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囊尾蚴肌病
猪囊尾蚴肌病是因猪肉囊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体肌组织内所引起的疾病,又称囊虫病肌病,是猪囊尾蚴病(囊虫症)的一个主要的临床表现。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2~5:1)。
人进食污染有猪囊虫虫卵的食物后,虫卵中六钩蚴在十二指肠内孵化,钻入肠壁,而后进入肠系膜小静脉及淋巴循环,输送至全身各组织脏器。
自吞食虫卵至囊尾蚴形成约需3个月。全身可以有发热、无力。肌肉中可扪及约0.5cm直径小结节。数量少时无症状,如数量多时可以使肌肉假性肥大并出现肌无力。多见于横膈、舌及肢体近端肌肉。皮下结节也较常见。另外,脑囊尾蚴病及眼囊尾蚴病均可引起复杂多样的症状表现,导致严重后果。
皮下及肌肉结节可通过活检进行确诊。如病史较长,由于囊尾蚴在1~5年可以钙化,因此可用X线检查帮助诊断。如有脑囊尾蚴病或眼囊蚴病存在,也可帮助肌肉结节的诊断。囊尾蚴病的补体结合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均有助于诊断。如患者粪便中有囊虫虫卵或节片均为诊断的重要参考。
囊尾蚴病患者因常有猪囊虫病,故应常规给以驱囊虫治疗。目前认为杀囊尾蚴最有效的药物为吡喹酮。如合并有脑囊尾蚴病,则需住院治疗,服药后可能发生异体蛋白反应,导致脑水肿,严重时可致死亡。为避免上述反应,开始剂量可小,逐渐加量,或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囊尾蚴在肌肉组织中形成,不做手术。但如在眼或脑中,如有手术适应证应及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