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猱náo

猿類,身體便捷,善攀援。《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蛭蜩蠼猱,獑胡豰蛫。”《史記》、《漢書》作“蝚”。

猿类,身体轻捷,善攀援。

☚ 枷号   麋鹿 ☛

宋、元戏剧脚色名。明朱权《太和正音谱》释杂剧院本脚色称“妓女总称谓之猱”。《元曲选》音释:“猱音挠。”或作“猱儿”,如《谢天香》杂剧:“先将那不会弹不会唱的除了名字,早知道则做个哑猱儿。”又作“㑱儿”,如《百花亭》杂剧:“你看那女子,扭捏做作,必是个卖俏儿的㑱儿。”

☚ 都子   㑱儿 ☛

《猱》

明·刘元卿

兽有猱,小而善缘2,利爪。虎有痒,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3,而汰其余以奉虎曰4:“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5。”虎曰:“忠哉,猱也! 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6,则猱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世人谓邯郸扶瑟而倡者类之7,于是乎,宁独一倡哉!

1猱(nao):猿类。2缘:攀援。3啖(dan):吃。4汰:去除。5对虎的敬称。6迹猱:找猱的踪迹。7邯郸扶瑟:指音乐歌舞。乐府杂曲有《邯郸行》。倡:娼妓。

【析点】 这篇寓言运用类比方法,用虎类比人、猱类比“邯郸扶瑟”的娼妓、猱为虎爬搔类比靡靡之音使人陶醉、虎脑掏空类比丧失意志等。所谓类比,是把性质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论证的方法,借助它可增强文章的形象性。虎凶狠残忍,猱却能与之融洽相处,原因在于它能为虎爬搔止痒,殊不知猱在爬搔的同时已吃尽了虎的脑浆。作者将“邯郸扶瑟”的娼妓比做善爬搔的猱,已见出他对靡靡之音的深恶痛绝。摩靡之音就是在最适意的陶醉中使人不知不觉地丧失了意志的。但是,善于爬搔的猱性人物决不只是“邯郸扶瑟”的娼妓,社会生活中更可怕的猱性人物大有人在。他们掌握了爬搔的技巧,察言观色,投其所好,以至左右君王而获“啖脑”之利。唐代李林甫“能伺候人主意”而官至丞相,用事之盛,无以其比;清代和珅得乾隆宠信,聚敛八亿银子的财富,凭的也是爬搔术。苏轼说“忍痛易,忍痒难”。人们在功名权势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往往奇痒难熬,非要别人爬搔才感到舒服。这就不是生理感觉,而是心理的弱点。虎在脑被掏空时尚感到了疼痛,而现实中被爬搔得忘乎所以的人尤其是长吏们恐到死也不觉悟。这才是真正可悲的所在


杂文《猱》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 “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己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琅大吼乃死。
 世人谓邯郸扶瑟而倡者类之。于是乎,宁独一倡哉!

 

(《刘聘君全集》)


 注释 ①猱(nao)——猕猴。②缘——攀。③殊快——感到特别舒服。④啖(dan)——吃。⑤腥不敢私——因为是荤腥的食物,不敢私自享用。⑥迹——追寻。⑦扶——持。
 赏析 这是一篇寓言式的杂文。篇幅虽短,但描绘生动,寓意深刻。作者用这个短小的故事形象地寓托着生活的哲理。
 老虎让爪子锋利的猱为自己搔头痒。猱竟然趁老虎不防备“取其脑啖之”,同时还一面谦卑地说着“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的甜蜜的谎话,一面把吃剩的脑髓奉献给老虎享用。出人意料的是,老虎的头已被搔“成穴”,老虎不仅没有丝毫察觉,反而陶醉在解除头痒的舒服与快意之中,以致把猱的伪装、讨好当成了忠心,还颇为自得地夸赞猱“忠哉!爱我而忘其口腹。”当老虎“脑空” “痛发”而追寻猱时,狠毒而狡猾的猱已逃之夭夭,老虎也暴怒而亡。作者运用了十分夸张的笔法,描绘了老虎与猱异乎寻常的关系和意外的后果。作者以此夸张之笔是要突出表明,就是凶猛、强大如老虎这样的山中之王,如果盲目轻信,也会自食恶果,遭到灭顶之灾。从而用老虎可悲的下场启示人们:用人和交友,都是人生大事,不可以不察,不可以不慎,不可以只听其言不观其行,否则也会遭到老虎一样的命运。

寓言《猱》全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兽有猱, 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 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 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 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 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己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贤奕编》


