山之石’,供你琢磨而已。” 又有❶ 【他山攻错】。 (错:磨刀石。)语本《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孽海花》第十八回:“借他山攻错之资,集世界交通之益。” ❷ 【他山之助】。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五十六章:“我最亲爱之友邦,对于我国统一观成,政局大定,他山之助,睦谊益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