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狼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狼筅 狼筅古兵器名,明代中期东南地区的御倭战争中用之。有竹铁二种,以竹为主。长1丈5尺左右,附枝九层或十层。明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六《比较武艺赏罚篇》:“凡狼筅,各要利刃在顶,长一尺,四面竹枝,须坚直粗大者。”同书卷十一《狼筅总说篇》:“狼筅之为器也,形体重滞,转移艰难,非若他技之出入便捷,似非利器也。殊不知为行伍之藩篱,一军之门户。”参见”狼筅六势”条。
☚ 扁担 混天戳 ☛ 狼筅 狼筅器械套路,属虎尊拳。全套28式。主要动作有:中门震筅、回马捅筅、连环劈筅等。方法有:绞、捅、扫、劈、震、云、拨、挑、架等。狼筅原取材于民用竹筅,后加上枪头成为兵器;全长7尺至1丈,是虎尊拳派中的器械之一。 ☚ 少林羊角拐 九齿迎风镗 ☛ 狼筅六势/中平势/拗步退势/闸下势/钩开势/架上势/骑龙势 ☚ 翻刺 狼筅六势 ☛ 狼筅 狼筅古代稀有兵器的一种。长一丈五尺,重七斤,用铁、竹二种材料制成。其附枝最长一尺八寸,最短八寸,兵器首部削尖如枪头,所以又叫长枪。这种兵器具有刺、挑、锯、架、叉、拦、、铲、镋、推、拿、拉、扎等作用。用此兵器以骑龙势封闭门户,如千斤闸门下落一样,使敌兵器难以攻入。这种兵器发明于明代(图95)。 图95 狼筅 ☚ 狼牙棒 峨嵋刺 ☛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城野戰具部 > 陣障具 > 狼筅 狼筅 lángxiǎn 明軍設障器具。以整株帶枝毛竹或鐵枝製成。主幹前端爲刃鋒,排於陣前,主以阻礙敵軍迫近。在明禦倭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明·戚繼光《紀效新書·狼筅總說》:“凡用狼筅,須要節密枝堅,稍如利刃……然筅能禦而不能殺,非有諸色利器相資,鮮克有濟。兵中所以必用於此者,緣士心臨敵動怯,他器單薄,人膽摇奪,雖平日十分精習,便多壯膽助氣,忘其故態。惟筅則枝梢茂盛,遮蔽一身有餘,眼前可恃。足以壯膽助氣。”明·茅元儀《武備志·器械三》:“狼筅。長一丈五尺,重七斤,有竹、鐵二種。附枝必九層,十層、十一層尤妙……附枝軟,則刀不能斷,層深則長槍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爲前列,乃南方利器。”明·何良吕《陣紀·技用》:“〔狼〕筅之竹節須密而稱,旁枝須堅而粗,筅刃須長而利。以火熨之,或曲或直,四面扶疏,如刺如戟。炙以桐油,敷以毒藥。” 狼筅 (戚繼光《練兵實紀》) 狼筅明军设障器具。以整株带枝毛竹或钱枝制成。主干前端为刃锋,排于阵前,主以阻碍敌军迫近。在明御倭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狼筅总说》: “凡用狼筅,须要节密枝坚,稍如利刃……然筅能御而不能杀,非有诸色利器相资,鲜克有济。兵中所以必用于此者,缘士心临敌动怯,他器单薄,人胆摇夺,虽平日十分精习,便多壮胆助气,忘其故态。惟筅则枝梢茂盛,遮蔽一身有余,眼前可恃。足以壮胆助气。”明代茅元仪《武备志·器械三》: “狼筅。长一丈五尺,重七斤,有竹、铁二种。附枝必九层、十层、十一层尤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