 这则寓言中,“百兽之王”的虎,由于轻信阿谀奉承,被猱(nao一种猴子)吃空了自己的脑浆还不觉得,落得疼痛发作,蹦跳叫吼而死。体小爪利的猱,却能凭借机智,巧陈辞说,假献殷勤,取得对手的信任,并致老虎于死命。这里,虎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愚蠢麻木、喜欢奉承的在位者,也可理解为某种强大势力的代表;猱的形象, 同样既可理解为机巧贪婪、 谄媚阿谀的小人,也可理解为某种弱小势力的代表。虎的惨死告诉人们:如果任用贪婪谄媚的小人,就会自食恶果, 自取灭亡。猱的胜利又可以启示人们:只要抓住并利用对手的弱点,凭借机智聪敏,采取正确对策,弱小就能战胜强大,从而揭示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普遍哲理。 当然,从主观创作意图看,作者是取前者, 即讽刺昏庸的统治者及其宠信的贪赃枉法、耗尽国力民力的官吏。明代的政治现实正是如此。
 这则寓言的讽刺手法多样。一是通过形象大小、 强弱的对比构成讽刺。作者选取虎和猱这两个动物,突出了大与小、强与弱的对比。大的,强的失败了,小的、弱的胜利了,这种不合常理的结局本身就是对虎的绝妙讽刺,也引导读者去认真思索其中的意蕴。二是利用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主观评价之间的矛盾构成讽刺。虎脑被搔了个洞,却未感到疼痛,反觉得特别舒适;明明是猱欺骗了自己,它却极口称赞“忠哉,猱也”;明明吃着的不过是猱吃剩后献给的自己的脑浆,它却偏说猱是“爱我而忘其口腹”。正是这种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主观评价之间的荒唐可笑的悖谬,造成了全文强烈的讽刺效果,突出了虎的麻木愚蠢与轻信好谀的特征。三是利用形象自身言行的矛盾构成讽刺。把自己吃剩的虎脑掏出给虎吃,却说是“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这种言行不一的描写,突出了猱的机巧谄媚的性格特征。四是通过惊骇的情节与夸张的描写增强讽刺的效果。猱搔虎痒成穴,吃虎脑而虎不觉察等情节,既夸张而出人意表,又惊骇而耸人听闻,因而整个故事便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强烈地撞击着读者的心灵,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猱-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通“揉”、“糅”。猱杂,即“糅杂”,混杂。
宋马令《南唐书·舒雅传》:“(韩)熙载性懒,不拘礼法,常与雅易服燕战,猱杂侍婢,入末念酸,以为笑乐。”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下:“昔(後唐)庄宗……纵兵出猎,涉旬不返。於优倡猱杂之中,复自矜写春秋,不知当时刑政如何也。”
  • 上一篇:猶(八)
  • 下一篇:猥(一)

猱náo


猿类,善攀援。《小雅·角弓》六章:“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毛《传》:“猱,猿属。涂,泥。附,著也。”郑《笺》:“毋,禁辞。猱之性善登木,若教使其为之必也。”陆玑《草木疏》: “猱,猕猴也,楚人谓之沐猴。老者为玃;长臂者为猿,猿之白腰者为獑。胡獑,胡猿,骏捷于猕猴,然则猱猿其类大同。故《乐记》注云: ‘猿,猕猴也。’”《本草纲目》李时珍 [释名]: “狨,猱。” [集解]: “猿善援引,故谓之猱,俗作猿。产川、广深山中。似猴而长大,其臂甚长,其色有青、白、玄、黄、绯数种。其行多群。其雄善啼,一鸣三声,凄切入人肝脾。”
☚ 舜   鲂 ☛

读音r·ou(ˊ),为ou韵目,属ou—iu韵部。而由切,平,尤韵。
❶[猱杂]混杂。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n·ao(ˊ),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奴刀切,平,豪韵。
❶古籍上说的一种猿。

上一条: 下一条:

猱nāo

戏耍。例:戏语:男女~杂(或说“混杂”),做活不乏!
❍ 俩娃还没结婚,早就~到一搭了!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下:“昔(后唐)庄宗……纵兵出猎,涉旬不返,于优倡猱杂之中……”


nāo r

妓女的别称。例:几个男女晚上耨在一起,胡~,竟干些男盗女娼的勾当。今也作流氓语。例:~(闹儿)几个女人玩玩!
《辞源》:“猱儿,妓女的别称。”

{}6232见「猱儿」、「猱头」、「猱树」

猱nao

猿猴类动物。李白《蜀道难》诗:“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欲度愁攀缘。”《诗经·小雅·角弓》:“毋教~升木。”(毋:不要。木:树。)

〈隐〉宋明行院指数目六。见《行院声嗽·数目》。参“寒、利、淀、殂、掘、猱、鞋、敲、弯、接”。

猱náo

古书上说的一种猴子。

猱náo

古书中说到的一种猴。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陸獸部 > 猴科 > 獶 > 猱
猱  náo

同“獶”。

猱náo

一作“篮”。宋明行院市语谓数目六。《行院声嗽·数目》:“六: 篮; 猱。”

猱náo

猴一类动物。《诗经·小雅·角弓》:“毋教~升木。”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欲度愁攀援。”

*náo

E2AE
❶兽名。猿属。行动敏捷,善攀缘。
❷古琴弹奏方法之一。
❸旧时杂剧角色行当的一种。

猴子

猴子

猴(~头;猫~;飞~;指~;吼~;金丝~;黑叶~;红面~;长尾~;卷尾~;眼镜~) 猢(猢狲) 狲(狲猴) 猿(清~;大~;褐~;黑~) 山都 王孙 胡孙马骝 马留 马流 马犹 惺惺奴尾君子
猿猴类动物:狒狒 猩猩 山魈 山狖 山狙 猿狙 猿狖 猿揉 猱狖 猱玃
猿猴:猿 鞠侯 黑衣郎
霜夜的猿猴:霜猿
猕猴:马猴
长尾猿:蜼 猓然
黑色的长尾猿:
一种灰褐色的猴:狙 猕猴
古书上说的猴:狖 狙 狨 禺 猱(猱玃)
善于攀援腾跃的猿:飞猿

☚ 鹿   鼠类 ☛

猱náo

❶猿类,身体便捷,善攀援。
❷古琴弹奏的一种指法。

猱náo

Ⅰ (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a kind of monkey mentioned in ancient literature: 毋教 ~ 升木, 如涂涂附。 Don't teach apes to climb trees / Nor add mud to the wall. Ⅱ  (轻捷, 轻快) spry and light; brisk; nimble Ⅲ  [书] (挠; 搔) scratch: 心痒难 ~ 。 It's impossible to scratch an itching heart.

猱náo

12画 犬部 古书上说的一种猴(有人说即猕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